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是油 气储运工程专业一 门主要的专业课 。学 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了解长距离输油 管道的设计 、施工 、投产及生产运行的 基本管理过程,进一步掌握长距离输油 管道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原理、方 法,为从事长距离输油管道设计 、施工 和运行管理工作奠定理论技术基础。为 了深入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对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所蕴含 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达成了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油气储运,输油管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石油、石化、天然气产业是广东省的重要产业之一 。广东 省拥有许多的石油石化类、天然气类国企及私企,这些单位离 不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方面人才 。从整体发展规划来看,广东 省石油、石化、天然气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针对蓬勃发展 的新局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增加对油气储运 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对广东省石 油、石化、天然气等重要产业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要[1- 4]。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一 门主要的专 业课 。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了解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设计、 施工、投产及生产运行的基本管理过程,进一步掌握长距离输 油管道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原理、方法,为从事长距离输 油管道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奠定理论技术基础[5.6] 。本文 深入挖掘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 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教必蕴育,育必铸灵”的教 育理念引入课堂,植入学生心中 。对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 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系统总结 , 阐述了思政元素与教学 内容的融合,达成了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 一)专业培养目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紧抓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机遇, 充分依托四方共建平台(即广东省与中石油、中石化 、中海油 共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实施“创新发展、协调发 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战略,走差异化发展路径,努力建设 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把学校的发展方向 作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国家及广东省经济、科技 、社会发展以 及石油 、石化及天然气行业对油气储运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导向,结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办学情况、专业特色和教学条 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培养计划及目标 。具体如下:立足广东, 辐射华南,面向全国,培养符合石油、石化及燃气行业和区域 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 极强的团队意识;拥有国际化视野;具有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领 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石油、石化 及燃气行业就业,或在相关学科领域深造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毕业生,经过 5 年左右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与实践,能够从事 油气储运相关领域的规划 、设计管理及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 、 技术咨询等方面工作,并通过自主学习与工程实践,成为满足 石油、石化及燃气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 坚持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推 动全体授课教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 内涵 ,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全覆盖 ,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提升育人水平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 要注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引领,深入挖掘所教课程包含的各类思政要素,并将 他们有机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要时刻 体现思想政治元素的育人功能,在撰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 相关教学文件时,明确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评价手 段等 。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显著效果,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教 学改革经验。
二、课程思政建设
( 一)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
1. 我国输油管道行业的铁人精神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 西迁精神(以下简称“广油西迁精神”)。蕴含了广泛的爱国主 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及艰苦奋斗精神。
2.我国能源战略布局 。蕴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构建了我国的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 ,保障我国的能源供给安 全,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3.我国管道工程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蕴含了我国大力建 设的重大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工程情况,讲述 这些核心的管道基础设施为我国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 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积极投身建设祖国的热情。
4.我国长距离输油管道使用的先进技术。蕴含了我国自主 创新、处于世界前列的各项输油管道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展 现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实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 努力奋斗,为我国的先进技术突破贡献力量。
5.我国长距离输油管道领域取得的卓越科研成果。蕴含了 近年来我国围绕长距离输油管道的建设、投产、运行等方面的 科研成果, 展现了通过科研成果促进管道事业发展的蓬勃景 象,提升学生对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崇敬,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 和专业自豪感。
(二)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1.我国输油管道行业的铁人精神、广油西迁精神融入教学 环节:该思政元素主要融入“第一章 输油管道概况和勘察设 计”进行讲授。
1970 年代,八三管道工程启动,开启了新中国长距离输油 管道建设的序幕 。当时,管道的安装基本以人拉肩扛为主,管 道的焊接全部为手工焊接 。老一辈的石油人凭着艰苦卓绝的 奋斗精神,打造了我国的东北管网,为我国的管道事业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广油西迁精神”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老一辈教 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及政策 ,将学校从广州搬迁至茂 名(早期页岩油产地),开启艰苦卓绝办学事业的历程 。老一辈 教育工作者的西迁奉献, 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做出了巨不可 磨灭的贡献 。通过对我国输油管道行业的铁人精神、广油的西迁精神的讲述 ,让学生深入理解老一辈石油人的爱国主义精 神、忘我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及艰苦奋斗精神。
