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当前人才竞争与国际新形势下,各大高中校园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基于此,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中校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研究,分别从课堂教育、多样校园活动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等方面详细阐述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指的是经过文明的不断演化逐渐汇集而成的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质与风貌的文化,这是民族在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与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也一样,有着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 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需要后世之人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不断弘扬传统文化延续下来的精神, 这也是高中校园坚持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一、高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高中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溯源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在高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感。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高中生不仅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要对这个社会负责,少年强则国强, 心中蕴含优秀五千年文化, 作为一个传承人, 更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学生有必要明白, 作为学生,自己有维护学校和班级利益的责任; 作为个人,要承担自身发展与努力奋斗的责任; 作为子女,有尊敬父母、关爱亲友的责任。加强高中校园传统文化教育,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校园社会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从而明白自己的角色, 指导自己该如何去做。
第二,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当前高中校园是一个 “教育工厂”,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很多高中强调学生要 “学会做题”,却忽略了 “学会做人”,由此可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 从孔子的《诗》《书》《礼》《乐》的教育到当前人们知晓的人文教育,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去生活。
第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经过时代的发展,学生当中存在西风东渐的现象, 很多高中生开始崇尚日韩文化和欧美文化,他们认为那些叫流行,自己一定要追求,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却忽略了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只要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在被人认同与传承,那么这个民族就不会消失,也不容易灭绝,它会影响着未来所有人,将所有民族的成员牢牢地凝聚在一起。高中是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构建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漫长的岁月与生活的洗礼,无数炎黄子孙经过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其中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也有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远大社会理想,这么优秀的传统美德十分需要学习。[1]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
( 一)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校园有思想政治课,其中就有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章节,力求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生活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具有的魅力,并且经过感染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人。对此,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建议教师先通览再进行分述,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感。在高中政治必修课中,有大量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且这部分还是高中的必考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在第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书中所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书中有秦始皇陵墓中出土的铜马车, 学生看到后会对秦陵和兵马俑产生兴趣; 书中还有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图片,学生看到色彩鲜艳的图片会好奇那时的文化。为此,教师在讲解到这一章节时,发现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十分感兴趣,于是为学生找出了敦煌莫高窟的相关资料与影视素材供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由浅入深,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因素入手。教师可以从传统的习俗、建筑、文艺再到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框架一步一步地接受文化,从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赏月品月饼,并为学生准备了相关典故进行讲解。新年伊始,教师为学生发放福字和灯笼,学生互相祝福拜年,在浓郁的年味中感受高中校园的学生情,也在无形中吸收传统文化带给自己的力量,美德是需要自身感受并传承的。[2]
( 二) 开展多样校园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校园学习压力大,日常课堂氛围十分紧张,学校正好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大力开展多样的校园活动。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放松自我,学习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气氛,具体措施如下。某学校经常举办诗词大赛,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诗词参加比赛,获胜的学生会得到学校的表彰。为了突出诗词的魅力,该学校还举办了一场诗词大会,参与者身着古代服饰来到学校精心布置的礼堂,礼堂到处都是古香古色的物件,学生们席地而坐,品茶看诗经,还有教师现场教授书法。有的学生在弹奏古筝,有的学生在背书,有的学生在下棋, 还有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诗词创作。学校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优秀的中华文化不应该只体现在书中和影视材料中,它们其实早已深入每个人的生活,看得见也摸得到。经过举办这些活动, 学生发现原来自己手中的诗经和楚辞这么优美, 古筝弹奏的乐曲如此动人,就连平日里讨厌的文言文也更加耐人寻味了。[3]
( 三) 不断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创造一个良好而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学校要大力宣扬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优秀五千年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每个高中生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某高中在学生宿舍和教学楼的走廊里布置了大量宣传板,宣传板上有华美诗篇,也有古人的事迹,学生在行走时经常驻足,观看宣传板上的内容,这是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学校还会在礼堂中播放相关影片,有 《霸王别姬》《三国演义》 《隋唐演义》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前来观看,感悟浓郁的文化氛围。
书籍是先进文化的力量,也是知识的源泉。某高中特地举办了读书节活动,学生之间匿名交换书籍阅读,有的学生看的是四大名著,有的学生看的是古代神话传说,还有的学生看的是文言文选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便利贴写下自己的批注和感悟再将书还到统一地方,再去拿下一本书,经过一周的时间物归原主,每一本书都贴满了便利贴,上面有来自不同学生的感悟。学生之间进行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摒弃了当前流行的微信和 QQ 交流软件,一切回到了原点,却显得更加质朴,更加有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张林建. 如何设计“好”的传统文化课[J]. 当代教育家,2017( 7) : 27 - 28.
[2]黄禹华,陈庆红. 诗词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 散文百家( 新语文活页) ,2016( 1) : 155 - 156.
[3]韩政. 高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10.
《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9/2018122910315740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