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幼儿园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11:04: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我们每一项活动都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亲自然实践活动,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让幼儿能够亲密地与自然接触,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感知自然,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以此促进幼儿教育与自然教育的结合,满足幼儿学习需求。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探究幼儿园体验室亲自然实践活动课程,构建优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幼儿园,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研究

  一、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内涵和特征

  广义的幼儿课程是指教师对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指导的总和,幼儿园组织实施一切活动包含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是基于自然理念的课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生命的演变,使其能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并尊重生命。

  (一)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内涵

  亲自然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追求的是保持原始,不去刻意创设和建造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在静态意义上和动态意义上都有体现,所追求的目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去刻意引导和规定。在幼儿园亲自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幼儿的干预,充分尊重幼儿需求,引导幼儿走进自然、理解自然、感受自然。在开设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兴趣取向和认知水平,并基于幼儿发展规律,科学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

  (二)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主要特征

  1.倡导回归自然

  这里的自然包括心态意义上和物质意义上的自然。幼儿园亲自然活动需要依托原生态的大自然场景,追求回归自然和顺应自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保留一些原始的、未经能开发和破坏的自然资源,让幼儿真切地感受真实的自然物景,以此调动幼儿感官感知,提高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通过顺应幼儿天性,呵护幼儿心灵自由,让幼儿释放好奇心,打开幼儿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通道,使其对大自然的感受更真实。

  2.强调尊重生命

  教师要始终以幼儿个体生命自觉为目标,通过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幼儿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速度,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并指导幼儿加快速度,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教育目标。

  3.追求释放灵性

  幼儿作为幼小的个体,具有自身的需求、兴趣、灵性和思想能力,因此在开展幼儿亲自然教学时,教师要遵循人性自然理念,引领幼儿回归自我、体验生命内在情感,使幼儿在亲自然活动中释放生命自然灵性,本能地去接近大自然,以此提高幼儿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幼儿本身对自由具有无比的渴望和向往,通过亲自然课程,可以使幼儿的灵性得到释放,为幼儿持久的生命注入活力。

  4.推崇贴近生活

  要让幼儿保持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走进自然。通过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亲自然课程,引导幼儿从独特的角度去感知自然,以提高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从日常生活出发,激发幼儿的自然情感,实现幼儿发展与自然的有效结合。

  二、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核心元素

  要注重认知启蒙和体制发展,并关注幼儿人格、心理、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亲自然课程具有释放灵性、尊重生命、贴近生活、回归自然的特质,这对推动幼儿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元素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即:“亲”“趣”“情”。“亲”是指个体发展欲求的动机,也是幼儿感知生命的原动力。“趣”是指人们在生命活动中所感受的一种积极开放的心理要素,是提高幼儿活力的催化剂。“情”是生成幼儿人际关系与生命价值的根基。亲自然课程强调“亲”元素,并注重幼儿发展趋势,而“趣”的存在,有利于激活幼儿学习热情。“情”的存在,有利于让幼儿懂得价值的分辨。这三种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幼儿个体成长和生命价值的生发。

  在幼儿园亲自然课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互动,通过开展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教育,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探究“真”和“秘”,强调幼儿“亲”“趣”“情”的培养,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幼儿保护环境的能力。缓解因教育过度雕琢而阻碍幼儿生命成长的问题,让幼儿教育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这也是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价值所在。

  三、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通过开展亲自然课程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育现状,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引导幼儿走进自然使其感受各种新奇事物。如:自然环境中破土而出的种子、无形的风、枯黄掉落的叶子等,这些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强化幼儿探索精神,使其关注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幼儿进行价值层面、行动思维方面的引导,在幼儿心中埋下探索自然的种子。

  (二)有利于拓展学习空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室内对幼儿进行教学,而且其教学思维比较固化,幼儿被局限在课堂之内,所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而通过开展亲自然课程,可以打破传统学习的限制,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从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去感知和理解自然,真切地感受自然环境不同季节的变化。通过将生态环境作为教学场所,并结合自然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幼儿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帮助幼儿开阔幼儿的视野,拓展学习空间。

  (三)有助于发展幼儿绿色发展理念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日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幼儿园需要积极开展亲自然课程,将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提高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心中种下尊重自然的种子,强调幼儿绿色发展意识。

