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四十年栉风沐雨, 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来, 赤峰党建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 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更是一枝独秀,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赤峰党建成绩斐然。
社区党建水平提升“小区新安装了带门禁的大门和单元门, 安全了! ”“楼道换了新塑钢窗,墙面粉刷一新,封 堵了垃圾道,平整了楼院,铺设了地砖, 干净了! ”“新建了健身广场,设置了健身器材,安装了 充电桩,划定了停车位, 舒心了! ”“成立自管会,大事小情大家伙儿商量着办, 邻里更和睦了。 ”…… 说起小区的新变化, 天顺楼小区的居民如数家珍, 为基层党组织改善居住环境、暖心为民服务的 做法频频点赞,这是红山区永巨街道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一个缩影。
“以前的社区没有形成规模, 社区党组织之间也没有现在联系得这么紧密, 缺少资金, 办公 场所简陋, 制约了党组织和党员组织生活的开展,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回想过去,退休的社区 书记、曾经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杨兰英十分感慨。她说,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 如今的基层党建 抓得更实、抓得更细,尤其是社区党建更是抓出了成效。
2001 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改革城市基层 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增强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等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
2008 年以后, 我市启动并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 街道社区有人 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三有一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2011 年, 市委组织部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和谐 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社区党建“三有一化”为重点, 推进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基础保障体 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松山区振兴街道院校社区原来只有一个党支部, 自从抓基层党建工作以来, 目前已发展成为 4 个党支部。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 85 岁高龄、有着 50 年党龄的老党员魏珊担任党 总支老干部第一支部书记。退休后的 20 余年,他一直坚持为党员上党课,亲眼见证了赤峰党建 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魏珊认为, 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网格、物业企业、居民自管的领导, 开创 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了切实增强, 这是以前 无法达到的。
农村牧区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城镇社区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村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有序开展。
1987 年,市委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对村嘎查党支部班 子进行整顿。全市整顿后进村嘎查党支部班子 736 个, 占应调整党支部班子的 95%,调整村嘎查 党支部书记 302 名。 1992 年, 实施创建市级达小康标准党支部和奔小康先进党支部活动, 积极引 导农村牧区党支部把工作转移到小康建设上来。 1994 年 3 月, 印发《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关于整 顿后进村嘎查党支部的意见》,对全市 527 个后进村嘎查党支部实行分级管理,对 81%后进村嘎 查党支部班子进行调整,选派、交流党支部书记 35 名。 1995 年,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三年建设规划, 对“三类”基层党委和基层党支部进行集中整顿, 全市共调整“三类”党委班子中的正、副书记 24 名。村嘎查党支部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 类”支部占总数的比例由原来的 16.9%下降为 7.7% 。2002 年,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制定《赤峰市 2001~2005 年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规划》,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在全 区率先开展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建设, 并得到自治区领导肯定。2007 年, 制定《关于进一步调整 和完善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意见》,通过建立产业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合作经 济组织党组织等 9 种方式, 进一步健全了以苏木乡镇、嘎查村党组织为主体, 产业链条、龙头企 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等领域党组织为骨干的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体系。2009 年, 顺利完 成全市第七次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 全面开展了嘎查村“六规范一整顿”建设, 即规范组织设置、 规范两委关系、规范班子建设、规范村务管理、规范队伍建设、规范阵地建设, 抓好相对后进嘎 查村整顿。2010 年以后, 探索创新嘎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模式、嘎查村组织星级管理和苏木乡 镇“双服务”建设,总结的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
“我是 2009 年开始任村书记的,亲身感受到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变化,特别是在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党员充分发挥了先 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说起农村基层党建,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 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非常感慨。
城镇非公党建得到加强城镇非公党建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 赤峰宏基建筑集团的发展就得益于此, 公司党 委书记李国栋回顾宏基集团多年的发展历程深有感触。他说,公司的经营发展有党委把握方向, 公司还把支部建在项目一线, 非公党建成为企业的压舱石,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企业的发展才能 行稳致远, 只有真抓实抓党建工作, 企业的人心才能真正地凝聚在一起, 只有坚持把支部设在项 目一线,才能真正地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2007 年,我市建立非公企业党建情况季报制度, 全市 245 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有 244 家建立 了党组织。2010 年, 市委批复成立中国共产党赤峰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作为 市委派出机构, 全面负责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的组织领导和安排部署。2011 年,制定《加 强工业园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全市有 7 个旗县区成立了工业园区党组织, 678 个非公有制企 业、205 个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 党组织应建尽建率达到 99%以上。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 2003 年,在市直机关开展“大学习、大解放、大服务、 大发展,创人民满意机关”活动,围绕创建学 习型机关、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的目标, 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全市共举办各类机关党员干部 培训班 139 期, 培训人员 1.3 万人次。2004 年,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办实事、促增收”活动, 市直下派工作团 10 个、下派干部 411 名, 旗县区下派工作人员 15445 名,帮扶农牧户 84721 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组织工作又有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市组织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 坚 持在服务大局中提高政治站位, 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 在稳中求进中积极担当作为, 统筹 推进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育人才聚贤能各项工作, 为推动赤峰跨越崛 起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木长必固根, 立事先立心。