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真实被视为纪录片的核心,本文尝试探求纪录片真实性缺失的原因,以及纪录片确保真实 伦理的途径。文章选取在真实性方面具 有较好口碑的纪录片《人间世》为例, 分析纪录片伦理与真实性的现状,媒体 伦理中真实性原则的缺失情况等相关问 题。研究发现:当前纪录片普遍存在真 实性问题;市场导向、传媒开放性、监 管不足以及创作者本身因素是纪录片真 实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引导纪录片真实 性需要重视语境表达,并且引导社会降 低对纪录片故事性、娱乐性的期待等。
关键词: 《人间世》; 纪录片伦理 ;真实性
一、纪录片伦理真实性的现状
(一)纪录片伦理的现状
纪录片的伦理问题始终存在,这多 少与纪录片行业激烈的竞争有关,为了 关注度和销量,纪录片创作者有时会对 伦理道德的底线进行试探,越过了伦理 真实性原则的底线。假设纪录片无法合 理处置道德与经济、个人和整体利益的 关系,很可能使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受到 贬损,不能正确维护伦理关系就称不上 合格的纪录片。
1990 年 NHK 以“地球上的孩子们” 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反应亚非贫穷国家 儿童的纪录片,其中《丘儿终于离开了 村庄》引起了很大反响,其围绕泰国北 部山村的一个贫穷女孩丘儿的命运而展 开,小学没有读完就被贩卖到大城市做 童工。很多人因此为丘儿捐款捐物。同 年 10 月, 记者再次采访丘儿, 发现纪录 片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为了引起关注 而故意将丘儿设计成被拐卖,打工,受欺凌的形象。尽管后来创作方辩解这是 导演基于现实的创作,基本符合当地儿 童的现状,但是纪录片由此染上了主观 意愿的色彩。伴随纪录片的发展,其对 伦理关系有了更多新的阐释与认知,但 这种不断试探伦理边缘的问题仍没有得 到彻底解决。 ①
(二)有关纪录片真实伦理的讨论
1. 纪录片中的真实伦理具体情况
纪录片中的真实伦理与纪录片的真 实性原则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二者不 可分割。纪录片本身就是对客观事实的 一种反映,假设纪录片无法准确地客观 地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反映事实,也就 无法将其称之为纪录片了。
纪录片具有真实感,它为我们提供 了关于这个世界的影像和描述,而这种 影片的真实总是被多种因素所影响。纪 录片伦理真实性原则就是纪录片创作者 在制作、传播纪录片时所应该秉持的真 实原则,创作者所创作的纪录片需要公 正,不偏袒、不捏造歪曲,给公众正确 的引导,还原真实的事件过程。 ②
2. 纪录片伦理真实性缺失的原因
纪录片伦理真实性缺失的原因主要 是纪录片市场、社会以及创作者本身三 层因素。市场方面,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 受众,创作者夸大、编造能够吸引眼球 的标题和内容,不仅损害了纪录片创作 者自身形象, 更严重影响其公信力。市场 问题自包括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经济 利益的驱动,为了争夺点击量、播放量 等,有的纪录片创作者不得不舍弃多年 来垒砌的信任堡垒。而有的媒介铺上了 大量的广告专版或类似新闻的软广告, “广告中插播电视剧”等现象不断被人们调侃, 但这也反映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③创作者本身的因素则是由于个人过 失导致作品失真以及故意造假两个方 面。纪录片选取拍摄对象的过程中,拍 摄对象展示出来的往往只是表面现象, 如果创作者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 解其背后所隐藏的其他信息,他展现在 观众面前的很可能就不是其最真实的一 面,更不能反映出作品应该要传达的信 息。
同时,资金、设备、后期剪辑等条 件也会影响到纪录片的真实性。在拍摄 某些镜头时,由于设备的缺失或拍摄手 法的错误导致错拍漏拍镜头,不仅会直 接影响到纪录片的结构以及对真实事件 的还原,也会间接地影响到观众对拍摄 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纪录片中真实伦理的思考
(一)真实是纪录片的基本属性与 底线
纪录片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也对 现实进行创造性处理,但其底线则必须 基于真实之上。真实是纪录片不可逾越 的红线。
首先,进入镜头的影像要具有真实 性。拍摄对象、时间和空间、叙事结构 都是真实性,这也是影像本体论的基本 要求。《人间世》记录在医院里医生和 患者之间的对话,直观地向观众展现医 患之间的故事情节。
其次,创造性地处理现实。纪录片 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拍摄过程中也需 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处理,使之更具观赏 性与艺术价值,但这种处理也是基于现 实是真实的基础之上的。
最后,对真实性进行视阈性思考理解。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今天,创作者以“第三者”的视角记录发生过的故事,让受众更清晰地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情的起承转合,将现实世界中的单方视角延伸。《人间世》的创作者并没有直接对每个故事下结论,而是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这也是该纪录片做得比较好的一点。
