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黑龙江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运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4 11:34: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中逐渐形成的, 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黑龙江作为早期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中心 ,其红色文化发展有着独特的区域 特色。将黑龙江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不仅 丰富了高校教育资源,强化育人功能,还可以将黑龙江红色文 化推向全国,更加广泛地传播黑龙江红色文化。

  关键词:黑龙江,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 不断生 成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党的历史发 展过程的“亲身见证者”,保护好、运用好红色文化是对烈士先 辈最大的尊重,而保存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引导学生 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将红 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黑龙 江地区作为东北老革命基地,其留存的红色文化不在少数,黑 龙江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作用 ,让黑 龙江红色文化的精神持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一、黑龙江红色文化发展概况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黑龙江红色文化在此期间开始 萌芽 。处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得天独厚的地理 优势加上 19 世纪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得黑龙江率先成为马克 思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1917 年之后,黑龙江省会哈 尔滨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当时的黑龙江是一个“ 大杂 烩”,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形形色色的外国人也聚集在此,可谓 “ 华洋汇集处”。黑龙江的无产阶级也因此较早地接触到马克 思主义,并建立了黑龙江党组织,这是黑龙江“ 红色之路”的起 源之处,在此期间还流传大量的进步报刊书籍 。同时在这片黑 土地上还有许多反帝组织、工人组织以及进步学生群体,这些 英雄群体让这条“红色之路”充满活力。

  1931 年抗日战争爆发,黑龙江红色文化开始逐步形成。在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 东北抗日联军可谓是不畏艰险的 英雄部队, 在此期间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是我党的光荣传统 和优良作风的结晶 。黑龙江战场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红色遗 迹,例如江桥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日军第 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等,还涌现出杨靖宇、马占山、李兆麟等英雄 人物。《东北抗日联军》《夜幕下的哈尔滨》《决战江桥》等再现 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 ,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进行抗日斗争的经典影视剧。

  1946 年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红色文化得到发展。黑龙江 作为战略后方,为战争提供必要的战略物资 。据统计,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69 万黑龙江人民积极参军参战,130 万人次 支援前线,除了为前线提供人力,黑龙江人民还从经济上尽力 保证人民解放军的各种需求,多地农民响应党的号召,保证军 粮得到充足的供应 。在战争期间的英雄团数不胜数,例如董存 瑞、杨顺男、郭俊卿等,此外,还给我们留下很多遗迹旧址,例 如杨子荣烈士纪念馆 、哈尔滨市双城区的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旧址纪念馆和双城文史馆等。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红色文化内容更加丰富。 当时,各项生产力远远落后世界水平,国家发展可谓是举步维 艰 。但是中国人民骨子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扭转了这一局 势,黑龙江人民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开发荒田、开发石油,发 展农业,使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高,让国家生产力加 速发展 。其中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的人民群众在几十年 的艰苦开发建设中形成的,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大庆精神形成于上世纪的石油会战 ,此间孕育出的铁人精神 更是集中体现了石油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意志。


\

 
  二 、其他地区红色文化的运用情况对黑龙江地区的借鉴 分析

  以井冈山、延安为例,井冈山和延安是我国典型的红色文 化聚集地,不论是红色精神还是红色遗迹都不在少数 。毛泽东 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也被 称之为“ 中国革命的摇篮”,而延安则是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是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工作奋斗了 13 个年头的重要革命基地, 延安的红色革命遗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分析两地红色文化 的特点与运用情况 ,可以对黑龙江地区红色文化的运用有一 定的启发,能够更加充分发挥黑龙江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好的完善。

  ( 一)井冈山、延安的红色文化特点与运用情况分析

  井冈山与延安的红色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 ,两地红色文 化丰富且厚重 。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故居、革命文物及革命陵 墓与纪念碑等,此外还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歌曲、戏剧 、 诗歌、传奇故事以及其红色理论等,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 很高的教育价值 , 当地政府与高校也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学 校教育相结合。

  据统计,江西省高校利用全省 2433 个革命遗址、204 个国 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 建立思政课校外实践教 学基地 。江西省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项目、经费保 障 、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 。江西高校推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丛书》《井冈 山精神》《井冈山红色资源揽萃丛书》 等一大批井冈山精神研 究的重要成果, 为指导和引领井冈山精神育人提供了有力学 术支撑 。此外 ,高校开发校本教材 《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 生》,让学生们可以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学习理解伟大的井冈山 精神,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与能力。

  2016 年,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大礼堂上演红色音乐舞蹈 史诗剧《井冈山》,有百名学生参与演出,观众近 20 万,通过歌 剧舞蹈形式传播井冈山的红色文化, 使青年学生更容易牢记 这部分历史,也是树立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活教材”。

  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的延安大学本身就带有深厚的红 色基因 。要想把高校教学与红色文化充分运用起来,贯穿其中 的红线就是教师, 用深厚的延安精神武装其头脑 、净化其心 灵、激发其奉献精神,确保其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 。党的二十 大闭幕后 , 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再次感受老革命基地的深厚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到 学校的亲切慰问,使当地的师生备受鼓舞 。由于领导人的亲切 慰问,让延安的红色文化再次风靡全国,更多的人闻名而来, 同时也促进了延安红色文化“走出去”。