我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根、固 本、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 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 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 翁牛特旗创新推行“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听取意见 全覆盖的做法, 在全国示范、全区推广。在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 题教育, 聚焦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 进一步为思想“加了油”、为信念“补了钙”。扎实推 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落实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 到基层、实到支部。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动真碰硬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 自治区党委巡视问题整改,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推动形成了良好 政治生态。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气, 分级分类抓好教育培训, 实现了党的 十九大精神党员干部轮训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 举办各类主体培训班 950 多期、赤峰干部论坛及各类专题讲座 470 多期,培训党员干部 22 万余人次。深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 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贯彻, 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 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 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突出专业能力培训, 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三个 扎实”重要任务等,举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金融风险防控等专业化能力提升班 50 多期,培 训各级干部 2500 多人次, 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能力水平。
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 树立选贤任能的好导向, 构建精准科学的好机制, 着力打造忠诚干 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高质量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 出台《在脱贫攻坚一线推荐培 养使用干部办法》,拿出一定比例岗位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表现优秀的干部。出台从严干 部管理实施意见和规范干部监督工作 4 项操作规程, 持续开展选人用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把脱 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主战场, 下派 147 名干部担任脱贫攻坚推进组成员和驻乡工作 队队长,旗县区下派 8700 多名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越来越多的“好苗子”在吃 苦吃劲岗位丰富经验、锻炼成长。同时, 统筹抓好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工 作,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人才强事业强, 人才兴事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市先后出台《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纲要》《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玉龙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党委联系服 务专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初步建立起具有赤峰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围绕全市发展需要, 深入推进“玉龙人才”工程, 持续加强“五大平台”和“九支人才队伍” 建设,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19 家、产业战略联盟 14 家、创业孵化基地 25 个,引进区内外专家 272 名、创新创业人才 4300 多名,培养本土优秀后备人才 5000 多名,京蒙两地实施产业转移项 目 518 个、总投资 994.6 亿元。我市打造中蒙药产业战略高地、高层次人才培带工程、文化旅游 人才引育工程的做法,连续 3 年获得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
深入实施“鸿雁引才”计划, 牵住“乡情线”、打好“感情牌”,分 5 个领域建立鸿雁嘉宾库, 对 1400 多名在外赤峰籍人才分类建档。在“赤子峰会——首届天南地北赤峰人投资创业大会” 上推出 8 条人才新政招才引智, 213 名赤峰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参加大会, 签约项目 15 个, 计划投 资 22.69 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市党建工作始终重视基层、关心基层,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在系 统谋划、分类推进上下功夫, 在补短板、促提升上下功夫, 在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 不断推 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制定出台了“玉龙先锋”行动《实施意见》,农村牧区党建 重点抓规范提升,街道社区党建重点抓创新创优, “两新”组织党建重点抓扩面增效,机关企事 业单位党建重点抓整改提高,做到一个一个领域突破、 一个一个方面提升。
突出和强化“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 召开“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推进会, 总结推广建强 三级班子、派好一支队伍、强化四个支撑、完善三项制度“3143”工作机制。开展脱贫攻坚“万 人大培训行动”,依托“党建直通车”信息化平台, 同步对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共 2.4 万余人开展了 多轮全员培训。巩固扩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成果, 2059 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 10 万元以上。
大力推进全域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新模式, 突破条块、隶属限制, 采取“支部+支部”“党总支 +支部”“党委+支部”等方式,把嘎查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园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 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联结在一起, 组建“以强带弱”“强强联合”“抱团取暖”等各类党建联合体。 通过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党建引领、发展共赢“四项举措”,推动基层党组织从“单兵突进” 向整体提升转变、党建工作由“单打独斗”向深度融合转变, 形成了共建共融、共享共赢、创新 机制、引领发展的良好局面, 得到自治区领导的批示肯定。全市共建立党建联合体 410 余个,制 定供需清单、项目清单 1900 多项, 组织 7 万多名党员认领志愿服务岗,带动贫困村、弱村 429 个,引领 3.6 万户困难户致富增收,有力推动了“三大攻坚战”“三个扎实”等重点任务落实。
以最大力度抓最大政绩, 制定市县乡党委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问题、任务、责任“三 个清单”,建立基层党建大督查常态化机制,开展多轮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党费收缴 管理使用等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改, 不断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 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党 建“责任田”。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四十年基层党建的历程不过是我市党的建设的 一个缩影, 2021 年 9 月 27 日,市委书记、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万超岐在中国共产党赤峰 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回顾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中指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党员干 部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坚持“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 强。顺利完成旗县区、苏木乡镇党委和嘎查村两委班子换届。群团工作、老干部工作取得新成绩。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强化纪律监督, 高质量完成七届市委巡察全覆 盖任务, 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严惩基层“微腐败”,毫不放松纠治“四风”,深入开展煤炭、 林草、人防等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干部,政治生态实现好转。
四十年征程漫漫, 四十年筚路蓝缕, 四十年砥砥前行, 四十年锐意进取。不忘初心, 牢记使 命,赤峰党建始终在路上,新的辉煌也将在新征程的路上。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