(二) 纪录片拍摄需要重视语境表达
1. 调查奠定语境表达基础
作为纪录片的制作者,拍摄纪录片不仅是记录当前的状态,更是对过去、未来和更深层次内容的研究,纪录片能够除了能够让观众更清晰地认识人、事的真实面,更重要的是要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冲击并引导观众进行反思,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再一次进步。
《人间世》的团队在进行拍摄之前,需要对医患关系话题在中国社会中的观点进行调查,先了解观众是怎么想的,再确定怎么才能更好地引导观众和吸引观众;在拍摄场地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医生和患者的观点等,都是创作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2. 技术创造语境表达方式
随着科技、技术、设备、拍摄手法和理念的不断提高,纪录片的拍摄、制作更加方便。《人间世》的拍摄不但有数台传统摄像机对医生、患者等对象进行跟拍,新型摄像设备也让拍摄更加接近真实,构建更加立体的医疗环境。例如小型运动相机的使用,让本不具备拍摄条件的急诊室、ICU、手术室也可以进行高清晰度的拍摄;更完善的录音硬件、后期制作软件,都让纪录片有了更强的还原真实语境的条件。 ④
(三) 降低纪录片故事化对真实性的影响
1. 引导观众降低对纪录片娱乐性的要求
在娱乐至上的时代里,娱乐性强的作品更容易受到观众的追捧和称赞,以“真实”为特点的纪录片作为比较特殊的节目和展现形式,应该注意泛娱乐化的影响。《人间世》不迎合市场的娱乐化序曲,通过高频社会话题吸引受众注意力。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真正 吸引受众的方式在于如何让观众形成对 纪录片应有的审美方式,提升观众对纪 录片真实性的追求,降低对纪录片娱乐 性的要求。市场需求和风气有了改变, 创作者自然就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制作符 合媒介伦理真实性原则的纪录片。
2. 减少编导的话语权,还原真实性
编导是纪录片中重要的制作者,但 是编导对镜头内故事进行的描述、旁白、 剪辑,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真实纪录的二 次创作,增加越多编导自身的认识和理 解,就越容易使纪录片脱离真实。《人 间世》第一集的画外音解说员就是拍摄 的主角,这样的设计减少了编导的主观 色彩,拉近了受众与纪录片的距离,让 观众更加相信纪录片的真实。
《人间世》中,有些患者即使用上 了最好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也无法 抵御疾病的侵袭,他们的离去会使观众 内心的不适,但这就是真实的情况,也 是纪录片应该记录的内容。而编导在制 作节目时,为了让纪录片仍然具有足够 的观赏性和吸引人的故事性,对于跟踪 拍摄中的素材也有一定的取舍,力求平 衡,这样的做法如果不能适度,同样会 让纪录片失真。 ⑤
结语
《人间世》体现了一部纪录片该有 的真实性, 它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 客观选择纪录片主题,在媒体选择上做 到“宏观”上的真实; 它用一个个生动的 故事诠释医患真实关系,做到真实性与 故事性的融合, 在内容表达上做到了“微 观”上的真实。《人间世》的播出,帮 助医疗工作者塑造正面形象、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医疗机构公信力, 为医患关系这一社会话题做好积极的舆 论引导工作。
对纪录片真实的追求始终是一批又 一批创作者的心之所向,虽然真实始终 与真相有着阻碍,但我们不能否认
越来 越多人正在努力拉近与它的距离。对于 纪录片的真实伦理,创作者首先要守护 好真实, 它是纪录片的基本属性与底线, 也是一部纪录片能否留住受众的重要原 因;其次, 创作者要降低纪录片故事化对 真实性的影响,引导观众降低对纪录片 娱乐性的要求,做到“用故事说理”; 再次,纪录片拍摄需要重视语境表达的 调查,它是奠定语境表达的基础,只有 在正确的语境下,正确的观点才能抵达 受众内心。最后,一言以蔽之,纪录片 的发展需要以故事为基础,以真实为核 心,对社会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⑥
注释:
①钟大年 . 电视片编辑艺术 [M]. 北 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8 页 .
②单万里 . 纪录电影文献 [M]. 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80 页 .
③朱羽君 . 现代电视纪实 [M]. 北京 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8 页 .
④吕新雨 . 纪录片:当代中国新纪录 运动 [M]. 三联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241 页 .
⑤欧阳宏生 . 纪录片概论 [M]. 四川 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64 页 .
⑥王庆福 . 中国纪录片:走向市场 的类型化生产 [M].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57-160 页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