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亲自然, 乐体验”食育坊活动以自然为基础, 以幼儿体验为重点, 以食育坊为依托, 打造食育环境, 构建食育课程, 强化饮食管理, 提高家园互动效度, 促使幼儿加深对饮食的认知, 规范饮食行为,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文章先论述构建“亲自然, 乐体验”食育坊活动的提出背景, 接着阐述“亲自然, 乐体验”食育坊活动的内涵, 然 后介绍构建“亲自然,乐体验”食育坊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食育坊活动;实践研究
学前是进行食育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可 以通过体验多种多样的活动,逐步形成食育认知,规 范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有效体验日 常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1]。基于此,本园开展课题研 究——“全收获理念指导下的幼儿食育模式设计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以食育坊为依托,建构“亲 自然,乐体验”食育坊活动,落实幼儿食育模式,推动幼儿食育活动顺利开展。
一、构建“亲自然,乐体验”食育坊活动的提出
(一)现实紧迫
身体健康离不开健康饮食 [2]。然而,当下我国幼 儿的饮食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如因为生活条件优越, 部 分幼儿每天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出现能 量过剩情况,引发了肥胖问题。又如,部分幼儿因为 饮食习惯不当,如三餐不定、挑食、偏食等,引发了 一些慢性疾病。《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 查》发现幼儿普遍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这说明了开展幼儿食育活动刻不容缓。
(二)文件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必 须将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必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食育是以“食”为基础的教育,是开启 幼儿健康生活的钥匙,同时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 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不论从食物的认识、欣赏、制作,还是从饮食卫生、饮食文化,都可以设 计出多种多样的契合幼儿实际情况的活动。幼儿园作 为保教共育的单位,必须承担起食育重任。
(三)课题研究
在紧迫的现实和相关文件要求下,本园以幼儿食 育为重点,展开课题研究——“全收获理念指导下的 幼儿食育模式设计研究”。在研究食育模式的过程中, 本园探索相关实践活动。“亲自然,乐体验”食育坊活 动是实践活动成果之一。该活动以亲自然教育理念为 指导,以食育坊为依托,建构多样的活动,促使幼儿 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
二、构建“亲自然,乐体验”食育坊活动的内涵
食育坊是幼儿园食育文化的展示和形象塑造,也 是幼儿认识健康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场所[3]。
建构“亲自然,乐体验”食育坊活动是指在亲自 然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食育坊为依托,打造食育环 境,构建食育课程,强化饮食管理,提高家园互动效 度,借此加强文化与环境的有机连接、课程与经验的 有效连接、课程与经验的有效连接、活动与日常的有 效连接、学园与家庭的有效连接,促使幼儿在体验各 种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与自然互动,形成良好的食育 认知、食育行为、食育习惯的食育活动。
三、构建“亲自然,乐体验”食育坊活动的策略
(一)打造食育环境,加强文化与环境的有效连接
食育与环境创设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食育的教育价值,还可以推动园本课程、主 题课程深入开展 [4]。为践行亲自然教育理念和生态文 明建设理念,教师以四季为主线,将二十四节气传统 文化融入食育坊活动中,建构亲自然的生态环境,吸 引幼儿的目光,尤其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 到自然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惊蛰之前,教师先通力合作,着手改造 食育坊环境。在改造的过程中,教师在墙壁上悬挂各 种图片,展现惊蛰节气不同的民间习俗;在餐桌上摆 放各种食物,如百合、雪梨、冰糖等,呈现惊蛰的特 色美食。如此环境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 视觉作用下,初步认知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无声无 息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之后, 教师借助师幼互动, 进 一步打造良好环境。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墙壁上 的种种图片,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介绍相关的民间 习俗, 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之后, 教师展示银耳炖梨、百合蒸梨、冰糖雪梨、雪梨水果 沙拉等美食模型,并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微课,直观展 现美食制作方法。幼儿认真观看,建构一定的认知。 教师把握时机,鼓励幼儿和小伙伴一起选择食物,制 作美食。幼儿在教师的安全指导下,削梨,切梨,放 配料,蒸梨,制作蛋挞,操作电磁炉、烤箱、空气炸 锅等小家电,认真学习每样技能,成功制作出一道道 美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耐心地进行指导,并用相 机拍照,记录美好时光。在制作美食后,教师组织品 尝活动。幼儿享受传统美食, 强化对惊蛰习俗的认知。 在幼儿的踊跃参与下,食育坊的环境进一步地与文化 相衔接,切实增强亲自然生态环境的建构效果。
(二)构建食育课程,加强课程与经验的有效连接
1. 明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食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食 育课程的导向。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部分幼儿认 知了食用植物的种类、外形、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 食育课程应助力幼儿进一步地强化认知。对此,教师 以幼儿的已有认知为基础,设定食育课程目标,促使 幼儿获得进一步发展。
食育课程目标可设定为:(1)体验种植活动,了 解食物的种类、生长环境、生长规律、营养价值等, 丰 富对食物及与之相关事物的认知;(2)体验各种亲自 然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明白劳动创造美 好生活的道理,形成珍惜食物的意识和习惯;(3)经 历不同活动,了解食物与健康成长之间的关系,养成正确选择食物、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 丰富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构的有力支撑,是生成多样活 动,实现预期目标的助力。在明晰课程目标后,幼儿 园秉持亲自然教育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采用多样的 方式不断完善食育坊这一资源中心。
