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我国线上教学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25 11:22: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文章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首先从发文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类别、关键词共现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线上教学研究现状,然后从线上思政课程模式实践探索、不同课程线上教学路径研究、线上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三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线上教学研究热点,最后对我国线上教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线上教学,CiteSpace,可视化
 
  2022年7月,教育部针对十三届全国*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线上教育教学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议”,答复指出:“一直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因此,本研究以CiteSpace作为辅助工具,对线上教学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其中包括我国线上教学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的展望,以期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内容,为改进线上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研究工具与文献来源
 
  本研究主要运用CiteSpace 6.2.6进行数据分析。以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来源,在高级检索结果一栏中输入主题词“线上教学”,选取文献时间范围为2005年1月至2023年11月,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选取文献来源类别为CSSCI期刊,共检索出328条文献,将被引量从高到低排序,选取被引数量≥1的文献,最终筛选出294篇相关文献。
 
  二、我国线上教学研究现状
 
  (一)发文数量分析
 
  2005—2023年我国线上教学研究的发文量呈现从上涨到下落的趋势。如图1所示,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慢速增长期(2005—2018年),这一阶段发文量的变化特点是平缓,发文量很少,截至2018年,总共只发表了18篇文章;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期(2019—2020年),这一阶段的发文量在之前18篇的基础上增长了127篇,这是因为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线上教学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诸多学者都将研究视线放在了线上教学上,并开展了大量研究;第三阶段:衰退期(2021—2023年),这一阶段的发文量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最低发文量跌至13篇,原因是自2022年10月以来,高校更多采取的是线下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再只单纯依赖之前的线上教学。
 
\
 
  (二)发文作者分析
 
  如图2所示,通过对借助CiteSpace绘制的线上教学研究核心作者可视化知识图谱和相关后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N=157,E=95,其中N代表研究者数量,E代表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数量。从图2可以看出,钟秉林、贾文军、冯丽萍、陈武元等作者出现的频率最高。此外,还可以看出大部分作者之间具有合作关系,以团体研究为主,并且三人及以上合作的作者也不在少数,如三人组:赵红梅、孙晓芳、闫永琴;四人组:刘冠、谢舒潇、陈毓超、杨七平;六人组:贾文军、陈武元、郭瀛霞、薛成龙、李文、邬大光;等等。
 
 \
 
  (三)研究机构类别分析
 
  如图3所示,通过对借助CiteSpace绘制的线上教学研究机构类别知识图谱和相关后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线上教学研究机构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普通高等院校,第二类是研究院,第三类是出版社集团。线上教学研究机构类别知识图谱显示,主要研究机构有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等,这些研究机构是线上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其发文量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以下发现。第一,不同学校相同方向的研究机构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如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第二,同一学校不同院所也存在合作关系,如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等。第三,不同研究机构也有紧密联系,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与中国教育学会;等等。从中可以看出,相同研究机构联系会紧密一些,而不同研究机构进行跨学科研究,可推动研究进一步发展。
 
 \

\
 
  (四)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论文内容的精练表达,并且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推测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绘制线上教学研究关键词可视化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其中,关键词字号越大,说明其在该研究领域出现的频率越高。从图4可以看出,主要的关键词有线上教学、在线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等。除此之外,中心性是分析关键词重要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如果中心性超过0.1,则说明该节点为中心节点,在研究中较为重要且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图4和相关CSSCI文献进行分析,可总结出线上教学的相关研究热点。

\
 
  三、我国线上教学研究热点
 
  在对线上教学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中关键词聚类的功能,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2005—2023年,我国线上教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8个主要关键词聚类:#0线上教学、#1在线教学、#2线下教学、#3教学改革、#4信息技术、#5大学英语、#6教育、#7高校、#8课堂教学模式。
 
\
 
  基于线上教学研究关键词共现可视化知识图谱与线上教学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可总结出近年来我国线上教学研究的热点:线上思政课程模式实践探索、不同课程线上教学路径研究、线上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对这些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可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线上思政课程模式实践探索
 
  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在线上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学者对于思政课的创新模式及质量提升路径都有不同的见解。该主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保障线上教学常态化开展,将高校思政课程创新提上议程,不同学者对其创新模式展开了论述。例如,创新“三微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通过“微学习、微互动、微体验”进行线上教学[2];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3];可将专家“录播授课”、教师“现场补充答疑”与师生“现场互动”深度融合[4];开展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新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学时代气息和实效性的应有之举[5];可开展基于SPOC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6];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在特殊时期提升线上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创新方式[7]。
 
  第二,关于思政课程线上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策略。例如,思政课程线上教学质量提升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设计精准化是基础支撑,教学互动有效性是关键要素,教学评价科学性是重要保障[8];媒介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在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进行积极探索[9];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学主体、教学对象与信息技术资源等之间的矛盾[10];应积极探索线上思政课程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归纳提升线上思政课程效益的思路举措,进而推动思想政治传统工作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度协调[11];教师充分利用线上优质课程,熟练掌握直播授课技巧,在线上教学中与学生良性互动,是解决当前困难与处境的最优策略[12]。
 
  (二)不同课程线上教学路径研究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及有效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我国学者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对学科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路径进行探索。该主题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科类课程。以具体学科为例,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VR技术在建筑学课程中已获得较多应用[13];证券投资学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14];微观经济学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15];《高等数学学习指导》指出“互联网+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16];材料科学基础可将MOOC、ZOOM、CANVAS三大平台有机融合[17];汉语技能课可采用录播+直播融合的线上教学模式[18]。
 
  第二,艺体类课程。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与艺术思维可采用“五步教学法”[19];体育学科提出了“元宇宙体育教学”概念[20],同时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可构建“一体两翼三基本”体系[21]。
 
