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者们不仅在努力提 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种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评 价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变为多元的表现性评价。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表现性评价与 语文教学的关系入手,深入阐述和分析表现性评价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其重要性;同时探讨如何优化表现性评价在阅读 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为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作出贡献。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这种新型的评价 方式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本质的区 别。传统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学生的 考试成绩,而这种方式往往过于单一, 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相比之下,表现性评价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客观性,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 阅读教学是基础且重要的内容。如果 教师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发展,那么将对学生的长期学习产生极 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核心素养教 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改变自 身的教育理念,还要改变教学评价方 法。他们需要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 客观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引,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概述以及与语文教学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表现性评价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通过客观搜 集学生在学习中信息,对学生参与阅 读分析,学习结果展示以及写作输出 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目前,表现性评 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性评价,即 对评价任务、评价目标有着明确性要 求,而且对评价对象的学习行为做出了 一些限制。如传统的试卷评价方式就属 于限制性评价。另一种为开放性表现性 评价,是指结合评价对象与学习表现, 结合其自身体会和感受进行综合性评 价,不以学习成绩为参照。如在阅读学 习中,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故事内 容分析描述,对文章主旨以及观点进行 评价,属于开放性评价。
从语文教学角度分析,语文属于 人文教育学科,以语言教学为主,以 丰富的教育题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提升思维,其中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 有着十分紧密联系,注重以表现性评 价方式构建语文教学评价,能够更好 地反映出语文教学整体性,突出语文 学科教学特征,让学生发现语文学科学习本质,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着极大帮助。新课程教学背景下, 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 了许多开放性内容,内容不仅强调了 基础性,也更加突出了开放性和实践 性,在教学时以表现性评价进行教学 活动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剧情演绎, 进行观点讨论,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 生综合素养发展,有利于推进初中语 文教学改革,因此表现性评价与语文 教学有着相互促进关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表 现性评价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社会对学 生综合表现力要求越来越高,更是对 学生创新力提出了十分明确要求。而 表现性评价以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创 造以及进行动手创作为主,这是对学 生开放思维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创新、 动手能力的锻炼。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则能够与素质教育背景进行结 合对应,保持教育一致性,同时也利 于推动阅读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可给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提供 良好支撑。
(二)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用表现性评价,不仅 能够为教师构建开放型教学活动提供 理论支撑,还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检测 出教学中的不足,这对提升语文教学 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双减 教育政策的全面实施,让素质教育改 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阅读教学中应 用表现性评价指导教学,既能够更好 的释放学生天性,也能够充分体现出 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适 合自己学习方法,进而能够帮助提升 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让学生成长为一 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三、表现性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应 用暴露出的问题
(一)评价理念单一
语文学科以人文教育内容为主, 包含了许多内容,进而也会涉及培养 学生多方面能力问题,若在教学中采 取单一评价方式,则会限制学生思维 发展,也会阻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 以口头评价和试卷评价方式为主,以 单一限制评价方式衡量学生对知识掌 握情况,并以此为最终结果,给学生 进行学习认定,能力划分,这种片面 单一的评价方式,严重降低了学生语 文学科学习积极性,也忽视了语文学 科育人重要价值。在阅读教学中,若 语文教学评价方式不进行改变优化, 不采用全面、综合、开放评价方式, 只会让学生陷入疲惫学习中,由此也会严重阻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
(二)评价理念不科学
所谓的评价理念不科学,主要是 指教师不能以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设 计教学评价,以主观认知方式对学生 实施评价,对教学进行判定,忽视了 学生主体性,限制了学生动手实践能 力发展,不仅违背了新课标素质教育 理念,也严重损耗了学生学习热情, 长此以往,不仅会让教学陷入一轮的 知识灌输教学中,也会给学生感知语文知识本质带来不利影响。
(三)评价不够全面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授课 方式为主,授课内容以密集知识点为 主,使得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明显 不足,故教师可搜集的评价信息不足, 不能够客观分析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表 现,不能给学生学习启发,学习指导, 由于评价不够全面,由此不能体现出 评价在阅读教学中重要性。
四、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表现性评价策略
(一)基于表现性评价做好前期教学准备,构建全面评价
正确的评价理念直接决定了表现 性评价是否能够有效建立,这与教师 教学理念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在构建 动态化表现性评价时,教师需改变自 身教学理念,梳理科学育人观,在指 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过程中,既要让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要通过开放的 学习活动,多角度搜集学生参与学习 信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在学习 中不足和优势,通过引导发挥出学生 学习潜能,以发挥教师教学指导重要 性,发挥表现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 价值。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 教学评价准备工作。
