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8 11:56: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它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良 好道德品质 、培养自主决策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等 , 还 能 够 有 效 提 高 课 程 教 学 效 果 。本文主要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 从创设生活化情境 、 设计生活化活动以及引入生活化案例等方面阐述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

  关键词 :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 教育者越来越认 识到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 , 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 , 包括道德素养 、批判性 思 维 能 力 、 问题解决能力等 。 因此 , 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寻找 更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教学策略 , 深入学生生 活 , 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生活 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 , 将教学 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倡导将抽 象的理论知 识 转 化 为 具 体 、实 际 、可 感 知 的 内 容 , 强调体验 、参与和实践 ,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一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 用价值

  1. 有助于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育 落 地 生 根 , 成 为 学 生的行动指南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 , 它能够使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道德与法治的概念进行内化 , 从而形成深刻的理解 。通过实践 , 学生可以从自己 的经验中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 , 比如 , 在模拟情 境中会面临一些生活中的情景 , 如遵守校规 、遵守 交通规则 、尊重他人权益等 。这些情境不仅要求学 生理解相关道德与法治概念 , 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 做出决 定 。 在 生 活 化 教 学 中 , 道 德 与 法 治 不 再 是 一种理论性的 学 习 , 而 是 转 化 成 了 学 生 的 真 实 生 活 , 可以使学生 更 容 易 理 解 和 接 受 道 德 与 法 治 原则 , 逐步培养对正义 、公平 、诚实 、尊重等基本道 德价值的认同 , 从而让学生明白做 一 个遵纪 守 法 、 有道德品质的人是内心的需求 , 是他们成为 一个优 秀公民的基础 。 同时 , 生活化教学还能让学生意识 到 , 道德与法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 化教学使道德与法治教育跟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 学 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理论知识 , 更能对道德价值 形成深刻理解和坚定认同 , 有助于道德与法治教育 落地生根 , 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 。

  2. 在生活 中 应 用 知 识 , 有 助 于 学 生 培 养 自 主决策能力

  生活化教学的特点是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念与真实生活紧密结合 , 往往需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 。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 例 如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 , 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和自己的价值观来解决复杂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 他们需要思考和 决 策 ,这个过程是 对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锻 炼 和 价 值 观 的 塑造 , 不仅能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 , 更能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 因此 , 生活化教学策略不只是提供了一 种教学方法 , 更是一种能力训练 , 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 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的公民 , 具备用道德与法治观念指导自己生活行为的能力 , 而这也正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 目标之一 。 因此 , 在生活化教学中 , 道德与法治课 程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知识 , 还是生活中的实践 体验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 重要部分 , 学生逐渐理解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 性 , 并愿意将其运用到自己生活中 。

  3. 将抽象 知 识 与 日 常 生 活 结 合 , 有 助 于 促 进 学生主动学习

  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 道德观念和法 律 意 识 , 且 能 在 生 活 实 践 中 主 动 践 行 。过于理论化 的 教 学 内 容 往 往 难 以 引 起 学 生 兴 趣 , 而生活化教学通过引入真实情境和案例 , 可以 将抽象的道 德 与 法 治 知 识 与 学 生 日 常 生 活 紧 密 相 连 , 让学生在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 内化相关理论 。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 , 生活化教 学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方面 ,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和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入 、更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 治理论 ; 另一方面 , 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 学生 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从而加深理解 和记忆 , 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 , 生活化教学也有助 于教师更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 从而进 行有效的教学调整 。在实践中 , 生活化教学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 如情境模拟 、角色扮演 、案 例讨论等 ,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这种参与 式的学习方式 ,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 机 , 也有利于培养 学 生 批 判 性 思 维 , 提 高 问 题 解 决 能 力 , 这对于道德法治教育而言尤为重要 。


\

 
  二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 施策略

  1. 创设生活化情境 ,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 , 创设生活化情 境是一项重要任务 , 能够使知识在学生心中产生共 鸣 , 激发内在学习热情 ,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一 是 设置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 。在教学中 , 可以创 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 。例如 , 设 计一些关于诚实 、友善 、公平等方面的情境 , 让学 生通过解决这些情境中的问题来理解和学习道德与 法治知识 。这样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生活 , 又能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二是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在数字化时代 , 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为进 一 步提高情境感染力 , 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 化 情 境 , 比 如 , 通 过 视 频 、 动 画 、 网 络 游 戏等 , 为学生展示真实的 、充满道德与法治元素的生活情境 。

