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小组合作模式分为导入、合作、共享三个活动环节,学生在平等、尊重、互助、互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中能够逐步形成学习共同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具体课堂案例为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开展多边交流合作方式,促进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展示团队合作学习的成果,总结升华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小组合作 教学运用
小组合作是以教师为活动主导,以学生为活动参与 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完成教学 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最终以小组整体成绩来 衡量每位成员的成绩,因而,小组合作更加强调每位学生 对团队的贡献。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小组合作更加贴 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激发案例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以案例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优化丰富学生的思维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对 合作目标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有初步的思 考,掌握后续合作的方向。教师对目标进行讲解分析,一 方面是为了向学生展示合作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前 期预习的过程中先设订好目标,掌握学习的方向;另一 方面也是向学生展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技 能以及通过合作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教师以案例的方 式来设计整个合作的内容,可以将书本中抽象的知识点 以具体场景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案例展示既可以是 教师单一的表述,也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情感体验等多 种教学方法予以展示。在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 生参与户外活动,在户外环境中搭建知识框架。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 基本权利”一课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设计了相应的场景,其中某个小组的场 景是:刘文和他的三个好朋友一起逛超市,忽然超市的保 安走过来要求刘文到保安室接受询问,于是双方展开了 以下对话:
刘文:为什么要求我去保安室? 保安:我们怀疑你偷了超市东西。刘文:我没有偷东西。
(保安没有听刘文解释,将刘文强行拉入了保安室) 保安:现在我们要对你进行搜身!
在描述完场景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你是 刘文和他的三个朋友,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如何捍卫自 己的权利?由教师扮演保安,小组中的四名成员分别扮演 刘文以及他的朋友。
在这个案例中,刘文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扮演刘文以及他三个朋友的学生需要积极展开思考,寻找帮助刘文维权的方式。在面对这样具体且紧迫的场景时,学生需要积极地展开思维,分析清楚刘文具有哪些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是否被侵害?如何捍卫这些权利?等多方面的问题,短时间内,学生的思维被迅速激发,这也是案例模拟开展小组教学的优势所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还原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利用生动的表演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与内容。
二、开展多元交流,共享合作信息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交流方式以 单边交流为主。在小组合作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 等地位,相互开展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生 生交流是交流的主要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 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相比于单方交流,多方交流能 够让知识点更长久地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能够促进活动的有效开 展。在每个小组中,成员按照各自爱好和能力分工,组长 是每组的核心领导,负责引导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 合作。教师扮演的是引领者的角色,主要接受学生的反馈 和提问,需要走下讲台与每位学生深入交流接触,让一些 平时在课上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能积极提出自己的问 题。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一课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以案例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教学情境。抽到“刘文遭保安强制搜身”这个情境的小组学生,由扮演“刘文”的学生担任本组的组长,因为是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推荐的,所以该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综合水平比较高,能够胜任组长这个角色,剩下的三位学生分别是组员。要想解决场景中的问题,学生就必须要了解刘文具备哪些权利、保安这种强制搜身的行为是否合法、刘文如何维权这三个重要的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分别分配给了三位成员,由这三位成员在规定时间内翻阅教科书搜集信息,最终由扮演“刘文” 的学生负责汇总有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予以整合。教师在该小组讨论时适时地观察学生讨论的结果,并且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有位学生提出:“保安是否和警察一样,拥有搜身的权利?”此时教师予以明确的答复:“警察在出示搜查证件之后才可以对嫌疑人进行搜查,而保安与警察完全不同,保安没有执法权,更不用说搜身的权利。”教师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及时纠正了学生的偏差思想,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本身需要小组成员纷纷发表意见,表 达自己的看法。对于道德与法治具体教学内容,由于学生 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有效参与互动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某种教学情境问题 的看法,有效地接收不同意见和看法,并对自己的见解进 行补充或者纠正,从而达到小组合作的目的。
三、展示团队成果,总结升华活动
合作完成之后的小组成果展示是小组合作中必不可 少的环节,这是对每个小组辛勤工作成果的一种肯定,也 是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小组合作并不是教师教学 的目的,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课堂 学习,掌握课堂中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如果对小组合作草 草了事,则会极大地降低小组合作的成效。所以,教师应 给每组学生留下足够的自我展示自时间,尽可能鼓励小组成员集体发言。在上个教学案例中,该组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了小组合作的成果。
刘文:我拒绝跟你去保安室接受询问。你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我偷了超市的东西。
保安:我们这边有视频显示,你在这个货架徘徊了很久,随后我们管理人员发现少了东西。
小组成员一:这里面虽然有录像,但是录像并没有显示刘文拿了东西。你这种搜身行为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同时也损害了他的名誉权。
小组成员二:你并没有执法权,没有权利搜身,你的这种做法侵犯了刘文的人身自由权,刘文有权力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超市赔偿其精神损失,并要求保安负民事责任。
小组成员三:现在你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我朋友偷东西,并且你也没有执法权,所以我们应该报警,由公安机 关的警官处理这些问题。
这种成果汇报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并 且也让其他组的成员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这便是成 果展示的意义所在。在小组团队展示环节中,教师让小组 代表总结即可,小组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完善,必要 时教师再进行有效补充,提升教学实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中,国家更加需要的是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更加考查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改变了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这也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之所以盛行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张小金.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14(S2).
[2]白翔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3]杨秀琴“.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学研究,2012(4).
《小组合作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5/2019011511452433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