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国内发展进步的形 势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压力, 为进一步加快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进程,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赋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时代内 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青年群体为基础,利用 网络 舆论宣传,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新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所创造出的 物质财富已经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但相对地忽 略了人们精神层面的构建, 往往精神作用于人身上的力量是 难以估计的, 它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被赋予新的时 代内涵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精神 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 更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义主义为理论基 础,正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价 值观念,它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 、文化的 影响,也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爱 国主义精神需要全世界无产阶级站起来向资产阶级宣战,在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列宁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 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带领着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胜利,并且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 丰富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是 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经 历了五千年的洗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 化根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其中爱国是中华 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我国优秀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古代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忠君爱国”为主,以近代为例,1840 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 验, 当时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奋力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也在不断寻 找救国之路,近代以“救亡图存”为主,从古至今爱国主义精神就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其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把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当中, 为其提供源源不断 的动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但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注定是崎岖难行的, 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 内发展问题和国际上的形势,难免在路程中萎靡不振,所以更 加需要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支撑, 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的加固,成功的机率就会更大 。再加之世界正在处于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当中,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未得到解 决,全面从严治党的阻碍也有很多,种种困难都是对我们党和 人民的考验 。只有将爱国主义精神注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进程当中,我们的前景才能够一片光明。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 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要高度统一。”[2]换言之,国家 的命运、党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屈辱的,帝国 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巧取豪夺, 也不乏仁人志士走上救亡图 存的道路,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 。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 国共产党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进行斗争,给中国的未来 带来了曙光,带领着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且 不断地走向繁荣昌盛 。爱国主义与国家制度需要保持高度的 一致,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经得住任何冲 击,回顾建党百年历史进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 有党、国家、人民团结一心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只有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二、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 要的精神财富,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 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3]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思想,从中国现实出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要坚持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使社会达成一种 普遍共识,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导向 。党的十八大所提出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行为进行了规范, 作为合格 的公民需要具备基本爱国要求,要具备爱国意识、形成爱国观 念,拥有爱国情怀,逐渐上升到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爱 国主义精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保持肯定,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从个人角度出发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从最基本的爱国精神出发,上升到社会乃至国家层面上,从而渐进式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国家图 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的铜墙铁壁。”[5]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趋势,爱国主 义精神激励人民应该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以民族利益为重, 通过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强大的民族力量,树立屹立不倒的民 族精神, 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就为社会提供了道德支撑和文 明支撑,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以维护祖国统一 的基点,为实现祖国统一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爱国主义精神 也在不断地引导民族团结,不断地维护大团结的这种政治层面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文化本身需要得到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处于同等地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如果各民族之间没有统一 的文化认同,就不利于各民族的 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就像一条纽带将国家和各个民族之间紧密相连,筑起坚固的围墙,这样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是日益开放的世界,我国在不断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尽可能地进行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而加快自身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所以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 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 。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6]而且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的时候也要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进入 21 世纪,“全球化” 的概念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全球化的背景下打破了国与国之 间的界限,随之也增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例如:生产交换 的不公平、国家间贫富差距增大,国际地位的不平等,所以维 护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在眉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正是为了打破国际隔阂,倡导共生共存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表现, 这就要求 爱国主义要坚持正确的利益观和谋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以此次疫情为例,我国各行各业在疫情肆虐之时挺身而出,以身救国,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此刻 凝聚起来,有效地遏制住了疫情蔓延,并且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国家,自觉加入全球抗疫斗争中,我国给世界各国抗击病毒争取了宝贵时间,积累了宝贵经验,主动承担起全球抗疫的责任, 正是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为世界人民抗疫事业作出了贡献,也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路径
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展变化, 爱国主义精神也应该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该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既要继 承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添 加新的成分,把爱国主义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加强爱 国主义精神的舆论宣传,并抓住关键群体。
(一)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蕴藏着磅礴的力量,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下,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才会更加顺利, 所以新时代弘扬爱 国主义教育才更加重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 需要后天的 不断引导,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最主要的是要从教育抓起 。家庭 是孩子受到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 子成长教育的奠基人, 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能影响到孩子日 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所以父母要为孩子营造良 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在爱国主义教育上要立场坚定,以 故事交流的形式让他们多了解我国的文化和历史; 学校是学 生接受爱国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自身首先要对爱国教育有清 醒的认知,把爱国教育深入课堂教学中,授课形式也要灵活有 趣,例如:举行有关知识竞赛,播放相关视频等;最后是国家层 面上的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应该利用新媒体宣传爱国主义精 神教育, 传统节假日和历史事件的纪念日都应该举行大型的 宣传活动,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法律约束各种不良风 气,例如,我国将侮辱烈士纳入刑法,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二)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群体
中国青年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力军, 正是由于中国 青年不懈努力地寻求救国之路,他们筑起坚不可摧的围墙,团 结一心带领着中国人民独立富强,才有今天的中国 。现在的中 国青年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 他们将自己 的梦想汇聚成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助力,虽然我们生活在一 个和平的年代,但是我们也需要拥有爱国奋斗的精神,将自身 价值发挥到最大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 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新时代 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同人民一道 , 为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奋斗。”[7]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注重青年群体。
(三)加强爱国主义的舆论宣传
在新时代背景下, 互联网的发明给网络技术更新增添了 新的动力,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生活上的便捷,而且丰富了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是西方国家长期的财富积累和 技术优势,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国家 意图击垮我国网络体系, 利用网络打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 族自信,所以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是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爱国,爱国是根本,国家应不断加 强网络宣传,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让更多的人通过现 代化的手段去了解历史,不断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 次,要理性爱国,不得盲目爱国 。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应该继承 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要发扬本国民族的爱国精神,也要融入到 世界大环境中,并且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是国家,任何公民都 不得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 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 [N]. 人民 日 报 , 2015-12-31(01)
[2][7]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 日报,2019-05-01(02)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 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9 .
[4][6] 中共中央党校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 问题[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58 .251 .
[5] 邵芳强,朱泽原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四 个维度[N]. 大 连日报,2020-03-09(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4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