1. 正确认知教书育人作用
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指出了学生主体学习重要性, 以及在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下,为教 师构建开放型教学环境提供了便利, 所以教师需要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根 本,围绕学生学习与成长所需设计阅 读教学活动,以引导者姿态参与到教 学中,给学生学习提供指导。语文学 科生活属性极其明显,不管语言词汇 还是文章故事情节,都体现出了与生 活的关联,体现出了知识生命性,因 而学生可直观感知到语文知识。若教 师将知识进行分解再传授给学生,减 少了学生感知知识途径;反之若教师 借助科技化设备,以学习任务为主线,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则能够在参 与学习中让学生收获经验,并真实感 到语文知识生命力。简言之,教师是 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引 导者,不可大包大揽,应从学生和育 人角度出发,清晰认识自己育人作用, 树立科学育人观,做好科学育人准备。
2. 做好“双线”教学活动设计准备工作
在这方面,主要是做好知识教学 和素质培养双线并进的教学活动设计 准备工作。不管是知识教学还是素质 教育,其最终目标都是让学生掌握知 识,获得能力,素质教育则以学生综 合能力发展为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开发 学生学习潜力;而应试教育则是以知 识教育为目的,以成绩为标准衡量学 生发展与成长。这给学生身心带来了 不利影响。所以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 下,要想让学生综合素养获得全面提 升,教学评价不能采取一刀切方法, 而是要让传统教育模式辅助开放性教 学模式,以夯实基础知识掌握为教学 最终目的,以开放性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能力获得全面提 升。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围绕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确定 阅读教学评价内容,使用表现性评价 关注学生对阅读教材理解,文本结构 分析,以表演、动手实践、结果演示 等方法,判定学生最终素养发展,在 教学中通过明暗两条教学主线交叉融 合,建立一种以追求真理为主学习环 境,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成长关注,对 教书育人负责。
3. 教师要做好终身学习准备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是素质教 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其教师作为教育 引导者更加需要做好终身学习准备。 要不断研究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表 现性教育评价,不断创新教学活动和 方法,让阅读教学充满新鲜和趣味, 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文本理解,阅 读方法掌握,以及学习体系建立,以 此让学生感知到阅读学习兴趣,获得 经验和价值取向。表现性评价在真实 教学情境建立,激发出学生真实学习 情感,不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优 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发掘表现性评价 特点,将更适合的方法与阅读教学进 行结合,提升教育发展空间,推进自 身教学能力提升。
(二)基于教学过程做好信息搜 集,丰富评价内容
表现性评价与阅读教学是一个整 体,要通过表现性评价给学生学习和 成长带来指导,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通过学 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搜集学生参与 学习的多方面信息,再结合综合评价, 给学生参与阅读学习进行科学评价。 评价信息搜集具体方法:
第一,做好评价信息搜集准备。 要建立有效的表现型教学评价,教师 不仅要做好阅读教学设计工作,也需 要结合阅读教学做好评价层次划分准备,以更好搜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 表现。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 先通过对教材分析,设定出不同层次 教学任务,如对阅读内容掌握、对文 本主旨理解、对文章主题情感感知、 对重点句式和写作结构的理解等,在 设定教学层次之后,教师再根据各层 次在教学中重要性,将其进行不同分 值设定,在学生展示学习结果之后, 运用打分评价方式搜集学生此方面能 力信息,以给最终评级提供依据。
做好任务教学指导。要想让学生 快速融入阅读学习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解教学任务, 让学生理解每个学习任务与阅读学习 关系,进而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 指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帮助, 也要结合阅读任务适当锻炼学生学习 能力,以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奠定基 础。阅读教学任务划分越细致,教学评价与之保持一致性,对学生的表现 评价就会越全面,其表现性评价值也会最突出。
(三)确定生本理念,确定多元化评价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节 省教学时间,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 成,在教学中会采用知识灌输模式, 在课堂中极少进行教学评价。偶尔进 行教学评价,也是以展示课堂教学效 果为主,以教师主观意识判定班级学生学习表现,脱离了学生主体,也降低了表现型教学评价重要作用。在语 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 阅读教学本质,将知识进行高效转化, 需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教学设计, 表现教学任务为教学方法,将学生引 入情境中,让学生借助情境完成教学 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辩论分析,一来提升阅读 教学丰富和趣味性,也可让学生在良 好的学习氛围中展现出真实自我,发挥出学习潜力。另外,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体验学习,参与评价,这样不 仅能够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多角 度对文本有理解和认知,也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文学艺术魅力,学生学习情 感提升, 自然会对知识有更好的转化和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教学改革,确定了素质教育理念,明确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要想做好阅读教学改革,要对 教学评价进行优化,改变以分数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以新教育思想、新教育理念,构建明确阅读学习任务,制定以其相一致评价内容,通过搜集学生 完成学习任务信息,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及学习能力,全面引导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以及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青 .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名著 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J]. 江苏教育研究 ,2021(31): 46-49.
[2] 刘艳 .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究 [J]. 考试 周刊 , 2021(48): 13-14.
[3] 白露露 .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 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J]. 生 活教育 , 2020(3): 83-86.
[4] 陈佩霞 .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 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文存阅 刊 , 2018(20): 72.
[5] 黄丹舟 . 试析语文阅读素养取 向下的学业表现性监测评估取向 [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 2016(5): 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