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智能化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06 16:0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编者按: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高校财务领域的应用大幅提升了财务的工作效率,财务智能化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对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智能化的动因进行分析,在此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并提出高校财务智能化可从业财融合—打破信息壁垒;管理赋能—构建智能财务管理的制度框架;价值创造—构建智能管理会计平台等路径开展,以期高校财务能够借助智能技术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校财务,智能化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校财务会计领域,加速高校数智化转型,助力高校信息化建设迎来发展快车道。数字技术应用的日渐成熟带来了财务信息化智能手段的提升,从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三个层面深刻改变了财务工作,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借助新技术不断打磨自我,以顺应高等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新趋势。
 
  借助数字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表面呈现的是大量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交由系统完成,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解放生产力,而更为本质的是财务职能的转变。在财务云、会计大数据、流程自动化、中台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把财务数据、记账方法、计算能力融入管理中,在战略支持、角色转换、流程再造、增值服务、成本削减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智能财务的本质是利用智能技术对财务管理的重构,通过流程化业务、标准化清单、智能化信息,助力高校财务转型,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智能化动因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生态分析
 
  传统财务管理活动的时间、空间、流程等要素相对稳定,高校基于自身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咨询服务等业务活动在分散的业务系统内与财务形成互动。制度设计、职责分工和流程管控处于核心位置,财务职能以核算和监督为主,财务工作通常是高度重复且具有固定模式的工作,如发票核验、填制凭证、对账、记账、结账和出具财务报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上简单重复的劳动交由信息技术来处理,流程审批和核算自动化快速发展[1]。

\
 
  从时间层面看,数字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智慧校园的发展重塑高校业务逻辑,高校财务工作时间框架被打破,确定财务目标和战略规划制订年度预算、确定中长期规划需整合海量数据。数据互联、数据共享等非标准业务增加,对财务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要求更高;此外,数字化技术也使财务人员从繁忙的财务核算业务中得以解脱,释放的人力需要投入到更高级别、更有价值的工作,高校财务工作面对大量的临时性成果交付需求。
 
  从空间层面看,数字化技术扩展了财务的工作范围,财务人员需要更加关注高效管理,聚焦预测、控制、管理和决策。同时,跨区域、多校区的办学模式日益盛行,分散式线上办公增加,高校财务工作的服务对象趋于多元化;对于线上业务,依托互联网和财务系统,财务人员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财务工作流程和标准的优化方面,塑造更加多元的财务工作生态。
 
  从流程层面看,传统模式下财务流程仅针对高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业务按照固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处理,审批环节独立稳定。数据存储作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与高校具体业务脱节,财务数据系统自成体系,相对独立。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如资产管理系统、智慧教务系统、智慧报账系统等高校智能系统陆续上线,业务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财务流程标准化、流程化、资源共享、信息化特点更为突出,高校财务生态圈得以重塑[2]。
 
  (二)财务管理模式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深刻转变
 
  面对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传统人工和人工智能共同参与到高校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和人工智能进一步融合,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也从电算化向着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随着“大智移云物”等技术革新为代表的数字化程度的逐渐成熟,财务智能化成为必然选择,核算型财务的工作逻辑变得相对滞后,管理型及战略型财务价值更加突出。高校财务正在经历第三次财务变革(第一次是财务电算化,第二次是财务信息化),智能财务已是财务发展的最新前沿,逐渐深入到日常财务工作中。
 
  高校财务在电算化阶段的主要表现是:资料电子存取,会计核算电算化,报表由计算机辅助生成,电算化的普及大幅提升了高校财务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阶段,财务工作的重点逐渐过渡到业财一体化,共享平台建设,电子档案电子票据普及,流程再造,预算-执行-偏差分析以及银企直联等,其工作逻辑仍然是核算型财务。
 
  在智能化时代,高校财务应从后端辅助智能走向全流程,其难点在于构建基于RPA自动化处理流程系统,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基于智能搜索、模糊识别的风险管控系统,构建基于智能数据分析的成本、费控效益分析系统[3]。
 
  二、高校财务智能化现状
 
  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很多高校已经从教学、科研、后勤、人事、财务等领域全面发力。财务智能化作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其效果直接影响学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师生的工作效率,进而对高校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大部分高校财务正在紧紧拥抱智能化技术,但在应用效果上还存在着现实差距。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滞后
 
  财务工作几乎渗透在学校的所有业务之中,高校财务的信息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当前高校财务信息不但涉及院系、科研单位、职能部门、学工等内部对象,还涉及银行、政府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这些外部对象,还牵涉投融资、预决算控制、会计核算、缴费收费、经费管理、绩效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等各类复杂财务活动。然而,财务管理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其他管理之间的“信息孤岛”正成为其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大掣肘。高校各院系、职能部门自建信息系统,其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各系统软件兼容性不强,数据无法互联共享。高校需利用信息化促进业财融合,强化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4]。
 
