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 BOPPPS 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2 16:08: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阐述BOPPPS模式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基于互联网
+BOPPPS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并以“情绪管理”章节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融合互联网优势的BOPPPS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及具体应用过程。

关键词:有效教学;互联网;BOPPPS模型

本文引用格式:阮鲁君.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5):171-17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思想,全国各地院校掀起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尤其是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专业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完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成果。与此同时,公共基础类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探索分析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过程中常见以下问题:第一,高职大学生比较重视专业类技术训练,也偏爱实操性课程,相对而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的公共基础课较多高校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知识灌输痕迹明显,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第二,由于高职生理论知识转化速度较慢,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采用较多的案例分析及提问环节也不能很有效地实现互动,往往是最终还是由教师进行分析,而不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并且这种互动也只停留在个别同学,难以顾及每个个体,大家的想法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第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把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了手机上,导致师生沟通及教学内容的传递受到阻碍,加上更新较慢的配套教材以及传统的教学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多元化信息时代下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积极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和改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工程。

二BOPPPS教学模式概述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模型,它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基础,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属于现阶段国际前沿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它在加强教学互动性及课堂有效性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把BOOPS引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利用它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BOPPPS模式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主要由六个环环相扣的部分构成:第一环节,导言(Bridge-in):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起到一个承先启后的作用。第二环节,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教师在这一环节明确传达学习目标,并且越具体越好。第三环节,前测(Pre-assessment):这一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备知识。第四环节,参与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作为BOPPPS模型中的主体环节,是保障教学效果的核心,采用参与互动式的模式是为了维持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五环节,后测(Post-assessment):教师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了解教学效果。第六环节,总结(Summary):结束整个课堂,起到回顾总结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入互联网+BOPPPS教学

(一)互联网+BOPPPS的教学理念


       本文欲将“互联网”和“BOPPPS”进行有效融合来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先进技术,使互联网+教育激发传统教育,采用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取长补短,这是一种结合学生特点,建立基于互联网环境的预习、反馈、调整、参与、测试、巩固、实践为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BOPPPS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应用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绪管理”一章为例(两个课时共计90分钟)。

       1.准备阶段:事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由小组自行产生一名组长,该组长负责小组任务的安排与实施,同时也监管小组成员的纪律。另一方面,建设班级QQ心理讨论组或微信讨论组,用于发布课前作业及课堂互动所需。

\

 
        2.课前阶段:首先课前选取合适的网络课程资源(如超星尔雅),在班级QQ心理讨论组或微信讨论组上发布课前任务,指定各小组成员去观看“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一章节,并完成相应的作业。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写写近一段时间来产生的情绪困扰或提供身边的案例,发送至教师邮箱或QQ留言。

       3.课堂阶段:根据BOPPPS模型做如下安排:

       (1)导言。以影片《头脑特工队》入手,通过播放片段,呈现人类大脑中“乐乐”、“忧忧”、“怒怒”、“怕怕”、“厌厌”五个不同情绪角色的表现及个体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引出课程的主题“情绪”,并提出“人的常见情绪类型有哪些?各种情绪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我们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吗?一般会采用哪些方式?”等问题让学生结合课前学习思考。

        (2)学习目标。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重点是认识情绪是可以管理的,并且了解常见情绪调适的方法,难点是掌握有效的调控情绪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培养良好的情商。

        (3)前测。在进行本堂课学习之前,通过课堂提问方法来进行课前摸底,通过小组PK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从而了解学生情绪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情绪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小组抢答成功并回答问题的加分,并做好记录。

(4)参与学习。

        ①设定目标,创设情境:讲解学习目标,并让学生代表演绎一段情境对话《最近比较烦》,引导大家思考和回答,情绪产生的原由,情绪对我们的影响。②布置任务,交流合作:各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自己的快乐秘诀,并推荐出适用于情境案例中的个体的有效调节式。③展示成果,分享体会:每个小组派代表来总结发言,展示自己的小组的快乐秘诀,并说明具体实施过程,同时说明推荐给案例主人公的有效方式及推荐理由。④总结感悟,拓展知识:各组分享完后,教师总结各小组的方式,并引导大家思考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同时根据图片讲解的方式引出情绪ABC理论。⑤巩固实践,反馈评价:让学生观看视频《小绵羊的烦恼》,结合剧情发展进行配音,让学生将情绪ABC理论进行实践应用,并分小组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同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的烦恼及所伴随消极情绪和想法,并判断想法和信念的理性与否,学会改变思维,调整心态的方法。

        (5)后测。结合课程内容,设置相关问题(选择题或判断题),快速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个体的情绪是由他所遇到的事件产生和决定的吗?)。

        (6)教师总结。根据现场网络互动平台投票选出最佳演绎组和最具有创造力组,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发言,结合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评价,作为一次课的形成性考核得分

       4.课后阶段:根据课前作业中写到的情绪困扰,谈谈自己解决策略。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作业在网络互动平台与其进行谈心交流,给予心理支持。

四 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实践表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教学策略,能改善教学现状,促进教学效果,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困难。

          第一,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需转变原有固定模式的教学思路,传统的课堂是一个规定性的预设过程,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中按步骤按计划呈现给学生,是一个静态的课堂,以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而新模型下的课堂是一个创造性的生成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应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互动结果及其他突发情况调整课堂进度和深度,并将学生反馈的内容及时地融入于课程主题,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变成了引导者,学生成为了中心,因此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课堂组织和管理经验等,同时还应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通过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实现教学相长,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二,促进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延伸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自学预习,自测并了解课程所将涉及到重难点,有了知识消化及理解的缓冲期,在正式课堂中就有了大量时间用于开展比较耗时的参与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的讲解也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课前反馈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讲授重点,集中力量针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改善了课堂氛围。借助BOPPPS模型,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合理分配时间,使每一模块符合学生的注意力变化规律,让学生能在高效的学习状态中掌握知识。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学生普遍参与性高,以往的玩手机或开小差的现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学生也反馈在课堂中“不轻松”,随堂前后测需要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稍不留神可能会错过抢答的机会,而参与互动环节则让他们兴奋和激动,需仔细聆听老师的指导语和积极投入小组讨论,否则可能小组会面临垫底的风险。总体而言,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其自我效能感增强,更系统地掌握知识,对公共基础课也有了学习兴趣。同时理论与活动相结合,提升了知识留存率,通过及时反馈与检验,也快速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因此,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的实践虽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其符合课程目标,满足学生需求,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参考文献

[1]Pattison P,Russell D.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ISW)hand-book[M].Vancouver:UBC Centre for Teaching and Academic-Growth,2006:42-63.
[2]王华.基于BOPPPS模式的《项目评估与决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教育,2016(11):64-65.
[3]曹丹平.印兴耀.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96-200.
[4]包鹃.BOPPPS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实践[J].课程教学,2016(5):89-91.
[5]孙艳春.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会计学基础》教学设计及思考[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33):112-114.
[6]陈卫卫.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2014(6):83-84.
[7]张杰夫.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命性影响[J].人民教育,2015(13):72-75.
[8]周志华,张平艳.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通讯世界,2015(6):2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