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16 11:25: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针对国内农村人才的整体资源薄弱、发展环境有限、 人才培养机制单一等突出问题,文章以衡阳地区为例,对农村新型 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并从高校、企业、政府及个人四 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为加快培育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和实现乡村 振兴战略总要求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字:培养模式  新型技术人才  乡村振兴

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变,农村发展不再取决于土地、人畜劳动力等传统要素,而主要由 人的知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的。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和环 境剧烈变化的影响下,培养新型农村技术人才具有紧迫性、战略性 和长期性等特征。2020 年,湖南省政协组织对省内多地开展了“加 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课题调研。经调研发现,现阶 段乡村人才的队伍建设、整体年龄结构、人才引进机制等情况尚未 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的实际需求。截止到 2021 年,湖 南省衡阳地区的村庄总数为 2722 个,空心化、老龄化的农民职业 现象是当前衡阳地区面临的最大窘境。因此,构建适合衡阳地区的 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对优化农村的人才资源配置、推进新 农村建设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 战略意义。

\

一、农村新型技术人才紧缺原因分析[1- 2]

(一)高校专业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校涉农专业培养模式较多地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在对 技术和管理方法上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加上培养计划和招 生制度尚不完善,专业设置与当前农村区域发展需求衔接不畅、人 才结构与相关涉农行业连接失衡等原因,使得大学生更难踏入农 村建设之路。

(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待遇和发展环境有限

当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与个人预期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使得大学生和技术人才的农村择业 意愿大大降低。此外,农村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环境 等滞后因素也成为他们到农村创业、就业的最大障碍。

(三)个人对农村就业存有偏见,农村择业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最终 导致城市的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选择从事现代 农业的意愿仍旧不强,对农村仍持有传统观念,即便是涉农类大学 生,对农村新型技术人员的预期收入、工作内容和性质等相关信息 掌握度也较少。另一方面,农村现居人群仍以当地熟人群体为主, 乡邻间的闲言碎语也使得返乡人员创业或就业之路举步维艰。

二、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原因分析可知,培养农村新型技术人才成为当前湖 南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3- 5]。借鉴国内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经验,从高校、企业、政府和个人四方面探究构建衡阳地区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应结合农村区域发展优势,探究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现代农村是一个集产供销、贸工农为一 体的大系统,其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农业生产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农村市场经济意识的技 术人才。此外,农村新型技术人才还应具有 创新思维、组织协调、宏观调控等综合能力, 这正是高校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基本目标。为 此,高校在理论教学上,不仅要培养大学生 掌握农业生产相关知识和专业技术,更要根据农村区域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具备农村的综合开发、产业融 合识别与分析、产业规划与设计、产业发展研究与管理、推广服务 等能力。在实践教学上,学校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实间,开展学生下 乡服务活动,让他们多接触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使学生真正了 解农村的现实状况,促进他们对农村感性接触,提高他们的农村认 知程度。同时可开设“SIYB”“KAB”等选修课程,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到农村创业的综合能力。在招生制度上,逐渐完善定向招生制度, 对志愿涉农人员实行优惠政策,如减免求学费用,对自愿加入当地 农村建设队伍中的毕业生给予补助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衡阳地区国家乡村振兴人 才培养优质院校, 近年来开设了畜牧兽医、动物药学、林业技术、 园林技术等涉农专业,建立了三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通过 开设这些涉农专业,吸引了更多年轻化人才投入涉农事业中,为 当地输送了一批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同时也推动了该市农村经 济的发展。

\

(二)涉农企业应投入资源和技术指导,创建三方联合培养模式

涉农企业可与高校、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在学校、当地农村建 立固定的教学和实践场地,创建“订单式培养”“学徒制”等三方联 合培养模式,为农村建设培育更多专业性人才。如培养现代青年农 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生产经营型 人才;农业雇员、农业工人、农业大户带头人、技术人才带头人等专 业技能型人才;农产品专业化服务人员和经纪人等社会服务型人 才[6]。企业还可与学校相互利用智力和技术资源,创办“产学研”合 作模式以应对当前农业发展和科研难题;为地方引入农业灌溉、农 业机器化、信息网络化等高新技术,实现理实化结合,为农村地区 投入更多的科技资源和技术指导,同时也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衡阳地区涉农企业采用临时聘用、挂职、帮扶等合作 模式,陆续挑选了一批本土具有丰富经验和技能的技术人才到企 业集中培训和学习,在周边农村地区先后成立了“大三湘茶油”企 业、“万泉竹业”林业企业、“新亿席草”农作物种植企业、“角山米 业”等生产、加工、销售联合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还与当地各高校、 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为该市培养了一批年轻化、学历 高、能力强的农村新型技术人才,为推动农村脱贫、乡村振兴等工 作带来了新鲜而又有活力的主力军。

