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4-02 10:59: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要想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注意联系生活,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转变品社课教学方 式方法与评分制度,利用社会热点,展开生活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生 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应该如何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了几点有效性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在当今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 小学品社课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反思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加以改进,其中包括对教育教学重难点的重编,使该门课程更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起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现状浅析

如今,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品社课程教育应注重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教学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且积极的三观,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根本教育目的。但实际上,很多小学在开展品社课程时,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本原因是教师普遍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导致课堂教学始终由教师为主导,学生失去主体地位。 此外,学生在品社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致使该课程教学成效甚低的主要原因。

\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重要性分析

首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也有利于对学生三观的塑造。 其次,小学品社课更能够引导学生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品社课不仅需要充实学生的头脑,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融入社会发展,结合生活实际找寻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于小学品社课而言, 其根本教育目的是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做铺垫,但由于现阶段小学品社课教学方式不全面,忽视了“社会” 这一重点,疏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难以实现品社课的实质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务必要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让学生逐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简述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具备参与实践的能力

为了有效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首先就需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 要求教师务必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正能量,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具备参与实践的能力,从教学内容中提取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加强教师的重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必须加强教师对该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加强教学有效性,不仅有利于实现品社课程教学生活化,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该课程进行有效改革,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生群体心智尚未健全, 容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 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 吸引学生兴趣对提高教学效果相当重要。 教师务必要重视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打造,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三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由此可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品社课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与评分制度

为了实现小学品社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与评分制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化认知周围环境的发展状况,让学生学着融入社会。此外,基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也应该随之变化, 配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与优化,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考试技巧, 更应该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

(五)利用社会热点,引入生活实例,展开生活实践活动

首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社会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踊跃参与讨论, 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 其次,要在教学中引入恰当的生活实例,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完善人格建设。 另外,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生活实践活动, 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展露天性,增强集体教育效果。

\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社课教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其他学科教学改革也起到了启示作用。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务必要重视对该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与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品社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惠芳.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1).
[2]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02/2019040211002078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4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