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选择桂林市卫生学校 2020 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共 100 人(每个班级 50 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一个班级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为实验组,采用 BOPPPS 教学模式,在教学完成后, 教师针对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护理方案搭 配、晨间提问、健康饮食评价能力、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理论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统计有差异(P< 0.05),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显著(P<0.05),可见,BOPPPS 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 高内科护理课程教学质量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现代医疗环境中对于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较 高,如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评估能力和干预能力,同 时在新医疗环境背景下,对于护士的沟通能力、批判 性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来说,需要提高教 学质量, 进而满足护士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2]。 BOPPPS 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外普遍采用的 一种以 模块化为单位的教学模式 。它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有 效导入(Bridge-in)、明确目标(Objective)、前测(Pre- assessment)、参与 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 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六个步骤[3]。当 前,内科的患者病情特殊[4],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研究人员认为应当针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 如此才 能够保障患者的康复质量 。而作为培养未来内科护 士的主要输出单位,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要从准备阶 段就开始优化内科护理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内 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尽可能使学生综 合能力得到提升[5] 。下面本文拟对 BOPPPS 教学模式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加以研究, 旨在为临床提 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桂林市卫生学校 2020 级护理专业两个 班级的学生共 100 人(每个班级 50 人)为研究对象。 两个班级中,一个班级为对照组,另一个班级为实验 组 。对照组有男生 10 名,女生 40 名,年龄为 16— 18 岁,平均为 16.50± 1.34 岁,入组前综合成绩为 81.43±1.82 分 。实验组有男生 8 名,女生 42 名,年龄为 16— 18 岁 , 平均为 16.40± 1.56 岁, 入组前综合成绩为 80.84± 1.79 分 。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入组前成绩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对比。纳入标准:①未毕 业的护理专业学生;②全程参与内科护理课程学习的 学生;③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考试不及格 史;②无法完整参与内科护理课程学习。
(二)教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两组均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内科护理》进行教学,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 。即按照内科护理课 程教学大纲进行常规理论授课和操作训练,并穿插组 织案例研讨,具体实施如下 。教师首先根据内科护理 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如培养学 生具备标准的操作技能 、 了解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 等 。据此目标,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并选取内科护理相 关的教学内容,且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教 学环节 。教学环节应包括常规理论授课、操作训练和 案例研讨等环节 。其中,常规理论授课环节主要遵循 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原则,以 讲授为主,向学生传授内科护理知识 。操作训练环节 通过实验室或临床实习等形式 , 让学生亲自操作训 练,以提高学生实际护理技能 。案例研讨环节则是通 过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际病例,帮助学生加深对护 理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运用水平。
实验组:采用 BOPPPS 教学模式 。即根据内科护 理课程教学大纲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按照有效导入、明确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 六个步骤展开教学,具体如下 。①B(有效导入):该环 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新知识与学生已 掌握的内科护理知识进行连接。这需要教师在开始上 课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通过选用典型 病例、介绍术语来历、讲述现实趣事等方式进行内科 护理新课导入 。需注意导言应该做到尽量简洁,且注 重从学生已掌握的内科护理知识入手,牵引出本节课 的内容 。例如,在“ 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这 一节教学中,教师选用典型病例导入新课 。病例信息 如下:男,65 岁,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 20 余年,近期 因受凉感冒病情加重,咳多量黄脓痰,伴有呼吸困难, 护理体检示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基 于病例信息,教师提出问题“病人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什么?如何进行护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此, 以简单而典型并能体现整体护理特色的典型病例进 行导入,能够为后续教学推进奠定基础 。②O(明确目 标):该环节需要教师用板书、PPT 等方式向学生呈现 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此帮助学生找准学习重点和 学习方向 。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涵盖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且符合可达成、可测 量的要求 。换言之,应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达 到什么目标 。以“ 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这一 节教学为例,该节学习目标可设置如下:对呼吸循环 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基本了解;学会询问“病人”的 病史,进行护理体检,查看辅助检查结果;能够根据患 者的个体状况为其设置对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落实。 ③P(前测):该环节需要教师在讲解新课前采用问答、 小测验、集体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 趣及先备知识, 同时通过简单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定 义和概念等,帮助学生后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 学习,以便实现学习目标 。