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屏阅读”视阈下90后大学生阅读危机及干预机制研究 ——基于对90后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1 16:08: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断深入大学生活,90后大学生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屏阅读”由于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倍受大学生们的青睐。由此导致的“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阅读方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生活习惯等。本文试图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阅读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屏阅读;阅读危机;干预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胡冬群.“屏阅读”视阈下90后大学生阅读危机及干预机制研究——基于对90后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J].教育现代化,2020,7(45):182-184,188.

A Study on the Reading Crisis and Intervention Mechanism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Screen Reading"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Reading Situation of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HU Dong-qun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phones,computers and other electronic products,the reading style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has also changed,and the traditional paper reading has been impacted unprecedentedly.Screen reading is popula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ecause of its fast and convenient features.The resulting"fragmented"reading,shallow reading and other reading method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way of thinking,learning and living habit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reading,and put forward strategies to intervene reading crisis.

Key words:Screen reading;Reading crisis;Intervention mechanism

一 引言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并且还有连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手机阅读和微信阅读成为90后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1]。在数字阅读产品形态多元化、渗透率大幅提升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阅读行为走向碎片化、浅阅读,阅读门槛不断降低,“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阅读方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生活习惯等。本文试图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阅读危机的策略。本研究以全国90后大学生为例,抽取全国部分985(211)重点本科、一般本科、高职院校、专科学校。共发问卷544份,其中985(211)重点本科66份、一般本科389份、高职院校39份、专科学校50份。

收回问卷54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44份,有效率为100%。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90后大学生阅读现象存在着潜在的危机。

二 90后大学生阅读危机的表现

(一)大学生阅读方式“数字化”


关于大学生阅读媒介的调查中,对于“阅读的媒体”的选择,选择手机阅读的占总人数的50.74%,居于第一,这表明大学生阅读最主要的方式已经呈现“数字化”的倾向,其次是纸质媒体占39.89%,少部分使用电脑。这说明手机已然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屏阅读”已然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阅读方式的“数字化”是大学生当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阅读的主要方式。魏玉山表示,依据调查数据来看,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
\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数字设备的急速更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特别是带来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2]。在这样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呈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确实加速了数字化阅读的普及,网络、手机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蓬勃,更是与传统纸质图书和报刊一起,开始塑造大学生新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生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1]

(二)大学生阅读内容“浅层化”

在对“阅读的书籍”进行选择时,选择“畅销书籍”和“经典作品”的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8.24%、38.79%,紧随其后的是“专业书籍”,“教材教辅”占用比例最少。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明显,在选择阅读内容时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从众心理表现比较明显,对书籍也是停留于快速浏览,对阅读内容不会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阅读呈现浅显化和表面化。圈内公认的“知识大神”吴伯凡说,读书如同打仗,经典是绕不开的据点。他提倡多读经典,因为那些消遣性的书,读起来固然容易,但它对你现有的知识体系没有任何挑战,没有任何增量,读再多也无济于事。

(三)大学生阅读时间“碎片化”[3]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时间一般每天“1-2个小时”,占总人数的43.57%,“1个小时以下”的比例是29.78%,“2-4个小时”和“4个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是18.75%、7.90%。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时间还是较少,这跟大学生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密可能有一定的关联,但同时也表明90后大学生也不会将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化零为整”,而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需要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时间,这与阅读内容出现表层化相呼应。而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相对碎片化和零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四)大学生阅读数量不理想

在“大学生每学期阅读的量”这一问题,从数据中表明部分同学完成了每学期4本书以上的阅读,而大部分同学的阅读在3本书以下。数据显示,“5本以上”“4-5本”“2-3本”和“一本以下”的比例分别是21.14%、18.75%、38.42%和21.69%。这表明我国大学生的阅读量还是较少的,而且阅读一定程度上也是老师自上而下的要求下才阅读,主动阅读较少。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90后大学生受信息智能化的影响,对阅读的热衷程度明显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课余时间碎片化,经常会有“就这一点点时间能干什么呢?干脆刷手机算了”这样的想法。这是现在教育面对的一个困境,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实际收效甚微。尤其是90后大学生阅读量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每人每月5-6本,每人每年60本的阅读量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五)大学生阅读内容来源“单一化”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图书馆的利用率为31.43%,绝大多数读者利用图书馆检索借阅系统进行借阅的人数是比较多的,但还是低于网络阅读。

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说明图书馆仍然是他们获取文献资料的一项选择,但是另一方面,图书馆不是最主要的选择,这说明图书馆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如馆藏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书籍,教师是否提出要求等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结果表明,从图书馆所借的书籍与所学专业关联性不高,在图书选择上多为文学小说类,考试类的书籍,专业书籍利用率较低,且图书馆馆藏资源更新速度慢,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对阅读的热衷。

