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普罗科菲耶夫改编的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主角朱丽叶这一人物形象 进行分析。首先是对钢琴套曲《罗密欧 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和特点的介绍, 然后是对第四首《少女朱丽叶》进行具 体的人物形象分析,以三个主题形象为 中心,通过乐曲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 普罗科菲耶夫 ; 人物形象塑 造 ; 音乐分析
一、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简介
《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根据莎士 比亚的文学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所 改编创作的芭蕾舞剧 ,1935 年普罗科菲 耶夫根据舞蹈脚本创作了《罗密欧与朱 丽叶》的舞剧音乐。舞剧上演之后好评 如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芭蕾史上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936 年普 罗科菲耶夫选取了芭蕾舞剧中最有代表 性的部分改编了两部管弦乐曲,随后他 又将舞剧中的十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 改编为钢琴套曲。本曲保持了莎士比亚 悲剧的基本人物和情节 , 以罗密欧和朱 丽叶这一对恋人的爱情的产生、发展一 直到悲剧性的结束为主线 , 整部作品成 为对忠实的友谊和纯洁的爱情的一曲颂 歌。普罗科菲耶夫非常擅长把抒情、古 典、诙谐和创
新等元素结合在一起 , 钢琴 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很好地体现 了这些特色的相互融合。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本曲的最大特 点, 下面就以钢琴套曲中的第四首为例, 在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对朱丽叶 这个人物不同的形象塑造进行分析。二、对《少女朱丽叶》中朱丽叶人 物形象的音乐分析
《少女朱丽叶》(Juliet’s Girlhood) 本曲是根据舞剧第一幕第二场改编的, 为回旋曲式结构。可分为九个部分,包 含了第一主题(主旋律)在全曲一共变 化出现了 4 次以及 3 个插部 B,C,D 和尾 声部分。组成了典型回旋曲式的循环结构。
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本曲主要是围绕 女主人公朱丽叶进行描绘创作的。本曲 旋律变化丰富 , 调式和声也很多变 , 成功 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 虑的少女形象 , 同时也是女主人公朱丽 叶第一次正式出场的重要故事情节 , 在 整套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 曲可分为三个主题 , 由三个篇幅很短但 形象鲜明的段落分别引出。前两个主题 突出舞蹈性、活泼开朗、生动调皮的主 导动机 , 第三个的主题则充满了梦幻幻 想的色彩 , 更富有歌唱性 , 描写了初次产 生少女懵懂感情的主导动机。
(一)音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
1. 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第一主题)
一个美丽的十四岁少女非常活泼调 皮,穿着可爱的连衣裙蹦蹦跳跳的与奶 妈嬉戏,准备着去参加舞会。本段主要 用轻盈、快捷的小跑动音型引入和优雅 的断奏式和弦来收尾表现。节奏非常清 晰明快 , 旋律简洁流畅 , 织体透明干净 , 连音、跳音和和弦的穿插进行 , 都表现出 本主题旋律活跃、急速而欢乐又栩栩如 生的特点。只有短短的几小节便活生生 地勾画出一个任性、淘气地跑来跑去的 少女形象。本乐段包含 8 个小节(4+4) 整齐乐句结构 , 调性主要在 C 大调上进行 , 全曲中一共出现了四次 , 后面三次再 现在音乐发展上和调式调性上有一定的 变化。
2. 温柔羞涩的少女形象(第二主题)
嬉戏过后,这时罗密欧来到少女的 住处邀请朱丽叶去参加舞会,初次见面 少女非常羞涩。第二主题表现了朱丽叶 心灵的纯洁和温柔及其内心世界的魅 力 , 塑造出了少女即羞涩又温柔可人的 形象。音乐依然是活泼的 , 但它的旋律更 富有歌唱性相对舒缓了一些 , 更加真挚 感人, 节奏比较平稳均匀 , 小乐句和大连 线交错进行 , 使旋律线条典雅而精致。本 主题仍然是由 8 个小节(4+4) 的方整型 乐句构成 , 但已转到 bA 大调上进行。
3. 梦幻憧憬的少女形象(第三主题)
收到舞会邀请后朱丽叶即欣喜又害 羞,罗密欧离开后朱丽叶陷入了沉思当 中,少女情窦初开, 对美好爱情充满了无 限憧憬和甜美的想象。该主题不管是在 旋律还是结构方面都是三个主题里最复 杂的一个 , 从音乐结构上就可以分为三 个乐句 , 一共包含了 21 个小节 , 乐句为 (5+8+8) 的不规则型结构 , 旋律又回到主 调 C 大调上进行。塑造了朱丽叶陷入沉 思中的形象 , 同时也表现出少女对爱情 懵懂的憧憬和幻想。旋律一步步推进, 流畅而且比之前富有歌唱性 , 节奏也缓 和下来, 简洁的复调织体 , 使主题更加纯 净富有诗意 , 增添了一种温柔的色彩。
