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分析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15 10:28: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极为关键的支持要素,政府推行乡村振兴以来,金融支持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分析近年来农村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实践状况,其次对贵州省金融支持和乡村振兴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金融数字化视角提出建议;建议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关键词:贵州省;乡村振兴;金融支持

  近年来国家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实施了脱贫攻坚战略,取得可喜成绩。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中提出,农村金融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保障,在金融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保障金融资源在乡村的各个领域和薄弱环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至今,农村金融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有诸多问题,比如信贷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不高、金融服务不充分等,这些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一、贵州省乡村振兴现状

  贵州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先后制定相关文件和政策,正确引导乡村振兴。如中国人民银行印发《2022年贵州省信贷政策指引》,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为乡村振兴发挥作用。制定《贵州省〈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实施方案》,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数字化创新、数据要素利用等指出金融发展影响乡村振兴建设路径。编制《贵州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实施计划》,从金融数字化转型角度提出发挥数字驱动作用,持续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分析研究论文

  贵州省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截至2022年11月末,贷款余额达3.87亿元,乡村振兴发展得到极大推动。2023年,财政部门为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0.78亿元,资金项目9 598个;东西部协作方面,截至目前,贵州省援助财政资金34.13亿元,计划1 930个实施项目,完成156个“菜篮子”生产基地,新增投资企业215个,实际到位37.84亿元投资额。从2022年一季度来看,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533元,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农村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实践状况

  贵州省政府和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创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各金融机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贵阳银行、贵州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为辅的发展体系。在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的过程中,各金融机构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和地方经济优势,推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地方乡村振兴的发展助推力量。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实践状况。[1]

  (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中国农业银行贵阳支行近年来通过“惠农e贷+”“链捷贷”等多种特色产品,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和消费帮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提供多样化服务,积极书写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美好答卷。农行贵阳分行长期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关键领域服务,在牛奶生产、蔬菜种植等领域提供贷款。2022年以来,累计投放“链捷贷”22.1亿元。贵阳银行围绕产、供、销金融发展模式,在资金整合、产品销售上助推产业发展。贵阳农商银行采用“线下审批、线上放款”的方式进行授信,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公司+农户”等组织形式,支持地方草产业项目、养殖业、苹果种植等金融贷款;银行派出的驻村人员还积极参与到村中其他各项工作当中。

  (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生态好,环境美,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贵阳银行率先创新金融模式,精准推进,快速推进,让人居环境开启美颜模式。安龙招堤风景区是当地重要旅游景区,当下急需恢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环境、解决周边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贵阳银行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投放了3.88亿元专项贷款治理当地水环境,工程快速推进,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休闲绿色空间,也助推了当地经济。

  (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风貌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各金融机构主要通过信用文化的传播和金融知识的普及来实现。中国农业银行贵阳分行积极开展惠农金融知识普及、反电信诈骗、反假币宣传活动,有效提升农户财产安全。依托“惠农通”,邀请专家“进乡村、下基地”对农户、企业开展宣讲。贵州农信社还开发了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传播农业生产、最新技术研发和金融服务惠农政策,让群众了解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决策规划和农技知识。

  (四)“治理有效”是乡村建设的基石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有效解决乡村管理乱、乡村管理差,也是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农业银行贵阳分行通过“惠农e贷”,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场景平台,农行贵阳分行与各市、县残联会开展合作,大力推进各县域残联入驻农业银行数字平台,向农村地区有劳动意愿及贷款需求的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成员等对象开展助残服务,致力做好金融助农、助残工作。贵州银行安顺分行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负责牵头实施惠农业务、站点建设、非金服务等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目前签约站点超过200家,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克服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薄弱的问题。

  (五)“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实现生活富裕,增加收入是每个农民的向往。中国农业银行贵阳分行勇担社会责任,打造金融支持产业新模式。“乡村振兴e贷”“退役军人创业e贷”“惠农e贷”特色产品先后推出。促进农业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特色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县一品”“一县多品”金融支持产业模式。截至2023年5月末,农行贵阳分行“惠农e贷”余额突破16.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突破46.9亿元。

