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思政课创新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4 15:14: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工匠型人才 的培养摇篮,有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 本目标,充分调动多方资源,融入“工匠 精神”,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德技 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高职 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改革创新原则,持续 推进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质量 人才培养工作,促进理论指导实践作用 的发挥,让高职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新征 程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职业教育承担 着更为艰巨的育人重任。高职院校在培 育高质量 、高素质 、高水平技能人才的 过程中,应重视开展思政教育,并在思 政课中创新融入“工匠精神”,从而充分 渗透德育,培育更多“德技兼备”的“大 国工匠”。与此同时,高职技能人才也有 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能够获得更多、 更好的就业机会,在 自 己心仪的技术岗 位上脚踏实地 、不断进取,真正实现 自 我价值。
\

  一、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思政课创新 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意义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本身就是“立德 树人”教育的重要阵地,“工匠精神”的 培育是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开展 的关键点 。在高职思政课中创新高职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有助于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让高职院校学生形成 热爱祖国、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爱岗敬 业的良好品质,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 粒扣子,在未来实习 实践 、求职就业过 程中可以发挥出个人道德品质以及人 格魅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培育“工匠精神”心理共识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基于思政 课创新开展“工匠型”人才培养有助于 增强高职学生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心理共识。“工匠精神”是我国所特有的理 念,是自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技能型人才 所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精神。“工匠型”人 才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即尚工、尚技、 尚巧、尚新、尚美的精神 。只有达成“工 匠精神”的心理共识之后,高职职业技 能人才才能够尊重劳动 、热爱劳动,并 积极主动地开展技能学习和实践,为 自 己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三)推动“职业素养”创新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只有改革创新才能 找到新出路、发展新动能。为此,在高职 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加 快改革、不断创新。 传统的思政课程教 材中并没有“工匠精神”方面的内容,需 要教师搜集资料 、开展专题教育,这也 有助于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创 新发展,帮助高职学生摆脱墨守成规的 刻板印象,紧跟时代变化 、顺应时代潮 流,学 习 掌握新技术,提高个人综合素 养,成长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二、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思政课创新 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有 必要创新融入“工匠精神”, 推进高水 平、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 。结合职教 改革的要求来看,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也要创新思路,完善教学内容,采用多 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德育 、思政教育的 基础上,增强“工匠精神”育人实效。

  (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工 匠 精神专题教学

  1 . 以理想信念为帆,培育可堪重任 的时代新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 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需要更多高素 质 、高质量的工匠型人才,这些人才集 聚在各行各业的一 线岗位,是三大产业 发展的中坚力量 。就当前来看,高职院 校思政教育视野相对较窄,虽然注重提 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政治素养,但是忽 视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为此,在高职思 政课教学中,应创新思路,融合“工匠精 神”育人要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 职业伦理教育 、职业价值教育,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价值观,让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适应新时代各行各业 的岗位人才需求。

  2 .加强专题教学设计,创新培育“工 匠型”人才 。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将创新培育“工 匠 型”人才作为己任,用好思政课这 一 教 育阵地,融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 容,加强“工匠精神”专题教学设计 。与 此同时,融入“工匠精神”专题教学可以 让高职学生更为准确地找到人生方向, 未来向着“大国工匠”的人生 目 标和职 业目标成长发展。

  (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构建工 匠 精神内容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的教育 内容创新不足, 缺乏工匠精神内核,为 了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有必要创新 思政教育内容, 构建工匠精神内容体 系 。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丰 富教学内容。

  1 . 坚持融合精益求精思想 。在思政 课中创新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时 , 应融入“精益求精”思想。“精益求精”是 指在岗位工作中,保持“精准”态度,并 坚持“品质提升”的原则,在相应的规范 要求下打造更高质量的产品 。高职学生 应具备这种“求精”态度,保持谦虚谨 慎、脚踏实地、敢于探索、善于研究的精 神。为此,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 将“精益求精”融入学生的“职业理想” 和“职业追求”教育中。

  2.注重“匠心”传承发展 。高职院校 为社会输送“工匠型”人才,为此,在教 学中必须注重技能培养。在思政课教学 中也不能忽视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为 此,高职思政课有必要将“工匠精神”中 传统技艺传承发展方面的内容融入其 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未来职业 岗位上弘扬“工匠精神”,将“匠心”传承 发展下去,在 自 己的岗位上成长为合格 “工匠”。