以“ 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病人 的护理”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 APP 发放课前测试,测试内容以该节理论知识为主,要求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由此了解学生对相关知 识的掌握程度,然后以病例为基础资料,对呼吸、循环 系统疾病涉及的定义和概念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学生 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从而顺利地开展后续 的讨论与学习。④P(参与式学习):该环节要求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 讲解、演示、多媒体等方式讲清内科护理课程当节课 的概念、重点、难点等主要知识点,然后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以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 解。期间,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搜集临床 关于疾病护理的相关课题,并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 进行讨论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设置相应的护理小组 时,以三人为一小组,一名学生负责组织和展示,一名 学生负责表格的制作,最后一名学生则负责资料的查 阅,且在进行小组分工时,护理方案的设置需要三名 小组成员共同参与 , 而不是直接将其交由某一名学 生 。在完成基础的教学分组后,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 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料,并需要进一步 将问题分配给各小组,继而进行情景设计,以引导学 生展开课题讨论 。在开展课题讨论时,各小组学生可 先通过查阅文献或检索文献的形式分析患者对于护 理工作的需求,然后以个案讨论为主,通过分析病历 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现病史等,为患者制订 合理的护理计划、设置对应的护理措施 。教师也可参 与讨论,为学生做好引导 。如果学生无法解决所提出 的问题,教师则需要及时进行点拨,以便帮助学生寻 找到正确合理的护理方式 。随后,借助模拟假人或标 准化病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护理操作练习。 在完成护理操作练习后 , 由教师及学生进行点评,即 先进行组内和组间的纠错点评, 最后再由教师点评, 进而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 由此,最终能够强化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学生掌握科 学化的护理知识与规范化的护理技能 。 以“ 呼吸循环 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设置讨 论课题“分析循环、呼吸系统重点疾病的发病特征,并 说明该采取什么样的护理措施”, 各小组学生围绕典 型病例进行探讨,分析其发病特征、临床表现等,并合 作探讨出护理措施 。随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护理 操作练习 。⑤P(后测):该环节是判断学生学习是否 达到预期的重要环节,主要以验收学习成果为主 。即 要求教师在课后设计各种练习和病例 , 让学生巩固 和拓展所学的内科护理知识与技能 。以“ 呼吸循环系 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学为例,课后教师要求 学生自选 一例患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病患案例, 为其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分析其护理要点,并将这 些内容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教师 , 教师对其进 行批阅,审核护理方案设置是否合理等 。⑥S(小结): 该环节的目的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 这需要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重点,并制作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厘清知识脉络、回顾学习重难点,从 而达成教学目标 。 以“ 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 理”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可提供 一个简短的概括, 让多个学生进行总结补充 , 制成关于呼吸循环系统 疾病病人的护理的思维导图 , 并将其发布在学习通 平台 APP 上,以方便学生随时查看 。如此,学生对呼 吸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要点和措施便有了相对 系统的掌握。
(三)评估方法
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评 估。其中,学生综合能力评估量表总分 100 分,其中包 括护理方案搭配 20 分、晨间提问 10 分、健康饮食评 价能力 10 分、基础操作 15 分、专科操作 15 分、理论考核 30 分。
(四)数据统计方法
本研究在开展时,数据资料由医务人员进行登记 并采用 SPSS 21.0 for Windows 开展统计,处理工作由 实验中的统计人员进行,记录测定值的 t、χ2 值,记录 最终结果 P 值,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判断 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护理方案搭配、晨间提问、健康饮 食评价能力、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理论考核评分均高 于对照组学生,统计有差异(P<0.05),详细情况如表 1 所示。
(二)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明显更高 , 差异显著 (P<0.05),详细情况如表 2 所示。
三、讨论
当前,内科护理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内科护理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理论化。大多数中职学校 护理专业的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 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这样学 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内科护理理论知识,但在实 际操作中却无法应用,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导致学 生在实习阶段面临困惑和挫折,无法快速适应临床内 科护理工作 。其次,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与实际需求脱 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内科护理的工作内容 也在不断变化,然而目前的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常规模式上,没有及时跟进最新的临床实践 需求进行改进。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需要长时间的适 应期,无法在短期内胜任实际工作。最后,在内科护理 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 学,且也更加倾向于“填鸭式”的教学活动,存在“一刀 切”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滞后,而且也会导致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使得学 生的整体学习参与度较差。学生是内科护理的重要后 备力量,他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 给学生创造出适合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实 践操作能力培养 。鉴于此,不断改进和完善内科护理 课程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概言之,只有通过改 善内科护理课程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内科护理课程教 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内科护理人才,为我 国医疗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内科护理课程是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 已有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进 行了探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其中,BOPPPS 教学模 式是近年来诸多学校采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 学模式。