三90后大学生阅读危机的干预策略

(一)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加强阅读推广活动[4]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41.83%的人认为大力加强阅读推广活动还是最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屏幕阅读的解决方法。因此,加大阅读推广活动在网络平台上的宣传,例如与点击率高的人气网站合作,线上线下合作加强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还可以请拥有众多书迷的金牌笔者,或读书爱好者,在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当红偶像做代言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阅读活动;甚至可以推送出一批优秀的阅读者,透过身边的阅读榜样让大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修炼。在丰富馆藏资源的基础上,拓宽阅读推广活动的范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质量。例如,南京理工大学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推送各类多媒体阅读资讯,开辟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等,使实体与虚拟空间的阅读推广活动相互促进,参与学生的个人文化生活,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另外,学校可以每周对各学院学生阅读情况通过网络的平台进行通报排名,并推送至学院每一个学生的手机上,对排名靠前的学生进行奖励;各二级学院每周可以将本院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对阅读优秀者在每周一的广播里进行表扬,定期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让阅读深入到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时刻都能关注到此事,只有关注了,才能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影响着他们的阅读,进而提高整个阅读质量。

(二)加强实体书籍点建设,创新实体书籍形态[5]

从问卷中显示,90后阅读人群对阅读的环境(氛围)及资源的丰富与否要求比较高,两者占到60%多的比例,同时根据问卷发现高校大学生最喜欢的阅读点集中在教室(寝室)阅读所占比例为43、49%,其次就是学校(公共)图书馆,所占比例为27.34%,大学生在教室(寝室)阅读是一种常见现象,除了教室(寝室)最受欢迎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因此,我们可以从学校(公共)图书馆入手,丰富图书馆的书籍资源营造90后大学生良好的阅读氛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屏阅读,实现屏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契合。

\
 
同时,各二级学院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空间为90后学生最喜爱书籍阅览室,里面有学生最感兴趣的书籍,也可以是教师的推荐,鼓励他们借阅纸质书籍,引导学生将屏幕阅读和纸质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另外,可以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例如:借阅次数兑换礼品、分享好书演讲比赛等等,还可以鼓励学生看完书籍后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或书籍的推荐信,由工作人员进行公示,有重大文学价值或有“深度”的书籍可以请相关方面学者或老师一学期举办一到两次交流讨论会,深化学生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多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仅仅是平面的文字书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胃口,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接受视觉化的文字信息,更需要全新的阅读体验,达到思维与行为上对信息进行接收、转化与重构,学生参与甚至主宰信息传达的方式,才能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情感的共鸣,这对于实体书籍形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变迁和学生阅读需求的改变使得对实体书籍形态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在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传播模式中,信息是双向互动流通的,学生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属于主动参与者。这样的传播方式以及阅读方式要求图书馆在购买或者引荐书籍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将学生的阅读体验模式与书籍的信息传达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做到以学生阅读体验为中心思索书籍形态设计的新方法、新方向,引导实体书籍的形态更加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可能性。

(三)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创建“精品”阅读基地[6]

一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顺应当前倡导全民阅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90后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学校图书馆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学院推送一些阅读“精品”书籍,让90后大学生自觉主动走进阅读。作为大众精品图书,其中的“精品”不代表是高规格的书,而是在每个专业中找到最适合90后大学生读的书。面对现在90后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我们需要像金伟竹董事长一样“转换”思路,改善身边的阅读环境,营造纸质阅读的氛围。

二是创建“精品”阅读基地。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示范的引领。“精品”阅读基地是指学校或者二级学院创建一个特定的空间,选出一批优秀的喜欢阅读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的开展读书沙龙或读书分享,通过他们的成长变化辐射至周围的学生,进而助推学生主动阅读,让学生意识到能够去“精品”阅读基地阅读和参与活动是一种荣耀。通过基地在学生中发挥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大学生主动走进阅读。

(四)建立师生阅读共同体[7],加强学生阅读意识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阅读的引领还是比较单一化和独立化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缺失。学校教学部门可以对全校教师提出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参与一个班级的阅读,与班级学生共同阅读,形成师生阅读共同体,可以提升大学生屏阅读的质量。

由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的阅读,有近50%是带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如果有老师的推荐和引领,引导学生阅读什么,怎么进行屏阅读,如何将屏阅读的碎片化进行规整和提升,学生的屏阅读质量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要想学生走进阅读,很重要的一点,老师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师生阅读共同体,参与方式为老师和学生自由组成6-10人小组,每天坚持阅读书籍不少于20分钟,在小组内分享、讨论,通过网络发布分享读书心得和感悟,形成“参与式阅读”的校园“师生阅读共同体”[1]。通过在线上、线下建立一个基于主体间阅读和人际交往的学生互动社区,弱化“灌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间性交往,提升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成长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N].光明日报,2019-4-19(09).
[2]邱相彬,沈书生,徐晓拉.移动网络环境下“浅阅读”对“深阅读”的影响分析——基于对浙江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
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01):71-75.
[3]贺逸群.当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研究[D].河南大学,2019(06).
[4]段梅.曹炳霞.韩叶.基于读者需求的社交网络平台阅读推广实证研究——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6(02),14-18.
[5]王莹莹.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中心的实体书籍形态探析[J].大众文艺,2012(11):54.
[6]李杏丽,杜鑫,张希侠,等.通识教育视阈下高校阅读推广基地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2018(03):112-113.
[7]张艳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指归及实践逻辑——基于对一种师生“阅读共同体”的个案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7(03):18-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