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励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表现性评价重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表现。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真实情境的机会。在参与项目式学习时,学生会迁移、应用知识与技能,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借助表现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文章以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制作班徽”为例,以评价内容要素和水平层次为出发点,设计表现性评价框架,并以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为入手点,对学生实施表现性评价,使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并希望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
项目式学习注重帮助学生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助力学生发展关键能力[1]。学习评价是项目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发展变化。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并借此和教师一起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2]。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与项目式学习相契合。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表现性评价框架,借此实施表现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明确学生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而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一、设计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框架
(一)设计背景
“设计、制作班徽”项目源于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重在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问题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重在了解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以推动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该项目背景具体见表1。
(二)内容要素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驱动问题[3]。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驱动问题的理解直接影响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进程。“设计、制作班徽”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制作班徽”。为使学生理解核心问题,教师可将核心问题细分为五个次驱动问题。
问题一(理清问题):什么样的班徽可以体现出班级文化?问题二(获取信息):设计班徽需要哪些信息?问题三(规划调整):你打算怎样设计、制作班徽?问题四(运用知识):怎样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来设计、制作班徽?问题五(展示结果):如此设计、制作班徽的理由是什么?
五个次驱动问题是表现性评价的主要内容要素,既可以推动项目式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可以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具体如下:
理清问题:在设计、制作班徽前,学生要了解“班徽是什么”“班徽有哪些特点”。因此,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班徽。班徽包含两个要点:形象表达班级文化;简洁大方且色彩艳丽。
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包含两个要点:班级文化是什么以及班徽的特点。
规划调整:根据项目背景要求,规划调整包括班级文化、数学知识、班徽设计思路和意义三个要点。
运用知识:运用知识过程即规划调整过程。学生根据规划调整内容,明晰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点。
展示结果:此问题指向班徽特点和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展示结果包含班徽特点、设计理念两个要点。
(三)水平层次的划分
为使学生亲身经历驱动性问题探究的全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对次驱动问题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明确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所处的水平,继而“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依据五个次驱动问题内容,教师可以拟定六个水平层次(见表2)。
在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助力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水平,由此给予学生指导。二、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的运用
(一)评价案例
在设计表现性评价框架后,教师要以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为抓手,有依据地进行表现性评价。下面,根据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过程设计案例,说明如何根据项目环节划分水平层次。
案例1:班级文化是什么?
师:“在将近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你认为我们班的班级文化是什么?请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们班的班级文化。”
小组1:“团结一心”小组2:“奋勇向前”
小组3:“我为人人,协同成长”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我们班的班级文化,也对班级文化建立了清晰的认知。”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班级文化,了解了次驱动问题,由此确定学生达到了水平2。
案例2:如何运用轴对称设计班徽图案?
学生确定设计方案,动手设计,随后登台展示。
生1:“我的作品原型是一个石榴。石榴中的籽挤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表示我们班是一个团结的班级。但石榴籽很难画,加之我们班人数众多,无法用石榴籽表示出每个学生。因此,我将石榴籽放大,以每个石榴籽表示一个小组。尽管石榴籽不是圆形的,但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这表明每个小组互相包容,联系紧密。我用金色的彩笔描绘石榴的外轮廓,是为了表示只有每个小组包容、团结,才能将我们的班级建设得更好。”
师:“你在哪里运用了轴对称?是整个外形吗?”其他生:“没有发现轴对称。”
师:“大家都说没有发现轴对称。谁能提出一个建议,使这个班徽图案中有轴对称呢?”
生2:“可以使用圆规绘画石榴的外形,这样可以得到一个圆。圆是轴对称图形。”
生3:“可以用尺子画出横着的半径和竖着的半径,使这个石榴变得平衡起来。”
师:“从技术层面来看,还是使用圆规比较便捷。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便捷方法?”
其他生想象,提出不同的方法。
师:“完善之后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我们班所有人团结一心。”
设计方案后,学生可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介绍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观察,发现作品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学生汲取他人意见,完善作品,用班徽展现出班级文化。从作品可以确定,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达到了水平5。
(二)评价案例分析
1.指导项目式学习过程
项目式学习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表现性评价框架指明了项目式学习的方向[4]。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实施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依据内容要素,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的活动。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使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由此可以推动项目式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框架能助力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同时助力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
2.了解项目式学习情况
在参与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多样活动能够展现自身的技能、能力等发展情况。教师借助表现性评价框架,可以审视、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确定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由此教师可及时做出评价,促使学生查漏补缺。学生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
3.实现多元化项目式学习评价
项目式学习是以生为本的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在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助力下,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表现性评价。而学生也可以依据内容要素,分析他人作品。在生生互评下,大部分学生可以进一步认知内容要素,完善作品,并积累问题解决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运用建议
(一)围绕项目式学习设计表现性评价框架
表现性评价框架是表现性评价的支撑[5]。有效的表现性评价框架由内容要素和水平层次构成。其中,内容要素指明项目式学习的不同环节,驱动项目式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水平层次表明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推动项目式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以具体的项目式学习为立足点,依据主驱动问题和次驱动问题,理清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内容要素,并结合学生差异和内容要素,划分不同的水平层次。这样设计出的表现性评价框架具有导向性和可行性,有助于师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二)依托项目式学习过程运用表现性评价
在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助力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式学习。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内容要素的驱动,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己知识水平、技能、能力等情况。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借助表现性评价框架,能够确定学生的主驱动问题和次驱动问题解决情况,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的水平,并顺其自然地落实表现性评价。在落实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发现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继续展现自我,弥补自身不足,最终达到表现性评价框架中的层次水平。因此,教师和学生要以项目式学习过程为入手点,善用表现性评价了解具体情况,进而调整学习计划,真正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以内容要素和层次水平为重点,设计表现性评价框架。之后,教师要以内容要素为依据,创设多样活动,生成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学生体验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表现性评价框架,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情况,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助力其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斌.基于“双减”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表现性评价[J].试题与研究,2022(30):117-119.
[2]杨宏.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索:以一年级下册“寻找生活中的加减法”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2(Z1):109-113.
[3]丛娣.浅析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6):137-138.
[4]黄蕊.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中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建构与运用:以“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Z1):15-17.
[5]方桂香.立足过程关注发展:小学数学学习表现性评价的尝试与体会[J].安徽教育科研,2020(7):55-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