  (二)井冈山、延安两地红色文化的运用对黑龙江的借鉴 意义

 
 与井冈山、延安两处“红色巨头”相比,黑龙江本土的红色 文化资源储备稍有逊色,黑龙江地处全国最北方,自古是少数 民族的聚居地,且主要依靠农业和重工业,黑龙江红色文化在 数量上相对较弱。

  此外,黑龙江地区本地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与宣传力不足, 提到东北,首先想到的是粮食生产基地以及冰雪资源等,对于 本地红色文化却鲜为人知 。而井冈山、延安作为老革命基地, 本身自带热度,其影响力远远超出黑龙江地区,无论老人还是 年轻人、当地人还是外地人对其红色文化都有所了解,这也为 红色文化与高校教育的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如此,黑龙 江地区还是有其独特之处 ,黑龙江作为上世纪的“ 华洋汇集 处”,最先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国“ 红色之路”的起源之 地。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之所以被称作“东方小巴黎”,是因为 其较早的接触到外国文化建筑的影响 ,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 建筑特色。

  不可否认的是黑龙江地区的红色文化影响力与宣传力较 弱与教育和当地政策脱不了关系,要想突破现状,最主要的要 从青年学生教育入手,青年人是一个地区的门面与智慧担当, 把红色文化与高校教育相结合是充实学生头脑 、提升红色文 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井冈山、延安的红色文化与高校的结合情况来看,政府 和高校的相关政策与重视程度显得尤其重要 。当地政府采取 积极的财政支持,升级博物馆、纪念馆等基础设施的作用,高 校积极开发有关红色文化精神的学术研究平台 、开展学习红 色文化的新形式 、发挥红色文化物质遗产在教学过程中的教 育作用、重视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发挥教师在红色文化传播中 承上启下的作用等,这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

 
  三、黑龙江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有效实践模式

  通过对黑龙江红色文化发展历程的了解 、对其他地区红 色文化和高校相结合的情况及与黑龙江结合情况对比分析, 可以见得黑龙江红色文化与高校教育的结合还有很大的提升 空间 。如何让黑龙江革命先辈留下来的红色文化成果物尽其 用?如何高效地将黑龙江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如何以 学生主体为传播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黑龙江的红色文化? 这“如何做”尤其重要。

  运用网络技术,开发线上学术平台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 速,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是当代人使用率最高的,也是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可以利用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定期推 送有关黑龙江红色文化的故事、视频、歌曲等相关话题,师生 共同学习进步 。此外,现在很多教师会在学习软件上传录播课 程,例如“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学习通”等一些优质软件,网 络教育是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成功案例, 以大学生 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黑龙江红色文化, 有利于学生反复学 习观看,加深印象。

  要善于利用本地资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强 调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的作用,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对红色文 化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中 。在传统课堂 上进行理论知识传输的同时也要注入情感 ,带领学生真切感 受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 高校加强对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力 度 ,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间接学习 ,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特点,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高校积极向 学生宣传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故事等,学生也会在耳濡 目染中逐渐提高对其的关注度。

  开展学习红色文化的新形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 。“兴 趣是最好的的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有利的方法就 是让学生对此感兴趣 。建党 100 年, 央视涌现不少主旋律正 剧,如此间爆火《觉醒年代》《红星照耀中国》《百万雄师》等,通 过影视剧传播红色正能量比单纯地学习枯燥的书本知识更能 让年轻人接受 。黑龙江作为老东北革命基地, 经典故事有很 多,例如,杨靖宇抗日、杨子荣剿匪、八女投江等,高校可以以 此为基础组织学生拍摄宣传片、视频短剧、音乐剧等,让学生 在参与制作过程中加深对本地红色文化了解, 同时也可以增 强学生与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

  四 、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 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基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 是逐渐作为高频词汇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是红色基因与红 色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用 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霜才有今天的成就, 这就要求我们绝 对不能遗忘历史,红色文化是我们最好的警醒,传承红色文化 首先就要求我们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弘扬建党精神 。黑 龙江省作为早期革命的重要地区 ,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 与革命传统,黑龙江红色文化以“红色”为底色,以“文化”为基 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 、建设 、改革过程 中不畏艰辛与苦难共同创造出来的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文 化财富 ,其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和历史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中国共产党成立 之初,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建立了一个不 再被任人宰割的新中国, 现在的红色政权是亿万先辈用鲜血 换来的,红色不仅是中国的传统颜色,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对 先辈的缅怀 。对此,黑龙江高校把当地红色资源融入教学之中 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深入 了解历史。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天然的教科书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感受先辈们的精神品格 ,保存一种精神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教 育流传,把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可以更好地提 升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 校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教育工作, 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 的感染力和理论意义,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进行实地 考察,从而具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红色资源不仅是战争与奋斗 的产物,也是先辈们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留下的精神力量,需 要我们细细研磨,慢慢感受,使之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

  参考文献:

  [1] 邻悦 . 黑龙江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 2022.

  [2] 江西:将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N ].中国教育报[N ]. 2016- 08- 22.

  [3] 习近平 .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 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4] 朱佳兴 . 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研究[J].中国军 转民,2022.(09):23- 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18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