  在四年级 “我们的衣食来源 ”教学中 , 可以设计一个 “农场 ”情境 , 让学生扮演农民 , 体验种植粮食和蔬菜的过程 , 同时学习与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则 , 如环保法规以及劳动成果的公平分配等道德规则 。这样的情境 , 不仅使学生对我们的衣食来源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 也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道德的价值 。 为了增强情境感 染 力 ,可以利用视频 、动画 、 网络游戏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 为学生展示充满生活元素的农场情境 ,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和接触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 。 为进一 步提高学生参与度 ,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活动 。 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 也能增强集体责任感 , 而沟通能力和协商能力也是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活动结束后 , 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 , 引导他们理解和总结在活动中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 同时让他们了解自己行为上的优点和不足 , 以便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 , 教师应该对每一次活动进行评价 , 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 以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和进步的热情 。

  2. 设计生活化活动 , 强化学生道德意识

  生活化教学活动能够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 、生动鲜明的实践活动 , 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道德与法治意识 。为此 , 教师应当从生活中寻找活动材料 , 活动设计紧紧围绕学生实际生活进行 , 例如 , 围绕学校生活 、家庭生活 、社区生活等 ,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 , 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 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参与 热 情 。材料选定后 , 可 根 据 教 学 要 求 设 计 有 趣 的 主 题 活动 。“小法官 ”竞赛 , 让学生以法官身份看问题 , 从法律视角解读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 “道德小故事 ”创作比赛 , 鼓励学生将身边的道德现象写成故事 , 既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也能在他们中树立良好的道德 与法治模范 。

  例如 , 四年级 “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 , 可以组 织 “道德小故事 ”创作比赛 , 鼓励学生以当地风俗为 主题创作有趣的道德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 、 了 解和体验当地风俗 , 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 , 编写出具有教 育 意 义 的 小 故 事 。 这 样 的 创 作 比 赛 不仅能激发学生 创 造 力 和 想 象 力 , 还 能 加 深 他 们 对德育的理解 , 更 深 入 体 会 友 善 待 人 的 内 涵 和 意 义 。 这样的 活 动 也 能 促 进 学 生 与 当 地 风 俗 的 联 系 , 使他们更加 注 重 友 善 和 互 助 行 为 , 形 成 良 好 道德品质 。

  3. 引入生活化案例 , 促进学生反省自身

  引入生活化案例是另一种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 效方法 , 它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真实生活经验 相结合 , 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深刻认识 , 并促进他们 反省自身 。教师首先要选取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生活 化案例 , 可以从新闻 、历史事件 、 电影 、书籍中获 取 。然后 ,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要指导学生详 细阅读并理解案例 , 并引导他们深入讨论和分 析 。 比如 , 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 “这个案例中出现了什 么道德或法治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问题”“你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帮助学生从多角度 、多层 面去理解和分析案例 。在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后 , 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自 我 反 省 , “如 果 你 是 案 例 中 的某个角色 , 你会如何做?”“在现实生活 中 , 你 有 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你是如何处理的? 你觉得你的处理方式有没有问题?”这样的反省会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行为中 , 提升道德自觉性 。

  以四年级 “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为例 , 可以选择学校食堂浪费食物案例展开教学 ,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并理解案例 , 并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 : 为什么浪费食物是不好的行为? 这些食物浪费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浪费食物? 通过讨论和分析 , 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浪费行为的道德意义和法律规定 , 并对浪费行为形成深刻理解 。 这 样 的 学 习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


\

 
  三 、结语

  综上所述 ,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 ,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 还可以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自主决策能力 、促进主动学习 。教师应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和不断优化生活化教学策略 , 以更好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 , 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 为社会培养优秀公民 。

  参考文献

  [1] 赖冠华 .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2(7) : 23- 25.

  [2] 王雷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创新[J] . 天津教育 , 2022(35) : 37- 39.

  [3] 沈秋群 .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 . 亚太教育 , 2022(24) : 91- 94.

  [4] 陈小燕 .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 . 名师在线 , 2023(16) : 11- 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7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