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9 15:14: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策略,包括思政教育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融入、思政教育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中的融入、思政教育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评价中的融入,然后概述了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成效及反思。
 
  关键词:思政教育,“通信原理”课程,全过程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016年,*近*总*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明确了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2020年,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指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课程育人实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近*总*记在中国*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2023年,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2023年工作要点》。其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其工作要点之一。“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通信相关知识技能,尤其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分析和实现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在相关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本文将以本课程为例,对思政教育的融入进行全面探索。
 
  一、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策略
 
  (一)思政教育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融入
 
  课程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为期四年的本科教育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起着全面、综合和基础性的作用,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方面,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根本、最坚实的保障[3]。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并非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一个从德智体美劳全视角出发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理念和实施路径[4],要发挥思政类课程之外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广义的、丰富的思政教育理念,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译码技术、同步技术等方面。教师将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结合对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处理和交换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社会中通信的重要性,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本课程各章内容可融入的典型思政元素具体如表1所示。
 
\
 
  (二)思政教育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中的融入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涉及大量的公式、定理和复杂的数学推导,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论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5]。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接下来,将着重以前三种为例,探讨思政教育全过程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中的融入。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需要按照“精选案例—分析探讨案例—总结案例”的步骤实施,且为了凸显思政教育,在精选与通信原理相关的实际案例时,要判断其对学生思维品质等是否具有培养价值,一般可列举智能制造的实例。如某公司的5G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应用5G技术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该案例体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引入该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理念,增强学生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可借此引导学生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创新,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2.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用讨论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讲解通信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讨论题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自主探究。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数字通信系统(二进制幅移键控、二进制相移键控、二进制频移键控),然后针对信号调制方式与解调方式的选择与比较、传输效率与可靠性的关系、不同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等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和比较不同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6]。
 
  3.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实验、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在讲解通信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的环节,如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且在这一过程中,突出对学生情、意的复合培养,让学生在锻炼实践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如数字通信系统的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软件平台、实验箱等方式进行数字通信系统的实验,包括信号的调制、编码、传输、解调和译码等过程,并通过示波器等测量仪器观察各功能部分的输出信号,让学生体会信号在系统中传输的变化和效果,从而深入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通信技术的探索欲望,使其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也可以助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三)思政教育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评价中的融入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通过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监督,能够促进课程的不断优化和提高,进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教与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7]。接下来,将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进行论述。
 
  1.评价内容。第一,理论知识。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理论知识是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信号与系统基础、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通信信道与噪声、数据通信与通信网等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是理解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信号的处理和传输过程。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构建通信系统的核心,对于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设计至关重要。通信信道与噪声部分,需要学生了解信道的特性和噪声的来源与影响。数据通信与通信网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数据通信的概念、特点、指标、方式,以及通信网的结构、网络拓扑和服务保障机制等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培养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实践技能。首先,实验操作能力是评价实践技能的重要方面,具体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规范,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其次,系统设计能力也很重要,这部分具体考核学生是否具备通信系统方案的设计能力,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参数的选取和系统性能的仿真。通过系统设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后,考核学生是否具备通信系统故障的分析、定位和排除能力。通过故障排除,学生可以加深对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分析测试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第三,学习态度与方法。首先,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是评价学习态度的主要指标。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出勤率,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态度;通过观察课堂参与度,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观察作业完成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效果。其次,学生的学习计划、笔记整理和问题解决方法是评价学习方法的主要指标。通过观察学习计划,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安排;通过观察笔记整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观察问题解决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够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
 
  2.评价主体。在“通信原理”课程中,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和学生,具体表现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第一,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技能,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期的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第二,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投入程度进行评估,如是否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等;学生可以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估,如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否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等;学生可以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如哪些知识点掌握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等。第三,学生互评。学生可以对同学在团队项目或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如是否积极参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等;对同学在交流和合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如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否认真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意见等;对同学在相互学习和交流过程中的收获进行评估,如是否能够从同学身上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否为同学提供帮助和有益的建议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通信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情况,以及科学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提升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方法。在“通信原理”课程中,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情况、作业情况、实践情况等;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课堂情况评价。课堂情况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合作和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思想碰撞,进而开拓思路,创新思维,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力。第二,作业情况评价。作业情况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考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数量和完成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日常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练习题、阅读教材等,通过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综合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如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等,通过汇报、批改等方式,考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从而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实操情况评价。实践操作是“通信原理”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操作规范: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如仪器使用是否正确、操作步骤是否合理等,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实验结果: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如数据测量是否准确、结论分析是否合理等,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考试、作品评定等方式进行。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期中考试。教师可以安排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考试形式可以灵活设定,考试题目可以是主观、客观等题型。第二,期末考试。教师可以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能力。考试形式和内容可以与期中考试类似,也可以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第三,作品评定。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情,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设计类题目,如系统设计、创新性实验等。基于此,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成效及反思
 
  (一)成效
 
  第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通信原理”课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性[8]。第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促进“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例如,在讲解无线通信技术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此既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反思
 
  第一,注意适度性。在将思政教育融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适度性,避免过于强调思政教育而忽略课程本身的内容和重点。第二,注重实际效果。思政教育的融入需要注意实际效果,不能流于形式。例如,在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时,教师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团队协作和沟通的目的。第三,不断尝试新的方式方法。思政教育的融入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9-10]。
 
  三、结语
 
  *近*总*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通常是在18—22岁,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对如何在该课程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以期能给其他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与此同时,“通信原理”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3]弥寅,和煦.通信原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J].吉林教育,2022(17):35-37.
 
  [4]于天琪,曹洪龙,胡剑凌.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22,8(22):94-98.
 
  [5]殷玲,佟景泉.高职“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1):86-89.
 
  [6]肖志昌,李晓慧,张伶,等.高校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大学化学,2024,39(2):314-320.
 
  [7]王丹,张洪岩,李文禹.应用型课程建设中课程矩阵的开发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3):69-74.
 
  [8]杨柳,丁丹,王红敏,等.“数字通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J].科教文汇,2023(10):157-161.
 
  [9]张京席.OBE理念下的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1):96-98.
 
  [10]宋俊慷,杨秀增,樊东红,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工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3(12):82-8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7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