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在 电影中,导演对于空间的设 置和安排不仅为故事延展提供了背景的 依托,同时也能起到对电影叙事和人物 塑造方面的烘托作用,本文以张猛作品 《阳台上》为影像文本,探寻并阐释新 生代东北导演张猛对于影片中空间美学 的设定与表述,笔者从铺陈的景象和印 记、迷失的梦境与现实、人物内在精神 的探寻与重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 落脚于导演对影片中空间美学的设定和 表述与影片本身及人物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关键词: 影像空间 ; 美学表现 ; 电影 叙事 ; 象征意义 ; 内在精神 ; 张猛
一、铺陈的景象和印记
相较于张猛导演以往具有鲜明东北 特色的作品, 例如《耳朵大有福》、《钢 的琴》等, 《阳台上》这部影片的故事 并不是发生在东北的土地上,而是在上 海,首拍上海故事是对作为地道东北导 演的张猛来说一次全新的经历,通过这 部影片,导演给予了观众江南余韵的质 感,比如在片首的横移镜头里,混杂着 汽笛声的背景音下,平稳的江面上泊着 几艘废旧的游轮,主人公张英雄站在写 有“东方皇帝”灯牌的游轮最顶层眺望 远方,整个画面意境悠远,同时也奠定 了影片的整体基调,是一种触碰不到的 茫然和伤感,这确立的基调既是影片中 实景空间的环境氛围,又是人物所内含 着的真实情绪,这一抹江南诗意化的忧 伤与张英雄在替父寻仇过程中纠结的心 绪相呼应。另外,除了主要人物沈重的 东北腔儿外,在大多数时候,影片中的 人物都操着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这也区别于张猛导演以往作品中更为浓重的东 北氛围。在片中,上海虽然作为故事发 生地的背景城市,但是张猛几乎没有表 现魔都的繁华,而是集中将镜头对准了 上海老城区的景象,比如在影片开头不 久,所表现张英雄一家充满年代感的院 落, 以及片中多次入镜的陈旧巷道、老式 居民楼的阳台外景等空间意象,当然, 这和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 有着直接的关联,或许在我们以往的印 象中,关于上海的影像画面,片中的场 景总是或多或少地伴随着这座城市庞大 的气场,况且《阳台上》本身就是讲述 弱者“报复”弱者的故事,如果以上海 的繁华为背景,似乎这更能体现弱者的 “弱”,但张猛导演并没有通过这座城 市的恢宏与喧嚣来衬托弱者的迷茫,而 是以符号化的残破景象来表述并确认人 物的内心状况,例如片中废弃的游轮、 残破的瓦砾,以及略显拥挤的奶茶店厕 所等景象,这些多次出现的空间画面也 为故事的延展奠定了情绪基础,使空间 景象与人物情绪交相呼应,而残破的景 象也就象征了人物内心的写照和现实的 遭遇。因此,导演对于空间景像的设定 与表述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添了专 属的印记,或者说,导演所表现的空间 感觉是人物内心状态的外化。
二、迷失的梦境与现实
在《阳台上》中,现实空间与想象 空间的交织也是张猛导演利用空间的变 换来衬托影片的手法之一。例如,在奶 茶店昏暗的厕所里,导演用巧妙的场面 调度,制造了一个属于张英雄的内心幻 境,张英雄透过粉红色的玻璃窗去偷窥 陆珊珊青春的容貌和身体, 由此, 他陷入了想象与现实的纠缠中,隔着玻璃窗粉 红色的光晕,陆珊珊在自家阳台上的一 切活动都被镜头记录着,这既可以理解 为是张英雄视角下的陆珊珊,又像是张 英雄在偷窥陆珊珊之后心中所臆想的内 容,导演用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画面表现 了张英雄内心的躁动,整个片段就像迷 失在一场梦境里,张英雄反复地沉浸于 现实和梦境的交互区间内,观众也会因 此而身临其境,影片朦胧的画面感就像 是张英雄看向陆珊珊时的内心状态,亦 如我们看着银幕里的张英雄时沉浸的情 绪,因此,导演用似真实似虚幻的空间 变换刻画着张英雄的内心世界,仅借一 窗之隔,情绪的表达却已然意蕴无穷。 另外,画面中玻璃窗上的粉红色光晕既 代表着张英雄内心中萌动的爱,又像是 连接现实空间和臆想情境的纽带,而贯 穿着的粉红色也丰富了影片情境在空间 变换下的感染力,所以,影片此处在空 间上的虚实交互和色彩的点染都为故事 本身的延展和人物的情绪塑造了氛围。 再比如张英雄梦到自己杀死陆志强的片 段,该片段完全是处于人物在梦境中的 部分,但导演在梦境空间的调度上和对 现实空间的表现相比几乎无差,对梦境 空间的处理依然是现实化的表达,日常 的景象衬托着睡梦中的“复仇”,梦境 里的一切都无比接近现实,却又并不是 现实,而梦境和现实在空间上的统一也 隐喻了张英雄内心中未敢发泄的恨意, 这同样是起到对人物情绪和影片氛围的 烘托功效。因此,影片中现实空间和想 象空间的交叠为故事本身增添了梦幻迷 离的色彩,使观众更深入地领略人物内 在情绪的变化。再比如, 在张猛早前的作 品《钢的琴》中,陈桂林在雪花飘飘的聚光灯下独奏钢琴的片段亦是如此,这一幕既是人物抽离于现实的内心想象,又是主人公昔日理想与尊严在潜意识里的外化,而导演通过这个片段打开了陈桂林的内心世界,就像是梦境空间被打开的一处缺口,倾泻着主人公的心事,而空间的更迭以及理想与现实的交织更让整个画面如梦似幻,引人遐想。因此在这里,导演同样是用理想世界下的幻境空间以插入的方式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情绪,从而实现空间属性的转换这一美
