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养成教育途径探微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5 15:23: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与个人成长及未来发展存在的密切关系。本文基于此探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戏互动、案例导入等方法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意识与自省意识,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养成教育理念的渗透,学生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能更加知礼、明理,为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养成教育;教学策略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一种教育理念。目前,这一理念已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并取得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一、创建人物角色,诠释优秀品质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模仿他人的一些语言、行为,或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建一个故事场景。基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吻合的人物角色,并通过对人物性格、语言、行为、心理的分析与探究,演绎一个精彩的生活情景剧。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对人物角色性格特征与道德品质的诠释与理解。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感性思维远胜于理性思维,所以教师在创建人物角色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提示或者正确的引导。尤其在确定学生扮演的人物角色后,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想象与创意的时间,然后选择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想法、观点表述出来。

  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人见解进行评价,并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使学生能够将舞台人物角色演绎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以“我很诚实”这一单元知识为例。“诚实”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学习,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一个现实生活中关于诚实守信的真实故事。首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分配好角色,确定好生活情景剧的出场人数后,再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学生出演的生活情景剧有三个出场人物,分别是学生甲、学生乙和班主任老师。剧情的大致内容是:学生甲不小心将口香糖吐在了学生乙的椅子上面,但是,学生乙并没有察觉,便一屁股坐了上去,结果崭新的一条裤子被口香糖弄脏了。当学生乙发现以后,立刻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查明了原因,准备训斥学生甲一番,就在此时,学生甲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学生甲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学生甲诚实不说谎的态度使老师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没有批评学生甲,反而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学生甲主动承认错误的做法。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在表演准备期间需要明确情景剧的人物与情节外,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需要认真组织语言,并对每一个动作进行仔细斟酌,这样才能让生活情景剧达到感染人、打动人、警醒人的效果。

\

  通过这种角色创建的方法,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每一个人物角色所彰显出的优秀品质。当这种品质以真实的舞台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快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学生在“虚拟角色”优秀行为品质的熏陶和感染下,可以联想到自己身上是否具有这种品质。当发现自己的行为与虚拟角色的行为相悖时,学生将很快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能够及时予以纠正。其次,当教师赋予学生某一个角色之后,参与舞台表演的学生将用心揣摩人物的特点以及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揣摩过程中,学生将参演的角色与自己进行对比,从中可以发现与参演角色之间的差异,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人物角色的个性化特点展现出来。这一揣摩、对比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弥补自身不足、锤炼自身行为品质的过程。最后,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生互动的方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扮演班主任的角色,与学生进行舞台互动,这样既可以表现教师的亲和力,也能够带动和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使学生快速进入真实的舞台表演情境中,这对优秀道德品质的塑造将起到助推作用。

  二、利用互动游戏,增强团队意识

  团队合作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是学生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不友善、不合群、不团结,那么学生的交际圈将变得越来越窄。久而久之,学生待人接物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加极端,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一个和谐、互助、共进的学习与生活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带有趣味性、互动性的团队协作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游戏中建立深厚的情谊。尤其是部分性格孤僻的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的参与,慢慢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期的锻炼,能够渐渐融入到集体环境中。

  以“健康游戏我常玩”的教学内容为例。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团队合作类的小游戏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对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向心力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比如“画鼻子”小游戏,既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大脑支配能力。具体的游戏规则如下:

  首先,教师选择五名学生来到讲台前,然后利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代表人的脑袋,并依次画出人的眼睛、耳朵、嘴巴,然后空出鼻子的位置,让参加游戏的学生来补画人的鼻子。在游戏开始以后,负责画鼻子的学生蒙上双眼,并在原地转三圈。接下来,参加游戏的其他4名学生,利用上、下、左、右的提示性语言指挥画鼻子的学生。为了给其他同学提供参与游戏的机会,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分别完成画鼻子游戏。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与花费的时间,确定优胜小组。这个小游戏不仅趣味性十足,更重要的是整个游戏过程完全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否则参与画鼻子的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游戏任务的。

  由此可见,采取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当小组成员确定以后,在圆满完成游戏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一目标的驱使下,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互动游戏当中。其次,在游戏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主角,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有一名学生存在私心,或者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那么该小组的游戏成绩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在整个游戏进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督促、相互提醒、相互协作,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游戏目标。最后,教师为学生搭建这一游戏平台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当这一游戏主题确定以后,学生的脑海中便会生成团队合作的意识,进而在游戏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并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与毛病,促进良好道德品质与优秀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结合真实案例,引发思想共鸣

  充满正能量的真实案例对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思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道德规范、法治教育的正面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观看案例过程中能够自我反省,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对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自律意识、是非辨别能力差,以至于个别学生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学生的个人言行举止将变得极端。为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一些坏习惯给自身成长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利用具有强大感召力与正向引导力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早日改掉坏习惯、坏毛病,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

  以“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教学内容为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等。因此,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教师应当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孝老敬亲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在视频当中,一位中年男子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妻子身患绝症,丧失了生活信念,哥哥、弟弟的家庭也先后出现了婚姻变故,而他自己也一直患有类风湿疾病。正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境遇下,他咬紧牙关,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一边照料年迈的母亲与患病的妻子,一边做着两份兼职工作,还定期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弟弟施以援手。他的这种尽孝、尽心、尽力、尽责的美德,不仅受到周围人的交口称赞,而且他本人也被评为当地的“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当这一案例播放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凭借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这种极具正能量的典型案例引导下,学生便能逐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当这样的画面经常在脑海中闪现时,学生会慢慢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

  可见,利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真实案例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关注焦点全部转移到视频画面,视频中出现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能够快速进入学生的意识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与熏陶,学生将慢慢地规范个人行为,并且会时常进行自我反思与反省,这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教师选取的真实案例具有正向引导性与启发性,视频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很容易在学生的意识中成为榜样和英雄。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产生的各种行为也会效仿榜样和英雄。长时间的效仿与感召,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品质会得到提升。

  四、结语

  养成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提供了理论参考。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想问题,采用具有正向激励性、正确引导性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意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为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琪.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22-23.

  [2]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3]张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34-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1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