  3 . 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 高职院 校思政课中创新“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还有必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督促 高职学生提高“双创”素养 。让学生认识到“大国工匠”的重要品质之 一 就是改 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够推动 产业发展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昂扬的 年龄段,有着改革创新的激情,应做改 革创新的“生力军”,担负起技术创新的 重要责任。

  (三)改革思政课程形式,提升工 匠 精神教学效果

  就当前来看,高职思政课教学形式 相对单一,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融合教 学,工匠人才产出率低,为此,有必要从 改革思政课程形式入手,提升“工匠精 神”的教学效果,培育更多高水平、高质 量的“工匠型”技能人才。

  1 .应用情境问答教学形式 。一般来 说,思政课堂中理论知识较多,相对比 较枯燥,而结合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增 强思政课堂上高职学生的学习 和参与 兴趣 。在应用情境教学时,教师还可以 结合问答教学展开,让学生在相应情境 下展开思考,在一问一答中进一 步坚定 理想信念 。教师可以结合 工作中的情 境,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在工作中出现 失误,但是并没有领导发现,你应该如 何做? ”通过这样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责 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 .应用案例解析教学形式 。在高职 思政课创新融入“工匠精神”教学还可 以应用案例解析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 为学生列举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分 析在工作中坚持集体主义的意义和价 值所在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具有生活 性,能够真正让学生将案例中的经验应 用于以后的实习实践和岗位工作中,培 养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人才。

  3 .应用合作研究教学形式 。 高职思 政课创新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过 程中,教师有必要应用合作研究教学形 式,让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形成学习 小 组,为 日后就业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打好基础 。教师可以让 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合作针对“人生第一粒扣子”进行专 题研究,并将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进行 总结,用 PPT 进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 的合作学习能力,培育合作精神。

  4 .应用互动示范教学形式 。在传统 高职思政教学中, 教育互动效果欠佳, 为了提高“工匠精神”的育人效果,有必 要应用互动示范教学形式 。一方面,教 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了解 学生的学习 需求;另 一 方面,教师有必 要加强示范教学,除了思政教师 自身做 好学生的榜样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校 外相关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为学生进 行示范 讲学, 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素 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

  ( 四)完善思政评价体系,基于多方 反馈提升改进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学应进 一 步改革创新,其中,思政教育评价体 系也应进一步完善,以公平、公正、客观 地评价每 一 名学生,同时,通过了解学 生的学习效果、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来 提升改进思政课教学 。在思政课融入 “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 生“工匠素养”“职业素养”的评价,并设 计专门的评分要求和评分表格,采用教 师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学 生真正了解 自 己在“工匠精神”方面存 在哪些欠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制定有 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 素养 。比如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 的偏差,那么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 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坚守价值准则和道 德底线;又如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方面 存在懈怠心理,教师也要指导学生重视 职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 自 己的职业 技术能力,为 日后参与国家建设 、在相 应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打好基础。

  三、总结

  高职院校应担负起“工匠型”人才 的培养责任,通过在思政课中创新融入 “工匠精神”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 平和职业素养。为此,高职院校思政教 师应把准时代脉搏, 用好思政教材,创 新融入“工匠精神”专题教学,构建完善 的教学内容体系,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 方法,强化思政课堂互动,落实能工巧 匠示范教学,让学生切身 、切实感受 到 “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并进一 步完善 思政课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提升思政育 人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 1] 吴小平 , 周倩宇 .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 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几点思 考[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7):6-8 .
  [2] 伏志强 , 邹宏秋 .基于“工匠精神”的 高职思政课教学逻辑与实践创新[J]. 中 国职 业技术教育,2022( 11):82-86 .
  [3] 孙凯宁 , 孙勇 .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 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 , 2021(24):89-92 .
  [4] 刘燕 .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工匠精 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 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21( 11): 109-112 .
  [5] 李华京 , 陈超群 . 工匠精神培育 目 标 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南方 农机,2020.51 ( 19): 140-141 .
  [6] 詹忠根 , 陈璐 . 以“工匠精神”引领高 职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着力点[J]. 文教资料, 2019(33): 185-186+138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70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