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我国的数字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数据 、 人工智能、互联网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显著性特征 。凝聚新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是适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长 远选择,是生产方式数字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的现实需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离不开全 体成员的共同参与, 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有助于知行转化、自我教育与他人监督相结合、发挥凝聚共识 的主动性,主要包括个人生活、与他人关系、与社会关系三 个 维度的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的研究,不仅 对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 , 而且对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凝聚 社会力量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数字经济作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和新动能, 引发了数字 化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 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的整 体性变革和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 信息的传播方式、效率和广度,增强了信息发布的即时性 、广 泛性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是我国制度 优势之一,为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应进一步夯实思想 基础,凝聚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 。而凝聚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共识需要创造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新型思想阵地, 需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平台,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载体 和媒介,丰富和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 教育的引导功效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已进入 攻坚期,经过系统的宣传和教育,已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基本社会认知, 凝聚价值观共识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社 会成员的主动性,以及使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坚守和行动。
一 、数字经济时代凝聚价值观共识中社会成员参与的意 义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升级,经 济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氛围等都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价 值观念,导致社会成员的价值多元化。而“凝聚共识”是对不同 阶层、不同利益和不同观念的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的构建,是 引导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最终积极 践行的过程 。因此,社会成员参与是凝聚价值观共识的前提条 件,也是关键环节。
其一,社会成员参与有助于从知到行的转化 。实践不仅强 化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还促进认知的行为 转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 一标准 。可见,凝聚新时代价值观共识离不开全体成员的共同 参与,只有抓好“参与”这个“ 牛鼻子”,带动社会成员参与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内生性需要中,实 现个人价值观念与凝聚价值观共识的 社会需求相统一,才能使社会成员真正 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并 由衷地认同与践行,形成广泛的社会共 识 。 同时,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点对象,数字经济时代,网络信息的内 容质量参差不齐,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 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使青少年缺失社会 共识认同感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教育, 在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教育 ,促进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从知到 行的转化。
其二,社会成员参与有利于自我教育与他人监督相结合。 随着数字经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西方国家在饮食、 影视和娱乐等方面,利用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传播不良意识形 态和文化思想,使人们沉迷享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同时,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不 断扩展,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愈益频繁,熟人社会中因为面子而 形成的自我约束日渐式微,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 输送主体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会使人们对思想的认同存在偏离 或偏差 。因而需要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 育中,通过对热点事件、相关事务等发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要求的观点、表达态度,贬斥各种非爱国、违反公平正义、 失信等行为,形成道德评价,发挥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促进 社会公平公正 。除此之外,社会成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 实现公民监督 ,监督范围的扩大和监督方式的增加能够更加 有效地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言行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的 监督,检验其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在社 会成员之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自我教育与他人 监督良性互动。
其三,社会成员参与有助于发挥凝聚共识的主动性 。数字 经济时代推动了数字平台的建设和数字化宣传渠道的搭建, 这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的宣传普 及 ,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多种媒介开设有关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宣传讲座等栏目,举办各种志愿实践活动,出版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通俗读物, 以及拍摄有关的道 德模范人物访谈、纪录片、电视连续剧、广告等,在公共场所粘 贴宣传画和广告标语等等, 这些宣传都有利于激活人们的主 观能动性 ,使人们更加乐于通过自主选择和参与获得价值判 断,从而实现社会成员实现价值认同,以此实现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由知转行的目的 。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培育会形成一种协商对话、互动交流关系,在此参与代表着 一种自主意识和自我能力的发挥, 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培育中动作 、思维 、情感等的全方位投入状态和行 为,使其能够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基础上凝聚共识,是探索新 时代凝聚价值观共识的有益尝试。
二 、数字经济时代凝聚价值观共识中社会成员参与的主 要维度
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以来,数字经济囊括了人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数字化的商品、技术和服务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 了很大的便利,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获得新的解放,社会成 员也产生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由 、平等 、公正 、 法治等社会意识 。但是,也会随之产生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观 念,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 。 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是现实的必然需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 吸引群众广 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 、为社会做 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强调个人生活、 与他人关系、与社会关系三个维度的参与。