(二)曲式和声结构分析
本曲是带有 3 个插部及尾声 (coda) 的回旋曲式 , 总共分为 9 个乐段。下面对 几个重点乐段进行分析:
第一乐段共 8 小节分 为两个乐句 (4+4)的方整型结构。本段也为本曲的 第一主题部分 , 由十六分音符的小跑动引入接着连接断奏式的和弦 , 连音、跳 音、断音穿插进行相得益彰 , 把朱丽叶少 女的可爱活泼、天真无邪 , 欢快舞蹈的形 象表现的惟妙惟肖 , 仿佛在眼前就可以 呈现出一幅舞蹈少女的画面。本乐段旋 律在 C 大调上进行 , 第一与第二乐句的 框架结构和节奏等方面基本是一样的 , 但第二句旋律却是第一句的反向进行。 在第 7 小节的时候短暂离调至 #f 旋律小 调 , 但第 8 小节又很快回到主调 C 大调上 并结束在主和弦上。
第四部分 C 段 (27-34 小节 ), 包含两 个乐句 , 是 4+4 的方整型的乐句结构。本 段是该曲的第二个主题 , 旋律线条跟第 一主题相比更富有歌唱性 , 节奏平稳了 一些 , 从跳音断音较欢快的音型过渡到 了连音、大练线的乐句 , 塑造了朱丽叶温 柔可爱的一面 , 流畅的旋律给人一种优 雅的感觉。本乐段的调号发生了改变, 变为四个降号,旋律过渡到了 bA 大调 , 主旋律主要在高声部进行为单旋律 , 左 手主要是分解和弦的进行并且低声部一 直保持着主音持续 , 最后乐段结束在 bA 大调的主和弦上。
第五部分 A2 段 (35-42 小节 ), 本段 也包含两个乐句 , 调号变为三个升号从 A 大调进入 , 乐段结束在 A 大调的主和弦 上。这是第一主题的第二次再现 , 音高和第二个乐句的音型织体都发生了些许变 化 , 同时也为第三个主题出现做准备。
第 六 部 分 D 段 (43-63 小 节 ), 本 段 既是本曲最长的一个乐段也是第三个主 题 , 旋律、音型变化都比较丰富。相较前两个主题更富有歌唱性 , 旋律悠扬、节奏 舒缓均匀 , 营造出一种充满梦幻感的氛 围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段由三个乐句 构成 , 为 (5+8+8)的不规则结构 , 第一乐 句由高声部的单旋律安静的引入 , 第二 和第三乐句右手变为双音进行 , 左手为 分解和弦的音型 , 大小连线把乐句划分 的非常清晰并采用了复调创作手法 , 左 右手一共有三个声部穿插进行,旋律的 进行方式主要是级进和排比 , 使音乐产 生一种涌动感让人充满期待。本段调式 发生了两次变化,从 C 大调进入中间转 到 E 大调并结束在其主和弦上。
第八部分 (72-79 小节 ) 几乎完全再 现了 A 段的旋律 , 除了最后两小节的音 高和音型之外其他都原样再现 , 调式也 重新回归到主调 C 大调。最后结尾处织 体变为十六音符的双手同向进行 , 并结 束在主调的主和弦上 , 增强了乐曲接近 尾声的结束感。
尾声 coda 部分 (80-88 小节 ), 本段由 两个乐句组成 , 为 5+4 的不规则结构。前 五小节右手音型全部都是三十二分音符 的跑动进行 , 给人一种接近尾声的感觉 , 左手的旋律线条则再现了第三主题的主 旋律 , 给人前后呼应的感觉。本段虽然 已经是尾声部分但是调性变化却非常丰 富 , 先是从 e 小调进入然后在第 85 小节转入 f 小调 , 最后结束在 B 大调的主和弦 上。右手高声部基本都是八分音符柱式 和弦,左手低声部为分解和弦的伴奏音 型 , 旋律进行越来越缓慢仿佛陷入了沉 思,也为之后的悲剧情节埋下了伏笔。
为了塑造出女主人公朱丽叶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 时而欢乐时而忧伤 , 多愁善感的少女情怀和多变的肢体语言 , 本曲的织体结构和调式调性上的变化非常丰富 , 转调达十次之多。整体的调性变化和对比都是以中音和下中音关系为基础 ,C大调基本上被Ⅲ级和Ⅵ级音所包围。乐曲第一主题从 C 大调进入 , 第一插部 B 段也仍在 C 大调进行 , 中间有过短暂的离调但很快又回到了主调。当第一主题第一次再现时旋律转到了 E 大调但结束句仍回归到主调。接着第二主题 C 段也为第二插部转入了 bA 大调 , 为进入第三主题做准备。第三主题(插部)D 段回归到C 大调 , 用全新的音型织体塑造出充满梦幻色彩的朱丽叶形象 , 随着音乐的推进又转到了 E大调并结束在主和弦上。接着是第二主题(插部 C1 段) 的再现 , 调式转入到 F 调 , 接着主部 A 的第三次再现把旋律带回到 C 大调 , 此时曲子已接近尾声。Coda 部分虽然只有 9 小节 , 但调式仍然变化丰富 , 旋律从 e 自然小调转至f 旋律小调最后结束在 B 大调。旋律小调的音色会给给人带来一种古老又神秘的感觉 , 同时旋律小调也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中很常运用的一种调式 , 由此也可以看出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的多样性以及他对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和热爱。
参考文献 :
[1] 杨民望 . 世界名曲欣赏·俄罗斯部分 [M]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2] 普罗科非耶夫文选、回忆录、评传普罗科非耶夫等著,徐月初孙幼兰辑译 . 默者如歌 [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3] ( 德 ) 托马斯·希帕尔戈斯著 , 葛斯译 . 普罗科菲耶夫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