\

  四、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实践途径

  (一)强调校园文化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亲自然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从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入手,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幼儿园教学往往以球类、滑梯类活动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而且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强,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幼儿的审美疲劳。而通过创设积极绿色的校园文化,既可以起到改善教学现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其能够在校园之内也能够感受自然、体会自然。例如,在春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植树活动,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也可以组织幼儿种植一些小苗,让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并通过对种子进行照护,让幼儿观察生命的蓬勃力量,使幼儿真切地感受自然魅力。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实现亲自然课程的融合,这样可以让幼儿获得更有趣、更新颖的学习体验。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开展亲自然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充分走进自然、理解自然。通过以自然资源为教学元素,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丰富教学形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亲自采摘。通过组织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组织采摘实践活动,让幼儿获得真实的体验感,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秋天安排秋游活动,通过组织采摘水果,提高亲自然课程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融合一些游戏化的元素,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采摘水果比赛,并进行水果回收买卖,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体验感,使其充分认识到播种收获的不易。在采摘完成后,教师要让幼儿清理留下来的垃圾,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以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丰富的实践主题,培养幼儿的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亲自然教育价值。(2)变废为宝。在开展亲自然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变废为宝为主题进行活动创设,让幼儿收集大自然中可利用的物品,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例如,收集掉落的树叶,将其做成艺术品,收集各种饮料瓶,制成不同的模型,这样既可以让幼儿亲近自然,又可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开展变废为宝的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的思维活性。

  (三)积极开展亲自然游戏活动

  幼儿年龄较小,对各种游戏活动具有较高的热情,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与自然进行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如借助木片、树枝制作花环,将自己打扮成一个美丽的小公主或者原始人。或者利用石头进行堆砌制成各种有趣的道具,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进行叶绿素提取,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发展。

  (四)设计科学的亲自然教学方式

  在开展亲自然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式。亲自然实践课堂的开展,能够让幼儿走入更大的空间,感受真实的自然物品,激发幼儿感官感受,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注意考虑幼儿的个性、性格、兴趣,并依据幼儿实际表现,对幼儿兴趣点进行分析,以体现幼儿课堂主体性。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与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与自然的亲密互动。在具体活动设计中,要根据幼儿活动表现调整教学方向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需要在评价方式上进行转变,关注实践教学过程,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并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

  (五)强调幼儿自然探索

  教师需要融入探索性元素,并结合幼儿特点,设计亲自然课程内容,激发幼儿对自然资源的好奇心,通过开展探索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育目标,打造具有挑战性的实践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看各种花,幼儿在看到花朵后十分兴奋,他们会被各种花的颜色和形态吸引,如果教师提出问题,问道:为什么喜欢这朵花时?幼儿的回答往往是“美丽呀”“漂亮呀”。这时,教师就需要进一步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认真观察花的形态颜色等,以展现花朵的美丽,提高幼儿对花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六)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亲自然课程

  在开展亲自然课程时,教师需要因地制宜,借助当地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感受当地人文旅游环境,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农作物。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发教学素材,如豆子、树枝、稻草等都可以作为自然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抓住本地的自然特色,开展亲自然实践活动,展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使幼儿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拥抱自然的机会较少,而通过引导幼儿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环境,可以有效释放幼儿的天性。通过开展农场采摘、田园劳动、秋游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笔者所处地为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山海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通过开展组织幼儿到定海湾山海运动小城、平流地质公园、渔夫岛、溪山温泉等进行秋游或踏春活动,让幼儿感受蓝蓝的海水,潺潺的溪流,淡淡的花香,体会到自然无穷的乐趣。

  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种植园地,开展亲自然实践活动,通过利用自然本土生态资源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可以让幼儿对蔬菜瓜果进行创意加工。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收集相应的创意素材,先行学习并掌握自然材料的加工技巧,然后再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游戏。例如将小圆形的茄子切开,利用叶子以及其他自然物品制作成青蛙,或者小狗、小猪等。又或者将玉米皮剥下,制成裙子,然后用黄瓜雕成人形,以制作人物形象。这样一个可爱的玉米小人就做好了。通过开展制作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实践活动能力,增添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乐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亲自然实践课堂,构建体验式自然生态原本课程,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程内涵,凸显幼儿主体地位。在构建亲自然课程时,教师需要合理创设教学校园文化,并巧妙地结合自然生态元素,科学开展户外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打造自然生态教育特色,引领幼儿与自然环境进行互动,使幼儿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幼儿在快乐中健康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贡慧艳.幼儿园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39):106.

  [2]蒋玉兰.幼儿园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1(7):1214-1215.

  [3]刘育青.幼儿园体验式自然生态园本课程的构建思考[J].亚太教育,2021(20):36-37.

  [4]肖红.幼儿园亲自然体验学习的策略——以“菌菇生长记”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6):129-130.

  [5]周昕琦.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构建及实施[J].家庭,2021(1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0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