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主要目标。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 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点,地理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 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观察现象、调查分析、探究 矛盾、结合热点,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活动的 整个过程,并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 和提高观察、分析、思考、操作等地理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 活动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 人文现象及其相互间关系与各自规律的学科。高中地理 的涉猎范围非常广泛,上至行星地球,下至地表圈层,既 研究自然科学,又研究社会科学,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 思维灵活程度要求也较高。为了能让教学活动更富有趣 味性,贴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学习行为,教师应当积极主 动开展多种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 合能力。
一、以观察现象为主的实践活动
观察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准确地从视觉、听觉、味觉、 嗅觉等多种感官细胞入手,调动多种感知方式研究物体以及自然现象,研究万物变化中的细微之处,察其之妙, 思其之巧的一种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以观察现象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天文领域为例,中心天体、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矮行星都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其中,以各种流星雨为代表的流星体,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比如,每年的 4 月 15 日至 4 月 28 日期间就会出现天琴座流星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观察,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等工具。在观察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要点入手:光亮程度(比如,是比较微弱还是比较耀眼,可以通过与其他行星进行对比来观察)、运行轨迹、流星雨辐射点的高度、观测视野的大小、单位 时间段内的频次数量等。在观察流星雨的实践活动中,除 了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流星雨的观察能力外,教师还应当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观察地点(比如,观察地的光亮程 度应当以黑暗少光地区为佳)、哪些地型更适合观察、如 何确定观测的方向与角度、观星之前有哪些准备活动(比 如,先让眼睛适应黑暗环境)、观星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比如,避免使用手机或手电筒,避免因为额外的灯光而发生瞳孔收缩、眼睛灵敏度降低等问题)、什么时候使用望远镜会更好、什么时候用肉眼直接观察会更好、观星过程中如何进行数据的记录、如何安排好间歇休息等。借助观星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地理学科中的天文学知识也可以在具体活动中被学生运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以调查分析为主的实践活动
调查能力与分析能力,也是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尤其在社会地理中,学生需要从表面的地理现象 判断与挖掘出其背后的地理逻辑,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 展以调查分析为主的地理实践活动。
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章节 内容为例,这一章节主要研究的是交通运输,它与沿线的 地形地貌有关,其设计与布局涉及民生、经济发展等问 题。“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将不低于 2.3 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 2.8 万亿元。2016 年 5 月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印发了《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2016—2018 年将重点推进 103 个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城轨2000 公里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在铁路建设领域上步伐有所加快,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铁路事件作为学生的研究内容。比如,今年 4 月 10 日起,铁路部门施行了新的列车运行图,京津城际将成为全国开行复兴号列车最密集的高铁线路。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京津城际这一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区域有什么自然特点、地形地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沿线区域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该线路所承载的运力有哪些特殊意义、 为什么京津城际会成为全国开行复兴号列车最密集的高铁线路、它对人们的出行将带来怎样的影响等。这一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问题认识能力、数据搜集能力、数据整理能力以及数据读取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事件中意识到每一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背后的规律与逻辑,认识到交通运输点、线、面是如何紧密结合的。
三、以探究矛盾为主的实践活动
人类社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平衡 的关系、需要取舍的利益,这是一种矛盾的必然性,高中 地理也会涉及这样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以探究矛 盾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矛盾分析能力。
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章节内容为例, “经济利益”与“生态平衡”这对关系其实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假如学生能够真正地以某一个地区为样本来探究其中的矛盾性,则学习效果会更好。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十年为研究时间段,让学生搜集并分析十年间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情况,对比思考当经济发展比较好时,生态发展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反之,当生态发展被严格要求并绝对执行时, 经济发展又可能遇到怎样的限制,这两者又是如何在相 互“博弈”中逐渐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生态农业、绿色养殖等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等。学生分析这对矛盾先后经过你弱我强,你强我弱,彼此扶持等过程后,最终达到一个比较平衡良好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护好自然环境。在这一教学设计中,一方面,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思路,鼓励学生采用相反的角度切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避免单方面的限制或者狭隘性。另一方面,教师让学生跳出了既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思维内容,鼓励学生多结合现实,多站在实践的角度切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避免学生被书面知识所禁锢而陷入思维的僵化模式中。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选择背诵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记忆所谓的“主流说法”,这种学习行为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投机取巧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借助这种具体地区的矛盾分析活动, 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现象上,其实践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会大大提高。
四、以结合热点为主的实践活动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以结合热点为主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比如,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超大型的跨海通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修建港珠澳大桥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否存在不平衡、这种水路交通方式容易受到怎样的限制、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否足以支撑和满足当下的社会发展和运输要求、该座大桥所连接的地区在其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可以有怎样的调整和优化等。由此可 … 以看出,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与分析这一热点事件时,涉及面比较广,除了地理知识外,还会涉及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涉及的科目也不仅仅局限在地理学科,还涉及历史学科、数学学科甚至是物理学科。在这样的实践活动过 程中,教师其实运用的是跨学科的一种思维方式。以这 种实践活动来融入地理知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时 政热点的关注度与敏感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地理 对于社会与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学 习思路,让学生可以灵活地调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 自己学习地理,这是学科迁移与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五、结语
总之,将地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可以 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 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在实践活动中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等多种 不同维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 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景丽云.高中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董芮菡,张海鹰.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16).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5/2019011501443563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