  (三)线上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
 
  线上教学模式多样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线上教学模式的更新成为学界研究的新兴热点。该主题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基于不同科目教学模式的更新。具体而言,对于新闻传播学类科目,可采用“翻转+直播+实训”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22];对于幼儿游戏与指导类科目,可采用“三阶式”的教学模式[23];对于信息素养类科目,可采用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模式[24];对于播音发声类科目,可采用SPOC教学模式[25];对于英语类科目,可采用云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6];对于高职教育类科目,可采用“UGC社区型”教学模式[27]。
 
  第二,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未来发展的探究。首先,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对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现实问题,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28]。其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反思与策略优化等也值得研究[29]。最后,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还应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30]。
 
  四、我国线上教学研究展望
 
  第一,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来看,跨学科研究可推动相关研究创新发展。根据图3可知,相同研究方向研究机构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不同研究方向及不同性质的机构的联系次之。因此,在未来线上教学研究中,要加强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性质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从而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第二,从核心作者发文量来看,要注重团队交流,树立合作意识。结合图2和图3来看,核心发文作者多以两人或三人合作为主,也有部分五人及以上团队,但合作的作者之间几乎是同一研究方向,这反映出线上教学研究的单一性。线上教学研究应该注重国际比较研究,吸收借鉴他国经验;拓宽研究范围,丰富研究内容;强化实践导向,通过实践检验与改进理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以全面的视角阐述线上教学状况,为促进我国线上教学深入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第三,从关键词可视化图谱来看,词频较高的关键词包括线上教学、在线教学、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等。基于关键词聚类图谱信息,可将线上教学研究的相关主题归纳为线上思政课程模式实践探索、不同课程线上教学路径研究、线上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三大主题。
 
  基于线上教学研究热点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展望未来线上教学研究时,应着眼于新时代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线上教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及实践探索。
 
  一是在研究对象上,着眼基础教育阶段线上教学。如图3没有出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机构,以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为主。基于此,对于未来线上教学的研究走向,学者可将目光从高等教育转向初等教育阶段,深入基础教育阶段,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步骤,从而使我国线上教学研究更具全面性与深入性。二是在研究主题上,丰富与深化研究内容。国家层面上,分析研究国家关于线上教学的政策法规与指导意见,以及政策对线上教学发展的影响;社会层面上,研究线上教学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系;个人层面上,研究线上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等。三是在研究方法上,重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合。线上教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涉及的研究方法也是多元化的。随着我国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将成为未来热点研究话题,需要在传统研究方法上进行量化研究,以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研究的科学性。
 
  五、结语
 
  基于CSSCI来源期刊,我国线上教学研究(2005—2023年)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研究现状来看,发文量呈现从上涨到下落的趋势;核心发文作者之间具有合作关系,且以团体研究为主;研究机构以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主。从研究热点来看,线上思政课程模式实践探索、不同课程线上教学路径研究、线上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构成了研究的三大热点。从未来展望来看,应该着眼于基础教育阶段线上教学、丰富与深化研究内容及重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合,从研究对象、主题和方法三个层面深化我国线上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对十三届全国*大五次会议第8489号建议的答复[EB/OL].(2022-07-28)[2023-11-05].
 
  [2]吴之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能化教学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22.
 
  [3]卢勇.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4):79-84.
 
  [4]张政扬.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才智,2024(18):40-43.
 
  [5]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46-49.
 
  [6]吴争春.基于SPOC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56-59.
 
  [7]刘媛媛,刘秉亚.话轮转换理论下高校思政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运用研究[J].时代报告,2023(5):157-160.
 
  [8]刘娜,刘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线上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3(3):117-122.
 
  [9]王敏,李婷,张玮.高校思政课线上教育成效提升路径研究[J].传媒,2023(7):84-86.
 
  [10]刘洋,沈佩翔.关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4):64-69.
 
  [11]朱鹏飞,周姚,夏旻.加强当前线上课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1):143-144.
 
  [12]李向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4(3):125-127.
 
  [13]刘杰,吴洪德.实践类课程的场景化线上教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2(增刊3):72-74.
 
  [14]张晓燕,贾颜君,王祁煊,等.线上教学常态化下《证券投资学》翻转课堂再改革: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20-122.
 
  [15]赵红梅,孙晓芳,闫永琴.《微观经济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与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33-135.
 
  [16]刘东艳,范素军,李芳.“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等数学线上教学模式探究:评《高等数学学习指导》[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233.
 
  [17]王晓东,郭正洪,疏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S1):74-78.
 
  [18]廖慧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2.
 
  [19]王婧.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评《视觉传达设计与艺术思维》[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32.
 
  [20]郭江浩,胡惕.迈向“元宇宙体育教学”:概念特征、功能透视与场景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3):27-35.
 
  [21]武卫.质量工程背景下建构大学体育课程管理文件体系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89-91.
 
  [22]刘涛.“翻转+直播+实训”: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闻与写作,2020(9):78-84.
 
  [23]龙红芝,拓晓雨.“三阶式”混合教学:从模式生成到实践应用—以“幼儿游戏与指导”教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8):116-122.
 
  [24]刘进军,陈代春.基于BOPPPS模型的信息素养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8):10-14.
 
  [25]刘嘉,李喆.基于SPOC模式的“播音发声”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J].传媒,2022(19):84-86.
 
  [26]秦丽莉,赵永青,欧阳西贝,等.云端翻转课堂中英语学习者能动性发展研究:社会文化理论视角[J].现代外语,2022,45(3):381-393.
 
  [27]刘彦花.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优势互补模式构建[J].数字通信世界,2021(7):78,244-245.
 
  [28]李艳.信息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活动开展: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1(9):113.
 
  [29]金石,王璐露,宛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反思与策略优化[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72-77.
 
  [30]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20(7):97-10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4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