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美的特点都不相同,都具有这个时代的鲜明印记,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状况、 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同自然会 塑造出不同风格的艺术美,笔者将以战国,汉 代,宋代不同的社会环境,来阐释艺术美的形 成特点。
关键词: 艺术美 ; 历史阶段 ; 特点
每个人都在追求美, 对于美这个概念, 在不 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不同时代环境中的美 的形成是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的,不同的时代 特征,政治环境,社会风气,地理环境、人文 环境都会塑造出不同风格的艺术美。美是会随 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形 式的,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的弄清楚艺术美的含 义,我们就需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去回顾在 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艺术美所呈现的特点,以及 它是如何与这个时代的环境特征紧密相连的。
一、战国的活泼热烈之美
战国(公元前 403 年—公元前 221 年), 是 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 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中国逐渐形 成了一个由不同地理条件、不同历史渊源、不同 政治形态等复杂因素所构成的战国七雄。各诸 侯国之间为了争霸, 它需要强调政治、经济、社 会、文化上的完全统一, 而这一趋势也导致了人 们在对于艺术美的追求方面呈现出多样化、地 域化的特点,各诸侯国都表现出特色鲜明、热 烈、活泼、富有动感的艺术美, 带有强烈的表现 欲望,都竭力在艺术中去突出本地方的特色环 境, 特色文化, 比如楚国多木器, 许多工艺都是 用木材来完成的,正如顾颉刚所说: “楚之古 文为木,可见他们是在林中建国”,而又因为 受到当时动荡不安这一政治背景的影响,在美 的工艺造型方面楚国也追求一种夸张,流动的 感觉 [1]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生产力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推动了工艺美术领域如漆 器、冶金、陶瓷、染织的繁荣发展,基于社会 和生活的因素,以及工艺材料的作用,到战国 时期由于青铜工艺的笨重,漆器所具有的优点 使得它在工艺美术领域率先发展起来,各诸侯 国非常重视漆器的发展,开始栽培漆树,并设 置了相关的官吏进行管理, 具《史记》记载: “庄子者,蒙人也, 名周,尝为漆园吏”,说 明管理漆园的官吏已经出现 [3] 。在这一时期漆器的装饰纹样以动物纹为主,主要有鹤、鹿、龙、凤、独角兽等,人们借助动物所具有的超人力量来战胜外部力量,赋予其神秘意义和神话色彩也符合这一时期人们的心理特征。在这一动乱的时代人们更加喜欢一种大胆而具有力量的美,在整个工艺品的设计上都希望表达出“动”的感觉,采用具有动感的、侵略性的线条、恐怖的神兽来暗示这一时期动荡不安的特点,因此正是因为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使得人们的内心充斥着焦躁、浮夸的感觉,所以人们可能更多的会追求这种带有动感的、夸张的、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艺术美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们也需要利用这种艺术风格来强化他们的管理,因此它也受到了统治者们的青睐,这是特殊时代的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汉代的朴厚平实之美
汉朝(公元前 202 年~公元 220 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这样的一个统一的时代背景下,文明艺术也都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得到了关注,在艺术方面他们不再执著于具有动感强烈的感觉,而是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主题,通过观察这一时期的陶瓷,器具,壁画可以发现作品的主题开始了描绘现实生活中所经常能见到的生活场景,例如汉代的漆器的装饰纹样的素材就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其中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就是狩猎和宴饮还有战争场景和一些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装饰纹样,在动物纹样方面也开始描绘日常所能见到的温驯的家畜 - 鸡、鸭、羊等等 [1] 。在汉代的艺术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世界,正如汉乐府《陌上桑》一诗里的世界: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又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綺为下裙,紫綺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代的艺术世界才完全实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想 [1]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统一安宁的时代, 或许像战国时期人们所推崇的具有不稳定的、强烈的、动感的美已经淘汰了,它不再符合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相反更加朴实、平凡、淳厚的现实生活场景成为人们在艺术中所想要表达的新的主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艺术一直不断发展的反映,同时这 也是当时汉代的社会环境的缩影。
三、宋代的高山流水之美
宋 朝(960 年 —1279 年) 是 中 国 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是 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 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在后世的眼中宋 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是却忽视 了它在语言,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它 所营造的是一个和谐、稳定、具有浓厚 文化氛围的社会环境,以至于为后世贡 献出了许许多多的名留千年的优秀的诗 人,文人,以及诗词绘画等等一系列的 珍贵的文学艺术作品。宋朝时期,儒学 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 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官宦专政和军 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 历史上也相对较少,是唯独没有直接忙 于内乱的王朝 [1] 。而且宋徽宗也是一个 文人气息非常强的皇帝,他能够写得一 手好字,画得一幅好画,做得一首好 诗,朱熹就做过皇帝的老师,他会把文 人的经验传递给皇帝,因此在当时文人 和皇帝是可以交流的 [2] 。他们在精神上 是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所以这一时期的文人生活在一个很开明,放松的社会环境,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 繁荣发展,宋朝的建立因为刚刚结束动 乱,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 象,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达到了一 个空前的高度,整个社会开始追求一种 精神方面的寄托,山水画成为了人们表 达情感的载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高速的 发展,在从五代到北宋这一段期间,是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恰 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的说法: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 则近不 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 则古不及近 [3] 。”它不像唐朝那样描写风 景的波澜壮阔,气宇轩昂如: “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是依据仔细观 察客观环境去进行细致的描绘,例如范 宽的《西山行旅图》,我们远看时,震 惊于大山的雄浑苍茫,但是慢慢深入细 节近看,我们又被岩石的肌理、土壤的 质地、树的筋节的微妙所震撼,总想伸 手去抚平那凸起的土壤 [1] 。这一时期, 山水画与现实的观察是密不可分的,是 基于客体进行写实描绘。在往第三个阶 段过渡时,山水画中的个人主观表现成 为了发展趋势,例如李唐的《万壑松风 图 》中就已经出现了自由而潇洒的笔触,不再拘泥于严格的客观景物的写实描绘,而是向更加主观个人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中常提到的“留白”也出现了,这里的白并不是无,而是一种与实相对应的虚,是为了营造出更加生动的虚实结合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认为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为了更加能够抒发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1] 。在这一时期, 具有情感表达功能的山水画是人们所认为的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一种艺术美的思考,在他们眼中山脉、水流、森林已经不再是一种可供观赏的景物,而是一种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已经上升了一种精神的寄托。正是因为宋代文化环境的包容性才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了许多名画佳作,而且将中国艺术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一些艺术手法在今天也具有高度的学习意义,从而为我们后世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艺术材料。
结语
不同的时代对于艺术美的认识是不 同的 ,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个 历史阶段的美总是能够反映出这个时期 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文化修养等等, 它会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让后世能够 通过了解这个时代的艺术美,就能够了 解这个时代的历史,正是这些不同的时 代美,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中国 古代的美学画卷,供我们细细品味,了 解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 蒋勋 . 美的沉思 [M]. 湖南 : 美术 出版社 ,2014.
[2] 蒋勋 . 宋词的圆满与宋代的人文 生态 [J]. 全国新书目 ,2012(4):17-19.
[3] 郭若虚 . 图画见闻志 [M]. 北京 : 掌阅科技有限公司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