史桂霞等[6]指出,BOPPPS 联合情景模拟法在 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主动性、核心能力、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及课堂满意 度 。徐月贞等[7]对基于翻转课堂的 BOPPPS 教学模式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导向能力和综合成绩, 并可提高师生互动效果 。孙娜等[8]对 BOPPPS 联合微 课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 探究后指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BOPPPS 联合微 课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 , 不仅能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还能提升其学习投 入度及教学满意度 。车秀娟等[9]就 BOPPPS 教学模式 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提出 看法 , 认为该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住院医师的主 观能动性,既有利于住院医师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 也强化了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 。叶红等[10]认为, BOPPPS 教学模式在成人继续教育急救护理学教学中 应用,能提高继续教育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自我导 向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据上所述,将 BOPPPS 教学 模式引入内科护理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选择桂林市卫生学 校 2020 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级学生 100 人作为研 究对象, 将其分成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和采 用 BOPPPS 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对 BOPPPS 教学模式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 组学生的护理方案搭配、晨间提问、健康饮食评价能 力、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理论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 组学生,统计有差异(P<0.05),这表明 BOPPPS 教学 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临床治疗理念和临床思 维,注重运用临床治疗程序,这样能使学生的综合能 力得到提升 。同时,通过对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进行 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满意度明显更 高,差异显著(P< 0.05)。这表明 BOPPPS 教学模式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 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 能够带给 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这一研究结果与前述的各相 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存在一致性。通过对 BOPPPS 教学 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进行深入探究便 可以发现, 有效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引起他们对内科护理内容的关注;明确目标可 以给教师的教提供基本方向 , 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探究内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前测是教师对之后 教学过程把控的基本前提 , 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 途径,对于后续安排参与式学习至关重要;参与式学习作为该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讨论病例,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操作 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探 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便有效提高学习能 力和效率;后测、小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的内科护理内容 , 并构建相对完善的知 识体系 , 从而促进内化吸收 。对于内科护理课程而 言,其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相关学者 及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 的岗位需求为目的,对该课题进行深入探究,逐步完 善内科护理课程教学模式 , 以使培养出高素质的内 科护理人才。本文中 BOPPPS 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从 提高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专科操作、理论成绩等维度 入手进行的,而为了挖掘出 BOPPPS 教学模式在内科 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有必要从更多的维度 入手进行教学探究 。此外,考虑到研究的样本量、教 学方法等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 今后还需持续性地对 该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丰富相关理论基础,指导相 关实践。
总之,BOPPPS 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 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满意度及学生 的综合能力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 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敏,李汝雅,赵焱,等.基于 BOPPPS 模型线上护理技能实训课程 构建与应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2(6):21-24.
[2] 李慧,曹迎东.BOPPPS 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中的实 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4):63-67.
[3] 张凯宁 ,刘宇 .BOPPPS 模式下高校创新类课程的融合教学设 计[J].计算机时代,2022(12):112-115.120.
[4] 李辉利,彭伟国,张国平.线上线下+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的应 用研究:以“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22.6(23): 187-190.
[5] 张洋, 田丽欣,梁敉宁.云班课+BOPPPS+视频反馈教学模型在常 用护理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3):99-101. [6] 史桂霞,谢云,刘平,等.BOPPPS 联合情景模拟法在高职内科护理 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22):4074-4077.
[7] 徐月贞, 由淑萍,莫合德斯·斯依提,等.基于翻转课堂的 BOPPPS 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22.45(9):1071-1074.
[8] 孙娜,王彦喆.BOPPPS 联合微课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 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6):115-117.
[9] 车秀娟,邓晓清,韩秀娟,等.BOPPPS 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 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6(2):189- 192.
[10] 叶红,储德开,钱荣,等.BOPPPS 教学模式在成人继续教育急救 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290-2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