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OBE 视角下生药学 BOPPPS 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17:29: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药学是高校药学专业的一门的重要课程,针对生药学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社会形势对药学人才的发展需求,笔者引入当前在高校广泛应用的0BE教育理念,并结合BOPPPS教学法对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路,以学生所获取的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OBE理念;BOPPPS教学法;生药学

本文引用格式:卓燊,陆玉婷,陈君,等.OBE视角下生药学BOPPPS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0):199-200.

         生药学(Parmacognacy)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研究生药品种、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解决生药资源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应用学科[1]。与其他学科相比,生药学理论性、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易学难记,抽象枯燥。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OBE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或者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注重围绕学习成果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设计关键教学资源,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明确的学习成果来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来实施教学[2]。为有效的组织生药学的课堂教学,笔者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核心,通过OBE+BOPPPS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结如下:

\

 
一 BOPPPS教学模式的要素

         BOPPPS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一种模式,起源于北美,该教学模式根据人类认知的过程和层次将教学过程分为6个阶段(也称为6个要素),依次为:引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BOPPPS模式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和及时反馈交流,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活力[3]。

(一)引言(Bridge-in)

        即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是BOPPPS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引言设置的目的在于能框架式的了解本次课程的学习主要内容,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讲述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新闻或案例等来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核心内容教学环节,或者通过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的方式引入新的课程内容,将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二)目标(Objective)

      即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预期达到的学习成果。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明确的告诉学生通过本次课堂需要掌握什么或将学到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学习目标一般放在导入后也可在导入前。

(三)前测(Pre-assessment)

         即课前预评价,通过作业、提问、小测验和讨论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课题即将讲授内容的了解程度及知识储备状况,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并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状况及时相应的调整讲课思路,调整讲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的环节。这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既定学习目标,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此环节中,无论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拨,在疑难问题上详细地讲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氛围。

(五)后测(Post-assessment)

        后测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此次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享交流学习成果,或者以提问、习题等有针对性的测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六)小结(Summary)

         在课堂最后的环节,教师应用简练的语言小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帮助学生回顾本次课的学习内容,牢牢把握好学习目标。

二 OBE视角下BOPPPS教学模式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实践

        生药学学科是以生药为研究对象,以质量为主线,解决生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即解决生药的“真伪优劣”的问题,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实践BOPPPS教学方法,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课堂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笔者将OBE+BOPPPS教学模式先后应用于2个教学班,以菌类常用生药——茯苓为例进行讲解,教学设计如下:

(一)B导入:以历史故事中或生活中与生药有关的故事导入

         茯苓是一味健脾利湿安神药,其养生延年作用备受历代医家及养生学家推崇,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长期服食茯苓,到了六十多岁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的身体。柳州历史名人柳宗元又一次因病求医,医生告诉他宜吃茯神,由于上了卖假药的当,卖到的“茯神”全是老芋头,服用后,反使病情加重,为此,柳宗元十分气愤,联想到社会上类似卖假药骗取钱财的情况还很多,于是写了著名的《辨茯神文并序》。用著名历史文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鉴别茯苓真伪的兴趣,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茯神是茯苓的哪一部分?如何去鉴别它的真伪?并用PPT展示茯苓图片介绍茯苓的来源和采收加工的方法。

\

 
(二)O教学目标

          BOPPPS模式强调教学目标应符合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可度量的(Measurable)、可望达的(Achievable)、切合实际的(Realistic)、有时间规定的(Timed)。故将茯苓的学习目标设定为:是课程结束时,学生能熟悉茯苓的来源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并能运用性状状、显微和理化特征鉴别茯苓的真伪优劣。

(三)P课前预评价

         在学习茯苓的鉴别特征之前,学生需要熟悉真菌的特点,为引导学生对茯苓性状和显微特征的观察,在前测这一环节我们提出了两个小问题菌核是如何形成的,菌核与菌丝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节奏和形式。

(四)P参与式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直接以茯苓药材及伪品芋头作为教具,将学生分组对茯苓的真伪品进行观察和描述。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再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图片素材,从形状、颜色、表面和断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归纳性状鉴别要点。参与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茯苓的显微及理化特征较为抽象,教师主要用PPT和教学视频展示茯苓的显微和理化鉴别特征,引导学生将显微和理化特征与茯苓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记忆。

(五)P后测

         这一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提供药材市场上常见的混淆品和伪品的图片供学生识别,如番薯的块根、芋头的块茎等,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并进行讨论,判断药材的真伪,并用题目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给出四个选项A.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B.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C.体轻,能浮于水面,D.断面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要求学生回答哪些是茯苓的性状鉴别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安排课后的复习并针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六)S小结

         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本次课学习的茯苓的来源、性状、显微、成分及理化鉴别特征,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并将所学内容系统化,使学生牢牢记住茯苓的真伪优劣的鉴别方法,为下次课程的教学做出铺垫。

三 结语

          实践探索表明,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生药学课程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变传统讲授生药学沉闷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还可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与形式,更有效地传授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掌握生药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参与意识、沟通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的提升。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使BOPPPS模式在提高生药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姜翠翠,邱松山,张钟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6(2):79-81.
[2]卓燊,陆玉婷,陈君等.基于OBE理念的生药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12(52):62-63.
[3]沈旭君,王灵聪,冯晓红.BOPPPS教学法在西医诊断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7):99-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