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学科课程标准,准确定义了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并给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一 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要求,适应教育发展形势,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创设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就此提出了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意识到培 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 一点在小学德育课上尤为明显。随着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道德和 法治教育所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 此,根据这些变化,教师必须采取措 施,全面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核心素 养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的一门必 修课,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 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应 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学会 如何高效地学习、健康素养、创新思 维、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在小学《道 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融入核心素养 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如何高效 地学习是核心素养的基石,它涉及学 生的自我管理、学习策略和信息获取 等方面。小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 治》这门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例如,在分析一个关于道德方面的问题时,学生需要通过收集 信息、整理材料、归纳总结等步骤来 思考问题,这些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 掌握学会高效学习的方法。
通过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 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 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在小 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 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讨论一个道德问题时,学生 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寻找新的解 决方法,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能力。
通过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 于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涉及个体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 问题的认识和关心。通过学习《道德 与法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 和道德规范,从而培养他们对他人和 社会的关怀和责任。例如,在学习过 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 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改正错误,以 及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 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规律意识
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始时, 教师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 意识,这种方法可以采用实践性的教 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的含 义。遵守法律不仅能够约束学生的行 为,还能让学生更加专心地学习,并 且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外活动。
例如,在《校园生活真快乐》教 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让 学生辨别不同的铃声,让他们深入理 解铃声所传达的信息,并且通过实践 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铃声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首先,可 以让学生通过聆听校园里的铃声,并 且根据铃声的不同,判断它们所传达 的信息,更好地理解《校园生活真快 乐》的内容,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 《校园生活真快乐》里的原理,从而更 好地实践《校园生活真快乐》的内容。
然后,告知学生当铃声响起时,就 需要端正坐姿,目光凝视老师,专 注地听讲。校园铃声既能提醒学生 端正学习态度,也能够提醒学生遵 守校园规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 遵守纪律,让他们明白课堂纪律的重 要性。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遵守课堂 纪律的重要性,例如,如果每个人都 遵守纪律,课堂气氛会是怎样的?如 果有人不遵守纪律,会有什么后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 到在课堂上玩耍和做小动作会分散注 意力,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 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影 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且 持续努力去纠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 的推移,学生将会逐渐养成遵守课堂 纪律的好习惯。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 与法治教学时,可以采用实践性的方 法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能 够更加重视规则的作用。
(二)借助模拟生活情境展开教学
在小学德育法律课堂上,教师应 该利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感受道德 法制的存在,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 道德认知,进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达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只有通过创 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才能真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道德 与法治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 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当教师讲授《我们不乱扔》 的课程时,他们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 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通过展示 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景来帮助学生进行 理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组图片 来展示教室和操场上的垃圾情况,这 些垃圾包括果皮、纸屑和塑料袋,图片中的桌椅和物品摆放也非常杂乱, 没有任何规律。然后,教师再向学生 呈现出第二组图片,图片中操场和教 室里面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污渍,而 且桌椅、书本等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两张图片 进行对比,可以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 组,并在每个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他们对两张图片的理解和体验。在讨 论结束后,教师向学生进行了询问: “你们自己愿意在哪种生活情境中学习 呢?”学生听到这一问题,自然都会 回答喜欢在第二张图片中的环境下开 展知识获取。教师可以接着提问,“那 你们思考下第一张图片中杂乱的图片 是因为什么原因形成的?”学生在思 考之后,有的会回答“不讲文明”,有 的认为是“不讲道德”,还有的回答 “是因为乱扔垃圾”等。当教师对“我 们不乱扔”的课程进行讲授时,学生 们可以自主地抓捕到课程的重点,老 师也可以很轻松地引导学生理解课程 的内容。在问题的引导下,课堂氛围 就会变得愉悦轻松,学生对于课程内 容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通过这种实 际的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个人 习惯。
(三)运用文本、儿歌等方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 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 使用文本和绘画内容,让学生能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文本绘画 的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更 好地呈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内容, 这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能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过程, 学生和教师之间会进行积极地沟通, 并且彼此之间会进行探索,从而建立 起广泛的认识,提高《道德和法治》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 治》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许多适合 学生年龄特点的儿歌和故事。在课堂 上有效地运用这些内容,以促进课堂 的顺利进行。
例如,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在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的课程中,教师 可以向学生呈现一系列与课程主题相 关的绘画作品,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 件,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样的方法不 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促进他们 养成良好的习惯,减轻父母的压力。 通过参加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 学生们对家长和他人的尊重意识。