2.我国能源战略布局融入教学环节:该思政元素主要融入 “ 第二章 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第三章 加热输送管 道的工艺计算”进行讲授。
2022 年 , 我 国 原 油 进 口 5.08 亿 吨 , 对 外 依 存 度 约 为 71.2%;天然气进口 1520.7 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约为 40.2%。 我国油气供应较严重地依赖于进口 ,这也使得我国的油气供 应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国家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资源进口形成 四大战略通道。(1)西北方向:中哈原油管道、中亚 - 中国天然 气管道;(2)东北方向: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3)西南方向: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4)沿海地区:原油码头 设计能力满足进口接卸需要, 建成大型 LNG 接收站 22 座,在 建 10 座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 。(1)短期战略:扩大石油战略储 备库的建设;(2)中期战略:加强与产油产气国之间的合作,拓 展建设海外油气供应链 ,稳定外部油气供应渠道, 要强化海 权,加强对南海等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3)长期战略:加 强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替换传统能 源 。通过讲解我国的能源战略布局,让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同 时引导学生坚定我国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3.我国管道工程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教学环节:该思 政元素主要融入“第一章 输油管道概况和勘察设计”、“第三 章 加热输送管道的工艺计算”和“第六章 顺序输送”进行 讲授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油气 管道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庞大 动力。一些重要的管道工程如下: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全长 1250 公里,年设计输量 580 万吨,2002 年投产运行;西部管道全长 1838 公里,年设计输量 2000 万吨,2007 年投产运行;中俄原油 管道漠大线全长 1000 公里,年设计输量 1500 万吨,2010 年投 产运行 ; 中缅油气管道全长 2400 公里, 年设计输量 2200 万 吨,2013 年投产运行;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全长 941 公里,年设 计输量 1500 万吨,2018 年投产运行 。力争到 2025 年,使全国 油气管网总里程达到 24 万公里,油气管网的覆盖面进一步延 伸到更广泛的基层,结构更加优化 。通过介绍我国管道事业取 得的巨大成就, 让学生了解国家在管道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积极投身建设祖国的热情。
4.我国长距离输油管道使用的先进技术融入教学环节:该 思政元素主要融入“第五章 热油管道的运行管理”、“第七章 输油站”进行讲授 。长距离输油管道在新时期的发展趋势方向 包括:建设高压力、大口径、输量大的输油管道系统;利用高韧 性、高强度、可焊性好的管材;不断将新技术引入管道系统,推 进智能管道建设;不断完善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持续实现管 道的安全运行。
我国在现代化长距离输油管道中使用的先进技术:(1)密 闭输送技术 。随着我国不断将智能技术应用到管道建设中,我 国的输油管道工艺运行水平及密闭输送控制技术得到了极大 的提升,充分保证了输油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 。(2)大落差管 道的输送技术 。我国具有大落差的管道较多,如库鄯原油管道 的最大落差段高差达到 1665m,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山区里程 达到 500 多公里,全线最大高程差达 2268m。我国积累了丰富 的大落差管道运行技术,领先于世界 。(3)成品油优化运行与 智能调度技术 。我国成品油管道里程高达 3.3 万公里,管网系 统庞大,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我国拥有了具有国际领先的优 化运行及智能调度技术 。(4)易凝高黏原油输送技术 。我国所 产原油中,约有 80%以上为易凝高黏原油,易凝高黏原油特点 为高含蜡、高凝点、高黏度 。我国在易凝高黏原油流变性、原油加剂改性输送 、原油低温流动机理等技术领域均处于国际领 先地位 。通过讲解我国长距离输油管道使用的先进技术,让学 生了解管道行业的最新科技现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 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工作,为我国的先进技 术突破贡献力量。
5. 我国长距离输油管道领域取得的卓越科研成果融入教 学环节:该思政元素主要融入“第四章易凝高黏原油的输送工 艺 ”进行讲授 。西部管道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条能源战略通 道,主要采用顺序输送的方式输送塔里木原油、吐哈原油 、北 疆原油、哈萨克斯坦原油等四种原油 。 自 2007 年投产运行至 今,为我国的原油输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管道运行期间, 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如热处理技术、加剂改性输送技术 、 含蜡原油间歇性输送技术、多品种原油顺序输送等 。通过讲解 我国长距离输油管道领域取得的卓越科研成果, 提升学生对 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崇敬,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专业自豪感。
三、结束语
通过对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 在专业知识方 面,使学生具备了以下能力:一是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对输 油管道设计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公式进行理论推导 ;二是能够 熟练运用热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知识对输油管道设计进行热 力计算 、水力计算 ;综合考虑经济 、安全 、法规以及环境等因 素,根据给定的条件,能够对输油管道进行初步的工艺计算 、 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 ;三是能够对输油管道系统进行工况分 析,熟悉输油管道运行的动态过程、管道投产过程 、停输再启 动过程, 具备对长输油管道各种工艺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的能力;四是针对油品管道输送技术问题,能够与业界同行及 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同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五是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思政教育方面: 一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国家的能源战略 布局;二是能够了解我国管道工程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三是 能够了解我国长距离管道输油领域取得的先进技术和卓越科 研成果;四是将“铁人精神”“ 广油西迁精神”与我国输油管道 发展历程融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爱 国热情。
[基金项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 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JY202011)。]
参考文献:
[1] 王丽,陈宏,吴世逵等 .化学工程与工 艺专业国际认证的实践 与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27(02):55- 57.
[2] 文江波,龙志勤,罗海军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双体系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379(19):51- 53.
[3] 文江波,龙志勤,罗海军等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双体系人才培 养方案建设进展[J].科教导刊(下旬)2020.399(03):51- 52+ 71.
[4] 文江波,龙志勤,罗海军 .基于广东省特色的油气储运工程专 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J].大学教育,2021(03):170- 173.
[5] 史庆智,陈叔平,赵嫚 .基于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油气储运工 程本科人才培养[J].广东化工,2016.43(22):175- 176.
[6] 文江波, 罗海军,龙志勤.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输油管道综合课 程设计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2020.49(11):181- 1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