学表现手法对于影片的意义。
三、人物内在精神的探寻与重建
反复观看《阳台上》我们不难感觉到,张猛导演构建了一个属于这个故事的空间范畴,同时人物的内在精神在空间背景的映射下逐渐发生着变化。起初,张英雄经历了父亲的去世,他陷入了困顿和仇恨之中, 由此计划着报复陆志强,在这个阶段,他外在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一直都处于困境之中,一种漫无目的的精神状态和浮躁的心境,同时生活状况也从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从此再也没有了父亲,又迟迟地无法抹平内心的仇恨,就像他和母亲无法走出那片废旧的老城区而跃向更好的生活一样,因而主人公只能被积压的仇恨所笼罩,这是导演利用空间的暗示来隐喻人物的遭遇,也是导演把实体空间的象征意义结合影片叙事的具体体现。直到由于张英雄意外地爱上了陆志强的女儿,才有了他后来内心意念的转变,即复仇并不能解决问题且放弃了复仇。因此, 张猛导演在一个完整的空间状态下,使主人公完成了对自己内在精神的探寻和重建,即张英雄最终突破了原有意志的限制,脱离仇恨的束缚而转为释然,影片从头到尾的空间景象从未有大的变动,现实的废墟始终都在,而深处在象征绝望空间下的主人公却从内心的破败中望见了一丝光明,直到最终完成内心的救赎,由此,这也实现了人物精神意志的升华。在影片结尾,张英雄扔掉了匕首,点起烟,悠然地朝镜头走来,他的身边依然堆积着破碎的瓦砾, 但此刻,他的内心却没有了仇恨,举止反而有了一丝轻松,同时背景音乐响起, 空间的氛围也随之变得舒缓,在影片的 先前部分,导演更多的是安排张英雄背 对着镜头走向废墟或是面对着废墟,而 在此刻,张英雄终于摆脱了内心堆积已 久的纠葛,他迎面走出了那片废墟,也 让人物形象得以升华。至此,我们不难 看出,影片中所交织的实景空间就像是 一个壳,而人物对内在精神的探寻与重 建就是破壳的小鸡,通过事件的推动, 主人公努力打破原有空间的界限,直到 完成蜕变,而人物形象也在获得生命力 的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这也是张 猛导演在强调影片中空间表现的象征意 义与人物之间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影像文本《阳台上》的解读, 文章从三个方面微探了张猛 导演在影像空间中的美学设定与表述, 分析了张猛导演在影片中对于空间的美 学表现与故事本身、人物精神的相互关 系及所产生的意义,并阐释了影片中导 演对于空间利用与构置方面的一些手法 和特点, 导演结合叙事的线索, 合理设置 并利用空间的形态与结构,以此来表现 多重的空间属性之于影片的美学效果。 透过张猛导演在《阳台上》中对影像空间的美学设定与表述,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在一部电影中导演表现空间的手法 及意图。因此,影像空间的美学表现不 仅仅局限于视听语言的表达上,对电影 叙事及人物塑造等方面也有着更为突出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 美 ]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等: 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 [M]. 河南大学出版 社,2017 年 11 月第一版 .
[2] 陈涛 . 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 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 [M]. 清华大学出版 社,2020 年 2 月第一版 .
[3] 程远征 .“意绪”与“现实”: 《阳台上》的镜像美学探微 [J]. 电影评 介 ,2019(22):66-70.
[4] 范媛媛 .《阳台上 》:现实题 材下的影像表达与创作思考 [J]. 名作欣 赏 ,2020(33):161-163.
[5] 张 晴 .《 阳 台 上 》:“ 张 猛 式 ” 的 底 层 叙 事 与 情 感 表 达 [J]. 视 听 ,2021(01):100-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