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文化视角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开展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7:23: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叙述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面对新形势,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积极作为,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大学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文化建设;高校;档案管理;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龙艳.基于文化视角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开展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109-111

Analysis of the Editing and Research Work of University Arch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Long Yan

(The Office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 Hohhot,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llege archives research and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Facing the new situation,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work of college archives should be taken positively,giving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advantages and function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archives,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university culture.

Keywords:cultural construc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ile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高校文化从广义上来讲,学校师生共同拥有并忠实遵循的价值观、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高校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高校档案能够有效地将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进行归档和整理,集中展现高校发展成果和学校的风采。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有助于推动高校建设良好的学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能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
学校的认同感。因为高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场所,更是展现自我的舞台。高校的文化体系植根于学生,其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价值观的培养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而现今许多高校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的同时,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宣传工作流于形式。例如,校史的资料大多保存在图书馆,调取困难,且大部分只有文字记载,降低了学生了解校史的兴趣。使得他们对所读学校了解不够深入,对集体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而档案就是重要的载体。因此做好档案编研工作,能够更好地传达高校办学精神,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能从多个渠道了解学校历史,加深对其认识,从而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努力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是能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而高校既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场所,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也是青年人的传播新思想的阵地。目前高校在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精神,学术氛围不足等。可以因此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学风,提升学校知名度,从短期来说能够吸引优质生源就读。从长期来说能够使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园论坛,展览馆多方面深入了解学校,专家学者也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对现时高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为学校的建设提供参考。有利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继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界的文化建设也迈入了新的阶段,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其中,高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也是青年人的思想阵地,担当着宣传先进文化,传播新思想的重要使命。不同时期的高校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人。而文化是一种广泛的概念,如何将无形的事物化为实体的方式呈现到大众面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此背景下,许多学校都开始意识到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更是要将其纳入到未来学校建设中的一部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而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许多高校的档案编研工作仍处在表面阶段,只是简单地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没有将其纳入到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宣传部门在向外推广学校文化时也没有利用好档案资料。老师和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高校文化建设和档案编研是相互依存的。

\

 
(一)档案编研能丰富文化内容

      高校文化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高校档案用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了学校发生的大小事件,是高校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编、编写工作过程中,无论是整理人员还是提供资料的师生,都可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高校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服务广大师生,造福学校文化活动,例如,高校校志和年鉴提供的是全面、系统、综合、精炼、浓缩、准确而且具有权威的信息,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中,把学校的机构设置,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基础设施等情况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去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为学校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校文化氛围,创新和丰富文化传播形式。

(二)文化建设会拓展编研成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文化传承与创新应是高校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许多高校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教学科研研讨会,大型文艺活动,教职工及学生运动会,纪念晚会等等。师生共同参与,提高了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而在此活动之中,会留下许多的文字以及图片,音像记录,这些有价值的资料会被永久保存在学校档案中,不仅能集中反映学校的发展建设成果,还能体现社会的进步。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会丰富档案资料,提供重要的参考素材,拓展档案编研成果。

二 当前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校开始认识到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但受资金和制度影响,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缺乏规范性,没有纳入到文化建设体系中

         要完善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首先校方需要将其纳入到高校的文化建设体系中,出台相关的指导细则,规范操作流程,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尽管目前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指导文件,以促进学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有序开展。而很多学校只是依照文件规定,安排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没有依据实际情况,以突出学校自身发展特色和办学文化理念为出发点,调整具体工作要求,形式单一,考虑不够周全。例如一些学校没有专门档案编研的部门,由宣传部,资料管理部门和图书馆分别抽派人手负责工作,多头管理导致责任不清,效率低下,另一些高校没有设立相对规范的,独立的档案管理场所,加上资金不到位,缺乏后勤保障,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过分注重专业性,没有体现档案对于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

          档案的编研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该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建设,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因此需要相关负责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考虑到这一点,许多高校都是指定相关的工作人员收集和整理资料,负责编写档案。师生作为高校的一分子,也是高效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人员之一,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相关工作中。而由于高校具有开放性,人员的流动性强其资料涉及方面广,时间长,相对零散。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会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出现资料的错漏和确实。加之与宣传等其他部门缺少沟通,许多人不理解档案编研的重要性,拒绝配合,增大工作的难度。

\

 
(三)形式单一,没能满足文化传承的需求

         查阅档案资料是人们了解一所学校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途径。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展现学校建设理念和文化,满足文化传承的需求。对于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尽管许多高校都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图书馆资料,但多数高校的档案资料不完整,质量不高。例如,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校史馆,这也是档案编研的一部分,但大部分都是以简单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呈现,没有结合多媒体技术改进展示方式,缺少生动的音像记录和讲解,形式过于单一和陈旧,不能适应现时人们的浏览习惯。,满足文化传播的需求。

(四)缺少科学的技术和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因其具备能储存海量信息,共享性强等优点,除了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等多个领域,许多单位和企业也纷纷将其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提升了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速度和准确率。而高校多数为事业单位,资金和人才的调配速度缓慢。环境相对封闭,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认识不够深入,实践经验不足。队伍中缺少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档案编研工作效率低下。

三 提升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编研工作制度,将其纳入文化建设体系的一部分

         要提升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首先要高校管理层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将编研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一部分,依据高校自身的发展现状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除了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还要调配资金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设立专门的资料管理科室,提供后勤保障。不同高校发展方向不同,其档案编研的程序也需要依据实际进行调整,不能照搬工作章程或者复制其他学校的经验。举例而言,农林类学校的科研项目众多,专业性强。因此负责单位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对信息进行简单的罗列,而应该以科普的形式集中展现高校建设成果,提升学生了解学校历史的兴趣。

(二)提升师生的参与档案编研工作的热情

          由于高校人员流动性大,每年举办的活动众多,涉及时间长,范围广。这为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单靠档案人员无法顺利完成工作,因此,学校在研究提升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对策时,可以考虑让师生一同参与相关工作,因为他们既是学校生活的最直接的参与者,也是高校文化的传播者。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还能使师生深入了解高校发展历史,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举例而言,档案管理部门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让老师带着学生走访退休老教师,收集信息,从他们的亲口讲述中了解学校过往的发展历史,继而提高对学校的认同感。

(三)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升级档案管理系统,提升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效率和准确度。另一方面,要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此外,还要档案管理人员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

(四)丰富传播形式

         要加强档案编研工作,除了要做到上述几点以外,还要丰富其传播形式,运用多媒体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以往单一的档案展示方式,添加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增加讲解内容,开设线上浏览平台,从多方面激发人们的了解的兴趣,提升高校知名度,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总之,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文化建设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丰富高校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推动建设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而当前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过分注重专业性,师生的参与热情不高,缺少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工作效率低下等,影响了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校方需要完善编研工作制度,将其纳入文化建设体系的一部分,推动档案管理科学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N].中国教育报.2008(6).
[2]王倩.基于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档案服务建设的路径研究[J].兰台世界,2014(17).
[3]首小琴.文化视角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8(02).
[4]马波粉.新时期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2.
[5]莫丽彬.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的特点及其队伍的优化[J].经济师,2008(05):130.
[6]丁志隆.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加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N].中国档案报,2013-12-27(001).
[7]赵莉.基于文化视角的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新思考[J].兰台世界,2014(05):118-119.
[8]安娜.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7):299-300.
[9]王林娜,刘静一.高校档案管理现状及其优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71-72.
[10]李婷.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1):229-230+237.
[11]张黎黎.关于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A]..北京高校档案学术论文汇编[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6:4.
[12]王熙.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浅议[J].浙江档案,200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