(三)政府应优化农村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想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优化基础设施和环境。针对农 村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等现象,政府应加强水电、交通、医疗、 教育、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从土地利用、村庄发展、人居建设等多 个方面实施“多规合一”规划,加快缩短城乡差距的步伐。在此基础 上,各地区应规范村民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提升 自身修养和素质,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  同时, 政府应着手创建适合新型技术人才更好发展的乡村环境[7],如简化 创业和办事程序、提供优惠的发展政策、给予创业者更多的关爱等,让创业或就业人才在实干中有更多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政府还应联合学校开设农村行政管理、农村法律事务、畜牧畜 医、茶艺与茶叶营销、企业管理、品牌营销、电商销售等实用课程; 建立农村人才培训中心[8];开设专家专题报告, 为当地务农人员营 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此外,针对技术人员中的党员,可定期组 织学习党务、党建、政策法律、乡村治理等知识,改善农村干部年龄 和学历结构层次,提升他们服务党员和群众的能力[9]。  由此激励更 多的党员和群众走上建设和发展农村的致富之路,促进党建和产 业融合发展,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异地技术人才加入农村建设队伍。

目前,衡阳已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县(区)四片”美丽 乡村示范行动,顺利开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的村庄清洁行动, 统筹做好农村环境“四化”工作。  同时积极引入相关企业开发乡后创建了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等 6 个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自衡阳市衡山县启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以来,该县已探 索实行了“支部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党员+ 农户+ 产业”“公 司 + 合作社 + 村集体经济 + 贫困户”和“股金 + 薪金 + 租金”等模 式,先后成立了春辉湘莲种植专业合作社、鳌江生态农庄、人和竹 木制品厂、湘黄鸡饲养场、冬枣百香果种植合作社等,充分展示了 衡阳乡村振兴本土技术人才不断兴起的蓬勃趋势。通过本土青年 将所学新知识、新思想转化为新技能、新本领,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打造出全县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的“动车 组”。

(四)个人应摒弃片面观念,客观正确地选择职业

村区域旅游,充分体现本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乡村风貌,先  农村新型职业农民不再具备素质与文化偏低、老龄化等特征,而是具有专业化、集约化、规 模化、组织化程度高等特征的技术人才,是具有高水平文化、创新 意识和能力、生态意识和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应紧 跟国家提倡的乡村振兴政策,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起 来,摒弃“跳出农门”“天之骄子”等心态,树立正确的“三农”意识, 踊跃加入到广阔发展的农村建设中来。

如退役军人回乡就业、企业人才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带领同 乡致富等成为衡阳地区农村发展中的鲜活故事。  他们利用衡阳 当地的农村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内部优势条件,运用自身所学 的专业知识技能,开设新型农村经济项目、生产与经营模式,结 合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发展种植、养殖、区域旅游服务 等行业,推动该地区农村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双向发展。

三、结语

培养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新型技术人才是解决现代农村人 才需求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重要举措。高校应完善课程设计和招生制度,培养涉农青年人才 到农村就业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准备。  涉农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和 重要技术支撑者,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调节和社会责任作用, 为农村地区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指导。  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带动更多的青年 人才加入农村建设队伍。个人应摒弃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三农”意识,积极投入到广阔发展的农村建设中来 。

参考文献:

[1] 蒋淑玲,刘会平,颜青,王宏波,喻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实用人才队 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经济师,2021 (03):16- 17.
[2] 刘帅旗, 杨春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探 析— 以竹山县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3(04):20- 23.
[3]  阙芳菲.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 导刊,2019,27(14):239.
[4] 胡红宇,陈政,盛静.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5):232- 233.
[5] 张西道.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贫困山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0(04):72- 75.
[6] 李娜,李文生.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 山西农经,2021(02):9- 10+ 80.
[7] 常伟,李谫博,郑晓燕,夏明涛.“三好四乡五个创新”推进乡村人才振 兴[N].中国经济时报,2019- 05- 15(005).
[8] 余剑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刍议— 以湖南 省 HD 县为例[J].南方农机,2020,51(17):24- 25+ 28.
[9] 霍军亮,吴春梅.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 与出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 8+ 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43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