  (二)高校财务管理服务效能的实践冲突
 
  高校财务报销和财务信息获取难长期阻碍着财务服务效能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销流程繁琐,票据电子化和在线审核水平较低,与报销相关的发票管控与校验、费用预算审核、经费控制等关键审核点仍是人工审核,尤其是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审核,业务复杂,工作量大,细节众多,对财务人员来说,审核压力非常大。另外,高校财务审核系统与资产管理、教学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业务之间缺乏数据互通,导致审核流程重复交叉,报销人员来回奔波。二是返单率高,沟通成本高。经办人与财务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经办人不了解财务制度,重复的解释与争辩使得财务人员产生倦怠负面情绪,进而对财务服务效能产生不利影响。

\
 
  (三)深度业财融合的实践差距
 
  实现深度业财融合需要业务和财务部门的协同配合,由于高校各部门关注的目标不同,导致业财融合动力不足。财务部门关注风险控制,而业务部门为了完成业务目标,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执行业财融合也增加了其工作量,导致业务人员对财务的深度介入有抵触情绪;参与业财融合的财务人员也感觉难以介入业务实质,浮于表面,对业务部门的咨询建议服务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得不到业务部门的认可,同时会感觉自己的工作游离在财务部门主要传统工作的边缘,因此会打消主动参与业务流程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环境下,业财工作难以协同。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智能化路径
 
  高校财务数智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高校搭建了各类业务系统,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和连接,成为高校财务数智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一)业财融合:加强沟通,打破信息壁垒
 
  以数字技术促进高校财务生态改革,实现财务工作效率提升、师生体验优化是高校基本需求,也是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通过数据链接财务与学工、教务、科研、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实现全流程的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财务智能化的基本思路是从底层的业务单元出发,通过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挖掘业务底层的价值点,会计信息不再仅局限于原始单据和会计凭证,而是延伸到业务前端的信息录入,通过建立模型实现逻辑性纠偏。业务流程也通过在系统中设置业务边界或业务与财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业务流程体系化,实现自动控制。重新架构标准化、系统化及自动化的集成系统,打通业务与财务的壁垒,数据链接到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正方教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报账平台、人事平台、预算申报系统等,利用银校直联和财务中台将数据汇总,实现业务流与财务流的双向互动,推动业财信息全面对接和整合[5]。
 
  (二)管理赋能:统一认知,构建智能财务管理的制度框架
 
  在数字化背景下,建立基于业财联动的财务管理制度架构,涵盖财务管理基本规范、过程表现及成效结果,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从数字化战略出发,综合各个业务部门决策与分析需求,识别业务流程的关键管控点和经营价值点。其次,对现有的财务流程和制度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对高校内部各个院系、各个附属单位之间各项资源与业务流程加以归纳整理,在具体决策点上明确评价标准,完成流程和制度的重新规划。再次,运用科学的信息技术,采用多样化的分析手段,对传统分散式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创新,实现流程规范、效率提升、成本节约。最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意见,定期开展分析会,找问题、究根因、定举措,打造自驱型财务管理机制,对财务体系架构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实现闭环管理。
 
  (三)价值创造:资源配置,构建智能管理会计平台
 
  智能管理会计的目标应该是创造价值,一方面,可以在高校现有管理基础上,通过平台数据分析优化管理,强化数据基础和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可根据管理需求引导平台建设,建立智能预算管理、智能风险管控和智能决策分析三位一体的智能管理会计平台。
 
  通过建立智能预算管理,将费用控制规则、项目控制规则、资金控制规则等分散在不同业务环节的预算管理规则统一到预算管理平台,进行统一规范,对接业务,用于牵引、管控前端业务。实现将管理规则前置到业务端进行业务管控,发挥预算管控的威力。
 
  智能风险管控细化关键环节管控措施,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加强对重点税务风险、债务风险、资金风险等领域的业务管控,并结合高校工作目标识别、梳理、提炼风险内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建立分类、分级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建立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智能决策采用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模型、数据挖掘等技术来处理大型数据集,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动态、实时的经营信息,在此基础上提供经营分析的模型和工具,对财务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立体化分析,为管理者提供直观准确的决策支持。
 
  四、结语
 
  财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高校管理,智能财务建设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文章从数字经济对高校财务的影响入手,分析高校财务智能化的动因,并探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智能化建设的现实需求,提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做实“业财融合”,加强管理赋能,实现价值创造的财务智能化路径,推动高校财务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响.业财融合视角下高校智能财务建设思考[J].新会计,2023(4):21-23.
 
  [2]赵丽锦,胡晓明,张学东.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智能化建设框架与实现路径[J].财会通讯,2021(10):107-111.
 
  [3]杨波,魏俊姣.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管理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3):224-225.
 
  [4]王宁,李昕英.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问题热点、综述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与文献归纳[J].商业会计,2022(15):114-117.
 
  [5]张永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的估值和管理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22(8):23-2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95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