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90 后”教师已经逐渐成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然而,他们的专业发展还存在专业素养不高、专业意识不强、 理念更新较慢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多元化的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乡村小学,90后,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新课 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 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 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教学实践与 反思,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要求。 近年来,基础教育政策不断向乡村倾 斜,乡村学校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90 后”教师逐渐成为乡村小学教师 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教学水 平影响着乡村教育的质量。本文基于 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小学“90 后”教 师还存在专业素养不高、专业意识不 强、信息渠道较窄、理念更新较慢等 问题,分析了对于教师发展评价的不 足,并依此提出针对“90 后”乡村小 学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一、乡村小学“90 后”教师的评价 现状
(一)职业规划不清晰
调查发现,“90 后”乡村教师对自 己职业的认识不够清晰:约 50% 的人 对自己当上一名乡村教师比较有成就 感,觉得能够体现人生价值,对工作现状比较满意;近一半人认为当乡村小学 老师感觉“工作压力大、生活单调、收 入偏低”;还有一部分教师刚走上教学 岗位时幸福感较强,但经过两三年工 作后,来自教学成绩、教学管理等方 面的压力增大,慢慢产生职业倦怠感, 且教龄越长,其职业目标越不清晰。
(二)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90 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总体 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储 备不足、教育理念不先进、不会正确 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近三 成的“90 后”乡村教师没有掌握专业 发展路径和方法。调查发现,大部分 “90 后”乡村教师认为职称提升就是 专业发展,盲目、片面地追求职称提 升。在工作中遇到要参加的教育教学 活动时,首先考虑晋级时能不能加分, 过于功利化。
(三)系统、专业的培训不足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在招聘教师 时出台的政策往往综合考虑某一区域的 师资需求,专门针对乡村小学的招聘很 少,导致乡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在专业对 口与专业水平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难以适应“双减”和 新课改的需求。据调查,乡村“90 后” 小学教师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占一定 比例,还有一部分教师具有的是高中 及初中的教师资格证,对小学教育教学 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转变。同 时,受乡村小学物质条件、工作环境等 因素影响,乡村小学教师缺乏系统完备 的岗前培训,其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 没有达到做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要求。
二、乡村小学“90 后”教师评价 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学校对于教师发展的顶 层设计
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需要学校的 顶层设计来引领。一所好的学校,校 园文化应该是不断传承积淀、持续创 新发展的教育文化体系,是学校管理 者与老师、学生在各级教育部门引领 下,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和本校实际情 况,逐渐提炼形成的具有一定推广价 值、特色鲜明的学校教育文化综合体。 然而,很多乡村学校没有挖掘、传承 本身的办学文化,缺乏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便更谈不上对教师发展的长 远规划。很多“90 后”乡村小学教 师,与外界的交流不多,学校对于教 师的发展缺少顶层设计与规划。
(二)缺少教师集体发展的氛围
“90 后”乡村教师专业快速发展 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需要一 个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发展团队。 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乡村小学往往 只有少部分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 课题研究。开设校级及以上公开课, 中老年教师不愿参加,怕“麻烦”;组 织课题研究,中老年教师普遍认为这 与教学成绩联系不大,没有什么实际 意义,甚至认为花精力搞课题研究是 浪费时间;还有部分中老教师对工作 现状不满意,不停地发牢骚,消极抱 怨。这些消极情绪很容易对“90 后” 教师带来负面影响,阻碍青年教师积 极发展。
(三)缺少发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目前,农村小学普遍缺少系统的教 师评价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一些学 校对教师的评价单一,认为对教师的评 价就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奖惩,不 能将教师评价与教师的发展紧密结合 起来。比如,部分学校对教师评价分 为“德、能、勤、绩”四方面,看似很 全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 题:对“德”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评 价维度较为单一,认为“干得多,服从 安排”的教师便是师德好;对“能”的 评价偏重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衡量 标准还是看教学成绩的排名;对“勤” 的评价偏重衡量教师的工作量,鼓励教 师卖力,打时间战;对“绩”的评价 偏重于教师的教学成绩,功利性很强。
三、以发展性评价促进“90 后”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指对教师个人 和专业发展进行的全面、系统、动态和反馈性评价, 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 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与传统的评估方 式相比,发展性评价侧重于教师的成 长和发展。发展性评价是帮助教师成 长和发展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 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 思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做好教师发 展性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培育发展意识,增强内驱力
专业发展意识能够为“90 后”乡 村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 支撑。第一,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 标;第二,培养教学反思的行为习惯; 第三,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如此,让 青年教师通过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及 长期性目标,进一步制订相应的发展 规划,促成自身的成长,并在此过程 中,不断进行自己的反思、评价和改 造。最后,通过教师间的交流、研究, 使他们不断巩固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 不懈怠、不退缩,共同获得专业发展。
(二)组织各级培训,提高学习力
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区域教研、 主题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等, 为乡村“90 后”教师创造更多交流的 机会。安排各种国培、省培项目和学 校组织的集体培训等,提高培训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师搭建平台,采 取切实有效的“师带徒”措施,制定 “90 后”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手册, 从职业道德、备课、上课、反思教学 等具体方面;加强新教师的基本功训 练,规范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 促进他们专业发展的快速提升。
(三)搭建平台路径,提高发展力
学校提供各方面的资源,为乡村 “90 后”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鼓 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业务 的比赛,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高 业务能力;引导他们向名师以及特 优教师方向发展,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提高 他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专业发 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如为教师购买 书籍以及电子期刊、知网账号、数 据资源等,开展各种读书分享、作 品推介活动,为其发展提供专业的 基础条件和活动平台;组织他们开 展文体活动,增进教师间的了解, 提高凝聚力和合作能力,增加教师 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促进他 们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快乐成长。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执行力
学校对教师科学的评价机制应包 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目标定位 要准确,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评 价方法要科学合理,要有利于提高教 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评价指标要全 面,要包含教师基本素质指标、专业 技能指标、教师工作状况和教学成果 指标四个维度。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师 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成长的, 是对教师工作各方面客观、系统、全 面的评价,帮助教师诊断在教育教学 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教师改进,促进 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民方 .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 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J]. 读与写 ( 教育 教学刊 ),2014.11(5):218.
[2] 赵翠明 . 中小学新教师培养机 制研究 [D]. 开封 : 河南大学 ,2007.
[3] 胡铁羽 . 分层开展教师发展性 评价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J].教书育 人 ,2019(20):5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