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 互联网 + ”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03 11:45: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 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深 入到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新 的拓展渠道。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 网 +”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创新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 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 学则是提升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有力抓手。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课 教学均是以理论为主,实践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实践教学中的一系 列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实践教育方法单一、跨学科交叉 融合度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实践内容缺乏创新、教学保 障体系不完善等等,上述因素都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产生影响。为了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充分发挥出“互 联网 +”时代技术的支持作用,丰富实践内容,创新评价体系。

\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课教 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水平和 成果。从 2008 年开始,教育部就划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分,其 中本科 2 学分,专科 1 学分。各个高校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度研 讨,取得了显著成绩,从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来看,包括课堂实 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利用演讲、辩论、情景剧演示、微电影等 方式,有效活跃了高校的思政教育氛围,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 余生活,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 革,让传统思政课内容变得有趣、多样,学生可参与社会实践调查、 参观革命老区与革命纪念馆、参与“三下乡”活动等,让学生走出了 学校,真正地走进社会,也让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更为多元,提高 了他们的思政学习热情。通过思政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单一、 传统的课堂讲解模式,进一步优化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成果。  但 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制度还有待健全。制度是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顺利 实施的基础,要让实践顺利开展,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在这 一方面,高校普遍存在滞后性,并未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制 定并细化实施方案,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成果。

其次,缺乏资金保障。要开展丰富多元的思政课实践活动,需 要为这项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各个高校在思政教育重视度、 资金投入上各有差异,不同高校在思政课实践的资金配比投入上 也大相径庭,资金投入偏少,自然会影响实践教学成果。

再次,未将师资力量整合起来。在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中,主要 是依靠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上,也是由思政课教师负 责,整体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无法达到既定的实践教学成果,尚 未实现成员参与、全员覆盖。高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创新可显著提升 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才能达到三全育人的要求。

二、“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心设置主题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需要以问题作 为导向,构建实践体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之间的有机融 合,致力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逐步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高 阶思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怎样来的,还要在实践中知晓怎样做。实践教学主题的设计 要充分考虑到各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针对具体知识点增加与学 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互联网 技术,设置出丰富、多元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围绕学生切实关心的 理论问题和思想困惑,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深度参与的机会,提 高学生应用思政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中国梦”的相 关内容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 煌成就”;在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时,结合 2020 年新 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对比其他国家的优劣表现,通过从宏观到 微观的设计主线,立足于教学实际,找准思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 合点,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深刻感知相关的理论内容,使之坚定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教学主题的设计上,必须要促进知识、能力、 素质目标的融合,设计出配方鲜活的实践主题活动,找到“互联网 +”技术、学生困惑、思政课教学之间的结合点,锻炼学生的比较思 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发挥网络优势,推行线上实践教学

“互联网 +”时代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在 教学形式上,要具备互动性和先进性,推行互联网 + 教育模式,让 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探究性的学习成果。在实践教学成果上,要 展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成果。在传统的线下实践教学中,理论和实 践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实践活动的形式、方法单一,很难满足当 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利用互联网,将各类宝贵的资源整合起来, 能够改变思政实践课中内容陈旧、工艺粗糙的问题。  比如,利用新 媒体平台,采用音频、视频、图文的结合方式为学生全面展示展馆 内的场景,突破实践活动的时空限制,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资 源。另外,还可以利用腾讯会议平台,带领学生在线上参观红色展 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线上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小组进行深度交 流,写出读后感,在思想碰撞、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的奋 斗激情。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了时空之间的局限性,也帮助学生通 过各类实践方式来印证思政理论的真理。线上实践教学方式非常多元,可以采用屏幕共享、视频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 起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实践教学整体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 +”技术加强社团活动、校园讲 座、课程咨询之间的联系,为思政课实践活动带来活力。利用网络 直播、微信群等方式,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建立专门的思政 课程微信公众号,定期呈现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的成果,立足于 实践要求,为学生推送相关的内容和资料。

例如,网络直播作为目前深受大学生喜欢的一种呈现形式,这 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在直播环节,教师要按照提前设计好的直播脚本,围绕主题来开展直播,直播环节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和评论来调整直播 的画质、声音。在直播环节中,要兼顾到学生的情绪,避免脱离实践 主题、直播内容杂乱无章的情况,教师要全程把握好直播方向,如 果学生的准备不充分,那么,网络直播就很容易偏离主题和方向。 鉴于直播环节的各类不可控因素,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出教学主导 者的角色,对直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把控,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提升教师媒介素养,建设优秀师资团队

要上好思政实践课,关键在于教师,对此,必须发挥教师的积 极性与创造性。互联网 + 时代的思政课实践活动颠覆了传统的教 育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构,对于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也提出 了更高要求。要借助互联网来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要有“互联网 +”知识融合与共享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每一个思政教师,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各有差异。要加强 对教师的专项培训,让教师的媒介素养做到与时俱进,充分跟上 “互联网 +”时代的教育要求,并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学科交 叉、优势互补的思政教师团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仅凭 一名教师的单打独斗很难完成,理想的思政教学离不开团队合作, 高校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 积极为思政教学提供扎实的 师资力量。

作为思政教师,要主动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来拓展学 生的学习视野。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活动不仅 可以走出去,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网上实践。网络上有丰富的资 源,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目前,不少企业和高校也开发了一系列的线上学习平台,比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等, 汇聚了各类优秀课程,教师可将平台中 与思政课实践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打破时空壁垒,让学生参与网 上实践教学,这是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方式,既提高了大学 生的学习乐趣,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

(五)创新教学评价,构建立体评价体系

“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具有一定的难 度,须学生努力才能达到既定效果,这对于教师的备课环节以及 学生的参与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评价上, 也要坚持将终结性评 价和过程性评价模式结合起来,构建出立体、多元化的思政课实 践教学评价体系。  例如,可由学生进行投票互评,选择出实践活 动中的优胜小组。  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合理,教师需要根据思 政实践的评分标准,将各个内容细化。师生可以通过线上投票选 出优胜小组,这是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整个评价过程由 教师主导,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主体,这种评价模 式直观、新颖,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另外,教师要将学生的课 堂表现、出勤情况、学生投票、互动结果、学习小组表现作为终结 性评价指标,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评价体系更有挑战性, 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够得着”,这也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 了改革风向标。

\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由于各个高校的学生情况、教学层次各具差异,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上,也 各有差异。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学理念的滞后性 逐步表现出来。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积极利用互联网 + 时代的各 类技术,将互联网与实践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积极顺应时代发 展,促进校内与校外、课上与课外内容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 更加多元化的思政实践机会,以此来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汤祖传,姚伟.“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8(01):161- 164.
[2] 殷鑫." 互联网 + " 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J]. 数码世界,2019(08):242.
[3] 陈仕伟.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许昌 学院学报,2018(01):92- 96.
[4] 鲁熙." 慕课 " 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的反思探索[J]. 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20(09):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39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