  三、贵州省金融支持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关系研究

  (一)模型介绍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一个灰色系统中,衡量某个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对强弱。关联度指的是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随着时间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度量。如果两个因素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关联度高;反之,则较低。因此,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提供了量化的度量。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贵州省金融支持与乡村振兴建设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处理过程如下[2]。

  一般过程为分析序列设定和无量纲化处理。

  首先,设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将参考序列记为: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分析研究论文

  比较序列记为:X;(K)-(X;(1),X,(2)…,X;()),其中K代表某个时刻,i,j代表某个指标。

  由于不同要素具有不同量纲和数据范围,因此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归一化(常用均值化)去量纲,将它们统一到近似的范围内,然后重点关注其变化和趋势。

  然后计算关联系数。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分析研究论文

  其中:ρ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5。

  最后,计算关联度: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分析研究论文
 
  (二)实证过程

  本文从乡村振兴的内涵角度出发,借鉴有关乡村振兴建设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出科学有效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和金融支持评价指标。选取2011—2021年的数据,从贵州统计年鉴和农村金融统计年鉴中整理相关数据,构建指标如表1所示。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分析研究论文

  将乡村振兴水平指标作为Yi,金融支持指标作为Xj,利用上述公式得到两者间的灰色关联度[4],结果如表2所示。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分析研究论文

  不同的金融支持指标对于乡村振兴水平的贡献程度不同,可以通过灰色关联度变矩阵,利用关联度的大小对其进行依次排序,排序情况如表3所示。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振兴建设现状分析研究论文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各项指标与金融支持的关联度都在0.5以上,表明贵州省农村金融支持的三项指标与乡村振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4]。总体来看,农村金融支持规模对乡村振兴各项指标影响较大,说明提高农村地区贷款余额,以保证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而关联度最低的是农村金融支持效率(X2),说明近几年受特殊事件的影响,农村地区将金融存款向贷款转化率低,资金在农村市场流通率低。农业保险机制在农村金融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四、农村金融支持贵州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5-8]

  贵州省政府和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建设,从贷款方式、企业融合、人才培养、山地特色等方面创新实践,取得了很大效果,产业起来了,农户富裕了,生活更方便了。但是贵州作为大数据强省,金融机构要立足大数据技术,坚持“技术驱动+数字赋能”的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一)发展供应链金融,赋能乡村产业建设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通过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农业全产业链金融发展难题,促进金融科技与产业链金融深度融合。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融资策略,推出金融特色产品。各大银行依托旅游景区,搭建智慧旅游生态服务平台,利用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发布、预订及支付等功能,同时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信贷融资服务。

  (二)扩宽便民服务渠道,打造乡村宜居环境

  乡村环境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改变各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支付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各银行需要开通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将银行窗口搬到“村口”,农村居民不需要来回奔波,为村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只有金融服务方便了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宜居环境,发展乡村振兴。

  (三)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培训力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提升村民金融素养,积极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推动乡风文明与时俱进。一是各金融机构需加大力度宣传金融知识,帮助村民提升业务技能和金融素养,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习俗;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乡村振兴需要农村金融更需要人才,各金融机构需要对龙头企业、农业技术人员、村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深化银行、政府等部门多方合作,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治理过程中的难题。只有通过加强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运用数字化技术体系,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

  (五)激发共同富裕新活力,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农村产品“走出去”,带动农村绿色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议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姚益兰.金融支持河南省乡村振兴建设研究[D].西宁:青海大学,2020.

  [2]赵明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东省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21.

  [3]袁双秀.贵州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证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9.

  [4]史歌,郭俊华.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20,36(21):155-158.

  [5]李季刚,马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策,2021,37(10):138-141.

  [6]施若,韩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1):82+84.

  [7]韩雯,乔梦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贵州实践[J].农业与技术,2021,41(22):139-142.

  [8]赵庆兰,施若,金桃.农村金融数字化助推贵州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10):103-105+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81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