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底气和依据,就是中华民族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确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文化自信; 融合发展
2017 年 2 月,中办、国办印发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个文件的独特之处,是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一个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不仅仅下发了文件,而且在关于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文件内容中都广泛涉及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们知道,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怎样把传统文化像工程一样来做,这就很具体。特别是怎样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融合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也是我们民族的魂。中共中央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传统文化作为高校必修课,要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课程中加上这些内容。中央还出台了 《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中央对高等院校的政治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也同样需要贯彻落实,把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
我们要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以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发掘和阐发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学术理论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底气和依据就是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 2017 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具体的论述,包括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党中央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时代比较热的文化现象,为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方向。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这里的关键词是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的外延范围非常广,包括仁、义、礼、智 、信、忠、孝、三教九流、民间禁忌等。具体来讲,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一是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二是琴棋书画。琴既包括古筝、笛子、箫、琵琶,这些民族的传统的乐器,还包括乐曲,如 《茉莉花》 《高山流水》 《广陵散》等。棋包括中国象棋、围棋等。书包括书法、篆刻、甲骨文、竹简等。画包括国画、山水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等。三是十二生肖。四是传统文学。包括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五是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除夕等。六是戏剧。包括昆曲、京剧、皮影戏、黄梅戏等。七是中国的建筑。如长城、故宫、牌坊、园林、寺院、亭台楼阁、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等。八是汉字汉语。如对联、谜语、歇后语、成语、酒令等。九是传统医学。如中医、中药及其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千金方》等。十是宗教哲学。如八卦、禅宗、佛教等。十一是民间工艺。如剪纸、风筝、刺绣、中国结、泥人面塑、祥云图案等。十二是中华武术。如南拳北腿、少林武当等。十三是民俗风情。如婚嫁、丧葬、祭祀、门神、年画、鞭炮等。十四是衣冠服饰。如汉服、龙袍、官服、旗袍、肚兜、斗笠、皇冠、凤冠、丝绸等。十五是花鸟虫鱼、动物植物。如龙、凤、鹤、龟、梅兰竹菊等。十六是器物。如玉佩、瓷器、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青铜器、古玩、红灯笼、长命锁、糖葫芦、大花轿、桃花扇等。十七是血缘文化。十八是饮食厨艺。如酒、茶道、中国菜、月饼、筷子、年糕等。十九是传说神话、妖魔鬼怪。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等。以上这些传统文化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把我们每个人都包围着, 与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联系。
传统文化从层次上,一般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物质的,如我们的长城、故宫、园林,包括典籍、餐饮、服装帽子、鞋等; 第二个层次是行为和制度,如节气、婚丧嫁娶、拜年、宗法制度等; 第三个层次就是价值观,如和、仁、忠、孝、节、义。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来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轴。国学专家叶贵本教授指出: “国学,即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奠定了国人的知识结构; 国学是国家的信仰,维系着国人的精神家园; 国学是国家的道德,关系着国人的基本素养; 国学是国家的价值,影响着国人的处世态度; 国学是国家的礼仪, 关系着国人的行为举止; 国学是民族精神,孕育了民族的信念; 国学是国家的艺术,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技能。” 这段话就把国学、传统文化概括得比较全面。
二、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压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等等。
———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百家争鸣,儒释道互补,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以德化人,礼义廉耻。讲仁讲礼,统治阶级要讲统帅之德,老百姓要讲伦理之德,通过德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一切事物都按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这三种和谐,那么就是一种中庸, 即做事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不走极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具体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包括我们的艺术创造、生产生活、科学技术都有这些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也是我们学校文化根本的文化基础,不仅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始终,也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始终。
中央文件已经明确提出,小学、中学、大学包括职业教育都应该有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要有知识的要素在里面,同时传统文化更多的还是行为、制度、价值观,特别是传统文化包含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需要实践。我们的儿童念 《论语》《三字经》是作为一种知识来学习,潜移默化,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就能慢慢悟出知识里面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这些需要他们去体会、去体验。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立德树人” 战略任务,我们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学校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的要素,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
( 一) 确立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奠定学校发展方向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共同的一种价值体系,即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学校作为一个发展的系统,其学校文化由外至内包括: 表层的物质文化———学校的校舍、设备、环境体现出的文化色彩;浅层的行为文化———学校成员的行为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如校训、教风、学风等的形成; 内层的制度文化———学校各项制度体现出的文化特点; 深层的精神文化———由价值观念决定的办学思想和群体意识。各个层面的文化通过协调一致的动态作用,实现着对人的心灵的真正铸造,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目的才真正得以实现。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园理念文化建设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方向,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学校校训和教风的形成、学风的引领以及校风的营造等。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在创建校园文化示范校以来,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师生在和谐文明的氛围中生活和成长,并提炼出以 “为学生一生幸福铺路” 为办学理念,以 “敬德修业,励志勤勉” 为校训, 以 “向善、求真、至美” 为校风, 以 “学思结合,水滴石穿” 为学风,以 “教学相长,水到渠成” 为教风的校园文化,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校校园人文气息更浓,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
( 二) 打造校园环境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环境条件,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它是一种物化了的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以其难以觉察的方式时刻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活动,无形中影响着人的培养,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
校园环境文化从结构布局区分,包括楼层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外部绿化文化和学校软件文化等; 从功能分区看,包括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餐厅文化、寝室文化、功能室文化、校园绿化文化、其他场所文化特色展示等。
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以来,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大力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学校制定了校园建设规划,从功能分区、结构布局、绿化美化等方面全面规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使整个学校形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体系统一的文化特色。
(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活动是积极、健康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活动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一是学校组建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十多个学生社团,学校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学校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开展学生足球运动,获得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校等殊荣。学校活动文化主要围绕思想品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营养与健康等,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工作的主体性、生动性、实效性,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文化,师生如沐春风,学生健康和持续发展。
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开展学习名言名句、读经典、讲故事等形式的活动来营造氛围, 建立校园广播站和电视台,建设文化长廊、橱窗, 经常进行黑板报和手抄报评比,出版校园刊物, 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和主题活动、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埋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在人格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广泛开展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体育、艺术、科技活动特长; 学校还成立了礼仪队、合唱队和足球队等。这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使他们成为顶天立地的新一代。
《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5/2018122501260167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