首先,个人生活维度看,我国数字经济和大数据平台的创 新发展,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能够准确细分受众的 选择倾向, 推送符合大众需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 容,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和追求的价 值也许不尽相同,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却是一致的 。个 人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幸福生活需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国家中获得根本保障,也需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环境中得到实现, 在个人生活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功用的体验,就能产生一种价值赋能,从而形成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的价值观,使个人将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转化成坚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参与核心价值观培育中。
其次,与他人关系维度看,新媒体和大数据会利用技术手 段,对舆论信息进行筛查和监督,并主动回应公众的问题和质 疑。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行动是一种与他人相关的行为。社 会成员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要坚守诚信、敬业、保持友善等核 心价值观,形成一种褒扬核心价值观与谴责违反法治 、公正 、 失信等行为的舆论氛围,并在与他人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影 响 、相互制约, 这不仅有利于个人形成健全且积极乐观的心 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而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共识构建。
最后,与社会关系维度看,社会成员都必须经过社会化的 过程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并从社会中汲取自我发展的资源 。 在此过程中,社会成员通过主动吸纳社会规范、价值要求,以 便于自身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自觉维护国家发展和社会正义, 以获取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这样一种社会和个人良性互动 的建立,会产生持续的参与,使社会成员真心认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我国始终将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 为发展动力和目的, 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 满足包括社会需要在内的全面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个性发 展需要, 从以物质需要为主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协调的 发展过程 ,能够吸纳更广泛的社会成员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来。
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取得初步成 效,但以上三个维度的参与引导仍显不足,以致社会成员参与 广度、参与程度和参与效度与培育要求不相匹配 。比如存在知 而不行的现象,经过社会成员参与各种培育活动,已形成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 ,然而对其价值与功用体验不 充分,自觉坚守的动力不足,不利于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培育中 。还比如有些社会成员会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 行为表示不满和谴责, 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中可能会做 出违反公平正义、非友善或失信之举,没有树立起参与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意识,未形成真正有效的参与,难以 推动价值观共识的凝聚 。 因而, 必须合理引导三个维度的参 与,更加注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促使社会 成员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三 、数字经济时代凝聚价值观共识中社会成员共同参与 体系构建
数字经济时代,一些资本主义、享乐主义 、实用主义等思 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日常 生活,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冲突 。 因此,引导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广泛共识,必须以 引导社会成员持续、能动和有效地参与为目标,构建社会成员 共同参与体系。
从理论上看,构建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体系、凝聚价值观共 识,应形成参与需求、参与过程和参与调节的合理运转 。首先, 激发社会成员参与需求 。从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内生性需要 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其中,让社会成员了 解到坚守并弘扬的价值 ,使其具有更多的参与获得感和满足 感,激发参与热情。其次,引导参与过程。应合理引导社会成员 在与他人互动 、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培育的参与过程,确保社会成员广泛共享平等、法治的社 会环境,使其自觉维护、真心践行 。最后,注重参与调节 。关注 社会成员的参与反馈,根据其体验、感受以及参与中存在的问 题,有针对性地调节引导,以促进持续参与。
从实践上看,构建外部推动与内部激发相统一、线下和线 上相连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共同参与体系 。其一,宏观构 建战略融入性参与 。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构建社会成 员的融入性参与 。以形成有效的共同参与体系为目的,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行业规范 中,实现规范性参与。其二,中观打造组织协同型参与。党政机 构、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协同联动,共同搭建线上和线下参与 平台、打造参与活动及构建参与空间;针对社会成员主体参与 需求全面提升 、数字技术发展极大拓展了社会成员日常生活 和交往空间的事实, 立足对全方位参与趋势和人们通过共同 参与共享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的前瞻性认识 , 主动借助与打 造人们易于、乐于参与的各种平台,把宏大的目标融入人们的 社会参与活动中,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易于共鸣的事件,把共 同的价值要求化作分享体验,让社会成员更易于 、更乐于 、更 主动地参与其中。其三,微观引导圈层互动式参与。细分群体, 主动设置议题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汇到参与性较 强、具有相似生活形态、心理需求、品味爱好的小群体互动中, 使其在主动参与中凝聚共识。
四、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高度融入了人们 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 到了大众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 ,并积极回应新时代数字经 济的价值诉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 精神需要,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我们确 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 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思想政 治教育者要重视利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 ,把握舆论的风向 标,关注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和切身利益,创作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 同时也要继承 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岳学敏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探析[J].人大建 设,2021.379(07):52- 54.
[2] 雷英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研究[J].中共郑州 市委党校学报,2022.177(03):62- 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