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培育与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10 14:30: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应用型本科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等方面。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核心质量, 需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相关的教学方式、考核体制、质量监督机制, 逐步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教学转变。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应用型本科; 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是介于传统学科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型人才”, 既兼顾本科人才的学科教育特征, 又有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特性。[1]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产与劳动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以较强的行业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学科型人才, 又以较强的综合设计和研究能力区别于技能型人才。

\

一、应用型本科生核心素养内涵简析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等内容, 突出要求在于实践创新, 主要表现为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应用型本科生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扎实的创新创造能力。创新可以是某些知识用于更新的可能性, 也可以是某些知识运用于新工艺、新流程, 本质在于突破, 核心在于新, 一般包括对知识、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三种基本类型。知识创新重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管理创新重在解决目标与现状关系的问题, 技术创新重在解决知识如何转化成生产力的问题。[2]培养具备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恰恰顺应我国生产制造业的升级与改造中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实乃当务之急。

二是内源化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学者认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源性学习动力是学习行为最本质、最有效的基础。现实中大多数人缺乏内源性的学习动力, 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以及不良学习习惯的滋生蔓延。[3]因此, 培养应用型本科生内源化的自我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既是锻炼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又为其终身发展储备和提供必要的动力资源。

三是健康开放的人际交往能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 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 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4]应用型本科人才核心素养实践创新的突出要求, 更加强调攻坚克难、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必须具备健康开放的心态、豁达宽宏、专注坚韧、明智敏锐的品质, 以及正义和助人精神等综合内容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是积极主动的反思与批判的能力。研究普遍认为, 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善于发现辩论中的漏洞并坚决反驳毫无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的观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积极主动的反思与批判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解决岗位实际问题时, 能够自觉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积极思考和分析, 及时发现现有知识、管理和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创造性地提出革新方案与实践, 实现个人素养和事业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核心素养与生产实践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重新调整专业课科目、各课程课时分配, 让课程更加符合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改进五个模块的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方面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思路如下。

一要增设学科导论课程。在学生入学初期, 及时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 关注所学行业新科技、新动态。开设学科导论课, 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有效增强学生内源学习的动力。

二要根据行业岗位需要, 调整、合并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内容, 加大生产实践性课程课时量, 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反思批判能力的训练, 锻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运用多样性思维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要紧跟时代发展和行业岗位知识、技能更新需求增设相关课程。高校需要顺应行业的新发展开设部分新课程, 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可增设服装陈列、服装商品规划、服装网络营销等课程。

\

四要发挥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适当增加通识课程门类和课程学分, 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跨学科的基础知识, 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 开设《中国文明》《经典阅读》《科学技术思想史》等课程,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应用型本科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自我学习、人际交往、反思与批判等核心素养, 关键在于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相统一,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主动参与实践体验,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发散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 教学不能以教师“灌输式”和“独角戏”式的讲课方式完成[5], 采用课题式、研讨式等互动教学方法,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拓展知识, 主动实践和反思并发表独具个性的观点。

一要倡导课题式教学, 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语言表达、独立思考与反思等能力,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先对基本知识进行集中讲解, 再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课题, 组织学生分小组完成课题;接着引导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图书资料, 收集相关选题信息, 并运用调研行业资讯、参观行业博物馆或市场等方式, 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 撰写课题报告, 提交小论文或作品。

二要倡导研讨式教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锻炼学生协同创新的能力, 促进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人格气质和倾向。进行研讨式教学, 前提是教师高质量地设计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如, 在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晚装设计课程教学时, 可以提问“你最喜欢的艺术作品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晚礼服设计师品牌是什么?说说为什么”, “并以学生喜欢的艺术品为灵感来源与晚装设计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带入对晚装设计的思考。

三要加大实践性教学,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大实践性课程课时分配量, 设计拓展性、探索性、操作性强的课程作业, 组织学生以小组主题研讨的形式, 在实践过程中互相学习与讨论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在反思、总结、创新中提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的应用型本科教学需要改革评价方式, 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水平。采用多元考核, 重视实践过程学习, 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6]具体考核内容有以下六个部分。

一是课前预习内容 (建议占10%) 。每堂课课前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对行业前沿信息资料进行分享。此部分内容以学生收集资料的工作量、提问题的质量、整理资料的条理性作为考核依据。这部分考核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导向性的客观评价, 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自主学习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以及搜集相关最新行业信息的过程。

二是考勤与上课态度、专业态度纳入平时成绩 (建议占5%)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精力、勤于思考、师生互动、完成每个环节作业等情况进行考核。此部分考核以学生上课考勤、回答问题的态度为考核依据。对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给予鼓励。

三是小组调研PPT成果汇报 (建议占15%) 。从互联网、图书馆搜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现场调研课题相关的知识等方面进行考核, 从中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通过对小组调研信息量大小、围绕主题调研的深度、制作PPT的质量、小组汇报表达的逻辑清晰程度给予综合客观的评价。

四是相应实践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 (建议占30%) 。该部分根据学生作业作品实物造型、色彩、生产实践作品的精细程度进行考核, 对作业实践中的设计与生产相结合的创新点加以肯定, 旨在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有针对性的指引。

五是作业的展示与交流 (建议占20%) 。所有设计创新类课程均需通过课程展览、作业汇报的形式作为评分依据, 有助于学生从其他同学作品中得到创新灵感启发, 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激情。

六是闭卷考试 (建议占20%) 。部分理论课程、史论课程等理论课程依然需要通过适当方式的进行考核, 通过考试反馈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

以上六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对今后实践创新的导向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培育框架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应充分发挥实践技能型优势, 通过系列的教学改革, 更新教学理念, 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教学内容, 升级教学方式, 重视教学过程管理与考核, 逐步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 摸索出“以学为主”的实践创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建荣.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研究, 2011 (04) 88-91.

[2]汪馥郁.创新的基本类型与基本方法[J].中国质量万里行, 1999 (09) 42-45

[3]赵德雷.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8 (05) 24-27.

[4][美]卡耐基.卡耐基处世教育[M].仲渊才, 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23.

[5]温恒福.论教学方式的改变[J].中国教育学刊, 2002 (6) :42-45.

[6]花奇芹, 陆娟, 戴跃侬.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 2017 (2) :43-46.

《核心素养培育与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0/2018091002323182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