具体地, 园区可开辟学园快乐小农场、学园小厨房、 种子小农庄等食育实践基地, 整合食育坊、园区食堂、 家庭厨房等劳动实践场所,建立立体化的课程资源中 心,融亲自然教育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食育方 法于不同领域、环境创设中。如各班幼儿在食育坊开 辟植物角,自主迁移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浮现各种绿 色植物形象,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多种多样的 绿色植物图案,借此美化、绿化环境,使种植活动顺 利开展。
3. 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幼儿“亲自然,乐体验”的关键。在 体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但可以建 构食育认知,规范饮食行为,还可以激发兴趣,自觉 地亲近自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 以食育课程目标和丰富资源为基础,组织了多种多样 的实践活动。
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食育坊,进入学园快乐小农 场,体验绿色种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利用图片、 实物等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植物。同时,教师鼓励幼 儿依据种植实践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 什么要翻地”“什么时候给黄瓜浇水”“黄瓜长出的黄 花是什么”等。教师耐心地讲解每个问题,促使幼儿 认识植物的生长习性、规律等。同时,在整个实践过 程中, 幼儿很容易掌握一些种植方法, 储备种植经验。 这有利于幼儿增强种植欲望,自觉体验绿色种植实践 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打破区域壁垒,整合食育与五 大领域。以艺术领域为例,在体验绿色种植实践活动 后,幼儿会获得劳动成果。于是,教师鼓励他们将各 自的劳动成果带入手工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鼓励 幼儿发挥想象力,将劳动成果想象为不同的造型。 之后,教师耐心地指导每个幼儿使用不同的安全工具 进行雕刻。幼儿用自己的巧手创作出了精美的“艺术 品”,同时掌握了一些精细动作,锻炼了想象力、创造 力,便于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
(三)强化饮食管理,加强活动与日常的有效连接
有效的饮食管理既可以推进食育日常化,又可以使幼儿在体验多样活动的过程中形成食育认知,规范 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一,建立由园长、保健医生、厨师、财务人员、 家长组成的膳食管理小组。小组全体成员积极合作, 遵 循平衡食谱的科学性、季节性、合理性, 进行每周“平 衡食谱”调研,获取真实数据,细心分析,研制契合 幼儿成长需要的“平衡食谱”。
第二, 根据幼儿的消化能力、吸收能力等特点, 科 学安排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如蔬菜、水果、荤菜与 豆制品、油与糖四大类食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园 区根据季节与幼儿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食谱,融入 不同的营养素,确保幼儿营养均衡。具体来说,春季 阳光充足,幼儿活动量增加,需要更多的钙量,因此 食谱中多安排排骨、虾皮、海带等含钙量高的食物; 夏季天气炎热, 幼儿食欲不佳, 体力活动相对减少, 食 谱中会增加清淡食物,如绿豆、冬瓜、番茄等,做到 荤素搭配合理;秋季天气干燥,幼儿活动量大,容易 上火,所以食谱中会多增加一些清热解毒的蔬菜,如 白萝卜、藕等;冬季天气很冷,幼儿自身消耗的热量 比较多,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更多的热量,因此食谱中 可以增添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此一来,幼儿 可以摄入身体所需的营养,塑造健康体魄。
(四)提高家园互动效度,加强学园与家庭的有效连接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支撑。幼儿食育活 动是一个逐渐积累、不断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反思 的过程。此过程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长应形成良好 的健康饮食观,积极参与幼儿食育活动,与幼儿教师 携手育人。教师是家园互动的引导者,应组织各种亲 子食育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其中。
例如,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不同的味道较为敏 感。为提高幼儿对酸味水果的兴趣,教师组织亲子食 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邀请幼儿及家长走进食育坊 中,向他们发放橘子,并重点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 摸。幼儿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了解到“圆圆的橘子 像皮球”“橘子皮摸起来有一点粗糙”“橘子闻起来香 香的”,直接认知橘子的外部特征。之后,教师采用亲 身示范法,操作橘子,将其改造为各种艺术品。如将 橘子皮组合成蝴蝶,将橘子片变成可爱的小鸭子。好 玩的橘子“变身”游戏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和 家长的带动作用。家长仿佛穿越时空一般,回到童年 时期,灵活地将橘子“变身”为眼镜、小汽车、小花 篮等。幼儿受到家长的“刺激”,发挥想象力, 动手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闻着酸甜的味道,看着百变的 造型,忍不住和父母一同品尝。亲子食育活动不仅拉 近了幼儿和橘子之间的距离, 使幼儿从拒绝到接受, 乐 于食用橘子,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还使幼儿与父母 产生亲近之感,便于增强亲子之间的信任感。
一些幼儿家长因此积累了经验,在家庭生活中学 会使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与各种食物互动,促使幼 儿在“玩”的过程中形成良好认知,发展多样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亲自然,乐体验”的食育坊活动是幼 儿形成食育认知,规范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 惯的重要助力。幼儿教师应依据现实情况、文件要求 等,高度重视食育。在落实食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 可以食育坊为依托, 利用多样方式建构食育坊活动, 如 融入传统文化,打造食育环境;明晰课程目标,丰富 课程资源;组织实践活动,构建食育课程;建立膳食 管理小组,科学安排膳食,强化饮食管理;组织亲子 食育活动,提高家园互动效度。幼儿在不断体验多样 的食育坊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各种“自然”事物 互动,便于激发食育兴趣,获取食育认知,践行良好 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由此塑造健康体魄,夯 实健康成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艳萍.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构建与组织[J].亚太教 育,2022(19):78-80.
[2] 孟晗,陈剑婷.幼儿园食育课程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 价值与建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9):74-76.
[3] 王颖嫣.幼儿园食育课程的价值与建构[J].学前教育 研究,2022(2):91-94.
[4] 景冬菊,牛丽萍.幼儿园食育之实践策略研究[J].大 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41(4):106-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