再如,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 染》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 创作有趣的故事,并将其转化为可供 课堂讨论的视听资料,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所需资料进行播放。在教学过程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让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正确的行为 准则和价值观,并培养他们成为一名 有责任感的环保小卫士。通过这种方 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积极保 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四)推行家校联合方式
当前,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 教师只关注学校课程,却忽略了家庭 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家庭教育对孩 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孩子正 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全面素质, 并且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小学教师 应当将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通过定期的家 庭访问,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 进度、心理状态,并帮助他们制订出 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从而为 他们提供一个充满乐趣且健康的成长 环境。
例如,在《学会沟通交流》的课程中,将深入探讨家庭教育的相关知 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利用这个机 会,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 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在 课堂上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地 讲解,并且给每位同学发放一张表格, 让他们在其中填写关于和父母之间的 交流问题。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向家长报告并填写相关表格, 并和他们进行积极的讨论,分享他们 的观点,并就存在的沟通问题进行深 入的探讨。这样,不仅能够缓和学生 和家长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能让他们 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更好地 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五)延伸学习范围,开阔学生 视野
根据总体的发展趋势,学生的认 知能力会呈现出一个螺旋状的增长, 因此,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也必须持 续一段时间。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 的发展,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提供更多的支持。建议在课堂上采用 开放式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材,提 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 思维范围,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拓展学习资料,可以采取多 种方法来提高能力。第一,通过开发 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创建一个完 善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库,来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当 讲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 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有关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并将它们汇编 成册。第二,收集丰富的时事资料。 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报道,它们对于 道德和法治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以说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 该根据课程内容,挑选出与之相关的 最新的时事报道。比如,在《富起来到强起来》这节课上,教师将引导学 生深入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 的惊人成就,并且让他们意识到,在 这些伟大的成就背后,是建设者们通 过不懈的努力而得来的。毋庸置疑, 我国正在迅猛地进步,每一天都会取 得巨大的进步。此外,教师应该积极 收集最新的时事新闻,并将其作为本 课程的教学资源,以便让学生更加深 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这种方式,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从而 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第三,通过引 入生活中的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这些案例可能 包括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件或场景,这 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有更深刻的 理解。
(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的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 素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拥有 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专业技能,并通过 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此外,他们 还应该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规范,让他们 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采取 有效的指导与激励措施,有助于培养 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其核心 素质的全面提升。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未发展成熟, 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进行 自主思考和学习。要达到这一教学目 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 实际需求,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放在首位, 重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同时也要 唤醒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将不同的教 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从而开阔他们的 视野。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 培养出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让他们 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当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时,他们才可以更好地 利用自己的优势,更有效地应对未来 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另外,教师们需要积极投入到专 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之中,尤其是在 当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 需要积极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比如,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活 动,以及相互之间的学习和讨论。为 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应该创建一 个研讨小组,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记 录到课程计划中。通过与当前的社会 热点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为 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教 育领域也在迅速发展,教师们的教育 理念也在不断演变。现在的教学不仅 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 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 能够全面成长。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独 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为了改善当 前的课堂环境,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 措施,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 观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只 有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 他们才能真正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 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李万春 . 利用乡土资源在小学 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J]. 中国新通信 ,2021,23(9):241-242.
[2] 华琳智 . “社会参与”核心素 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 以统编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 [J]. 华夏教师 ,2019(14):1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