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乡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师资障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0 13:44: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义务教育均衡推进过程中,乡村小学的信息化设备基本达标,但乡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仍然滞后。由于推动乡村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现状至关重要。经    研究发现,目前乡村小学教师面临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支持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行动力和意志力等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障碍提出解决的支撑点和路径。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2015 年 4 月 2 号,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14 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 显示我国学校教学设备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但教师师资水平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尤其是乡村教师,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进程。

二、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而发现教师师资存在哪些障碍。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并现场发放回收,样本来源于纯乡村小学(乡村镇以下中心小学包括教学点),调查共计发放问卷 90 份,回收 86 份,回收率为95.53%。 根据以往文献,本次调查的指标包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  

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是教师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价值导向,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意味着教师自身外在条件,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教师自身内在条件。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指在具备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教室内,乡村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如已会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媒介、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程度、是否已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等。

1.目前教师已基本会掌握一种甚至多种多媒体教学方式, 但使用频率比较低。 由表 1 结果可知,其中有 54.65%的乡村小学教师已经会使用 “投影+幕布” 的简易多媒体该方式, 73.26%的教师会使用电子白板技术,33.72%的教师会使用一体机,仅 11.63%的教师会使用在线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媒介为“ 黑板和电子白板交互使用” 占比为 38%, 为“电子白板”的占比为 35%,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以电子白板为主,交替使用黑板为辅;也会采用“投影+幕布”的简易方式进行教学。 总体来说,乡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虽有了明显提高,但使用频率不高。



\
 
2.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不够,尚未达到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程度。 如表 2 所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处于“一般了解,大致领会”的教师人数约占 90.59%。 教师基本上都处在这个程度,能满足基本教育教学要求,成为一个简易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者。 而更高水平的 “ 非常熟悉, 融会贯通” 仅有8.24%,说明乡村小学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水平有限, 课堂呈现效果简单重复缺乏创新,在应用信息化教学上提升空间巨大。



\



3.大部分教师借助免费资源平台,尚未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如表 3 所示:有 39.53%的教师未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60.47%的教师已建立。 由此观之,乡村小学教师已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授课的初步能力,但其熟练水平普遍不高,融合创新的能力也很缺乏。 只是停留在对信息技术浅层的“会用”

\

(二)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

1.培训次数较少和培训重点不符合实际需求。 如图 1 所示,教师平均每年参加国家、市或者区县、学校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次数大多为 1-2 次,分别占比 31%、43%,说明教师培训次数少,力度并不高,乡村小学能给予教师吸收新知识和提升信息技术的机会不多。 乡村小学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以“课件制作”和“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的基本技能” 为主,分别占比 56%、60%,其他培训内容均不超过 30%。学校主要以基础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为重点内容, 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高层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较少。


\



2.培训技术不足以满足教师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 此题设为教师认为自己目前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应落在何处。 如图 2 所示:33%赞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5%赞同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的基本技能方面。 乡村小学教师认为在培训重点应该是观念转变的与认为培训重点更应注重实际操作的比例为 15:71。 说明大部分教师的观念已经改变,技术上的不足使教师想从培训中得到有效的帮助,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



3.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希望获得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支持。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最希望获得教学资源的供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一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建成,需要定期的维护与更新;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供应的不足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上有所限制, 需要学校资源供给和懂得如何借鉴与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优质资源,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自身能力的支持和拥有自己学校一支强有力队伍的不断指导和引领也很有必要。 具体见表 4。



\




信息技术培训是帮助乡村小学教师提高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学校方面,满足于解决教 师基本的硬件设备使用问题, 而忽略了培训内容缺乏深化整合意识; 教师方面, 从自我主观层面提出培训的重点为信息技术能力,观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但其在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中所学习掌握的并不多, 从每年参加的培训次数可见培训的资源很贫乏。 因此, 教师更需要培训来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三)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

教育信息化意识是指教师是否具有教育信息化思维。 本部分调查的主要内容旨在了解教师是否有教育信息化意识, 以及其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教师是否会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是否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是否认为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及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表 5 所示。


\



1.教师相信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并认为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表示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仅有一人表示不知道。教学资源库是指教师把各种与个人教学、学习相关的多类别的数字化资源,科学合理的组织成为方便存取和管理的数据库对象。95%的教师认为有必须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5%的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2.教师愿意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并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相互促进。91%的教师表示会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愿意不断更新理念、知识与技能,显示教师们积极性高。91%的教师表示会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但是仍有9%的教师表示否定。说明虽然大多数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有意识地与同事进行研讨,相互促进,建立相互帮助的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沟通关系,但小部分教师仍固步自封。

3.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1)教师自身信息化技术能力不足,团队力量不够,如PPT制作技术有限,信息化设备部分功能不会使用。(2)信息化教育资源匮乏,一方面是教学中所需要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部分查找困难,如体育教学能应用的教学资源较少,另一方面是教育网络资源过于繁杂,筛选优质资源困难。(3)信息化专业培训次数少,信息技术提升不够;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新太快,培训内容跟不上节奏。(4)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信息化与教学相分离。在教师信息化意识层面上,教师能够发现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也愿意与同事建立相关知识体系的交流互助模式,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支持去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不难发现乡村小学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滞后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缺乏一定的融合创新能力。而且,教师虽具有信息化意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缺少有效的行动。从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来看,乡村小学教师是“特殊”群体,他们迫切地需要培训等途径来提升自己有限的水平,可培训往往最容易忽视教师自身的动机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事倍功半。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

随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日益增加,硬件不足作为曾经影响乡村小学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阻碍已日渐消解,而乡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过低成为国家推广信息化教学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质量。一方面,完善职前培养体系。师范教育应重视信息素养的实操训练,避免仅注重理论的局限,加强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避免单一的办公软件的学习,可适当学习实用性强、趣味性足、应用性广的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重视职后培训。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教育质量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小学教师留下任教,也难以请到相关人才进行培训指导,造成“多媒体闲置”的资源浪费现象,为解决这一现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如同行交流、现场指导、专家授课、优质课比赛、校际观摩等,不断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建设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资源库”。

(二)提升应用水平,融合学科教学

问卷中第三个维度为教育信息化意识,从中均可发现乡村小学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观念已经转变,但知易行难,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满足于操作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缺乏落实学科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于教学实践的行动,致使出现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恶性循环。农村小学教师应努力克服实有条件的不足,开拓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如远程培训、连线专家、课堂实践等。教师还应该在满足当前应用的基础上,学会有选择地掌握信息技术,最好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科内容来进行选择,这样更具有精确性和创造性。此外,应以年轻教师的信息化思想和技术带动学校整体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纳入评价体系,倒逼教师重视

乡村小学因为地域较为偏僻,在上级教育部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容易边缘化,使得一些乡村小学教师放任自流,为求简单,少用甚至不用多媒体,且多媒体课件使用了一届又一届。对此,上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监管,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纳入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不断提教师对信息化运用的重视程度。

(四)落实教育行动,组建教师同盟体

乡村教师是落实教育信息化的行动者,但只有少数教师是真正地去实践,多数教师仍停留在思维层面。打破这种“想做”的僵局,可以组建教师同盟体,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进步。用这种自愿的相互的组织,形成一股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氛围,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不断壮大,全面建设乡村小学教育信息化。

\

 
参考文献:

[1]杨轶,赵慧.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状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
[2]谢安邦.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0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1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