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 BOPPPS 模型的《民用航空法规》教学设计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4 15:21: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民航业的飞速发展加速着全国高校开设民航相关专业的建设脚步,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同时更要灵活运用知识,在未来岗位中随机应变。《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是民航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其自身法律属性的学科特点,各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手段,仍未有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方法。近年来BOPPPS模型在我国的高校课程中应用广泛,如何将BOPPPS模型与《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有机融合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追溯BOPPPS模型的历史及特点,结合目前《民用航空法规》课堂中的弊端,提出教学设计中的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BOPPPS;民用航空法规;参与式互动;教学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罗雯莉.基于BOPPPS模型的《民用航空法规》教学设计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8):178-179.

一 BOPPPS模型理论与基础

        BOPPPS模型起源于加拿大,并在欧美国家盛行,近几年我国各高校积极开展传统课程BOPPPS化,它包含六个层面:导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及总结(Summary)[1]。

(一)导言(Bridge-in)

         导言是一种引起学生对课堂兴趣的手段,通常在一堂课程的开始阶段,通过教师陈述或提问的方式获得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讲授知识之初激发学生的原动力。它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与引发思考、名人故事、社会话题与热点新闻、行业一线实例、示范展示与辩论、趣味活动等等。

(二)目标(Objective/Outcome)

          目标与学习目标一致,即以学习为目的关注学生及教师。其一,是让学生明确教师要教他们什么;其二,让他们明确自己本堂课程中需要掌握的任务。以此确保每个人都了解预期的内容,为后期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评估奠定基础。。

(三)前测(Pre-assessment)

        前测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便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量身定制课程,而做出的一项前期的预测。它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互联网问卷的方式及小组头脑风暴的模式来实现前测。

(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的方法。其本质就是让学生领导教学,教师扮演主持者及引导者,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它是一种基于同伴的学习模式。参与式学习不仅包含着传统的师生互动,还包括生生互动,即小组内互动与小组外的互动。

\

 
(五)后测(Post-assessment)

        后测是用来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后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后测可以采用信息化平台(微助教、问卷星)、随堂测试、分析案例、学生展示、听课心得等模式进行。

(六)总结(Summary)

        总结是将学习内容整合,并突出强调目标要求。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反思并安排延伸学习。采用的方法有:回顾目标、强调要点、预告下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自我总结与分享心得等。

二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学生参与度低


         《民用航空法规》课程是一门结合民航业与法律行业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法律类的课程条文性内容较多,这就影响到《民用航空法规》的授课模式。然而民航业培育的是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活学活用。但是,目前开设此门课程的高校授课模式基本仍为传统型,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讲授时间较长,学生的参与度很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低落-亢奋-疲惫”,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亢奋-低落-亢奋”[2]。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配合,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课程内容不能紧密联系行业需求

         《民用航空法规》的课程内容设计,基本以教材为主[3],教师以宣读的形式进行授课,且PPT围绕教材进行设计,将条文直接粘贴至课件中。这类现象严重与民航业培育人才的目标相违背,不能更好地与一线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相联系[4]。不仅如此,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更是索然无味,教学效果甚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一,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有效的把握课堂时间;其二,尽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门课的条文知识,仍然不能有效地与行业内需求相匹配。

(三)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开设此课程的高校通常以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占比80%。这类传统的评价方式,对于《民用航空法规》课程仅能从单一层面显示学生的记忆效果,学生课堂效果表现很差的情况下,通过期末考试的突击记忆也可以达到及格水平。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灵活掌握知识并应用的能力并不能有效提升。

三 采用BOPPPS模型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讲授,教师为辅


         面对《民用航空法规》课程中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源头解决问题,将BOPPPS模型中的目标、前测、参与式互动、总结等融入到课程内容。针对前测环节,《民用航空法规》课程可以设置在线测验及提问的方式进行,如在讲授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与民航立法一节中,采用问卷星软件提问学生,你所了解到的民航企业有哪些?其一,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之初的求知欲,且杜绝课堂中玩手机的现象;其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后续讲授过程奠定基础。针对参与式互动环节,考虑到班级人数在30-40之间,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模式,5-7人一组,将学生分成6组。每小组10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并规划出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脉络,小组内派出代表将小组观点阐述,6小组阐述完毕后,进行小组外打分,最终评选出本堂课中的小组之星,并为小组成员颁发奖品。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规避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上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起到引导者及主持者的作用。

(二)多种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齐头并进

        效果评价的方式单一的状况可以通过拓展评价方式的模式进行,将BOPPPS模式的后测环节引入到效果评价中。如学生展示、随堂测试等。不仅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主动在课堂中进行自我展示的学生给予成绩加分、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给予加分、屡次在课堂中参与式互动环节中获奖的小组成员加分;同时利用信息化的平台进行课堂测试,并算作期末成绩的一部分。期末考核的方式可以采用试卷与论文的组合形式进行。从全方面、多维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养成。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效果也是全方面的考核,从而更好、更准确、更灵活地把握课堂。

(三)教学案例结合行业发展

          民航业培育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需要很好地结合一线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将BOPPPS模型中的导言环节加入行业案例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如在教授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与民航立法一节之初,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中国航空的发展历程》、《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的发展概况》等;又如,为大家讲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人物事迹、Wright Brothers发明的第一架飞机、电影《无问西东》中沈光耀人物原型等,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住课堂之初学生的亢奋阶段,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

 
(四)增强与民航业相关企业合作

        以上三种改进措施已经充分整合BOPPPS模型,为了更加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入社会师资[5],将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局等社会从业人员邀请到课堂中,他们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背景与经验进行授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行业内的工作情况,精准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结合实践,积累经验。同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建议到企业去观摩交流,将所学结合应用,并了解课堂中的什么知识对于行业内是至关重要的,从而定制属于自己的课程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峰.基于毕博平台的急诊医学BOPPPS教学方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0):84-86.
[2]姜守芳,吴明玉,张鹏.BOPPPS模式在“交通工程”教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8):36-38.
[3]祝连波,陈昕.基于学习动机激发理论的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1):127-131.
[4]陈芳,孙亚菲,刘玲莉.《民航安全法规体系》课程专题化改革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1):58-60.
[5]鲁正,陆墨达.中外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3):4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