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学校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依据当地政府“高位嫁接借力发展”的教育发展思路,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十实验小学于2019年年底托管给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牵手首都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办学。笔者作为执行校长到该校做管理工作,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带领学校申报福建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后通过培训、实践推进课题研究,引领干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学行为转变,提升办学品质,推动学校不断发展。
[关键词]协同发展;生命教育;教科研;办学品质;学校发展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十实验小学成立于1918年,地处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是一所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农村基层完小。依据区政府“高位嫁接借力发展”的教育发展思路,学校在2019年年底托管给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集团校,2021年3月转制为区局直属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1211名学生,教师64人。
作为一名执行校长,笔者受派到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经过调查研究,到任后发现学校存在“两多”“两少”的问题。其中,“两多”一是学校规模庞大、学生多,在校学生数量达到了1200余人;二是本校有大量的外来务工子弟,占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而且生源质量不高。“两少”一是教师队伍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较为稀缺。目前,学校有60余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3岁。绝大部分教师职称为二级,而高级职称教师仅有一人。二是当地教师人员编制极为短缺,学校编制内教师比例低,约占全校教师的1/3,每个学年有近20名教师要流动离开岗位。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为了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笔者从教育科研工作入手,旨在通过科研促进教研,引导干部教师成为智慧型、科研型教师,从而开创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与学校领导班子进行深度讨论,并进行多方调研后,学校于2021年7月提出并成功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名为“以生命教育理念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和美’校园小学实践研究”课题,该课题于同年9月正式被批准立项。这是学校建校以来承担的第一个省级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笔者和学校干部教师携手开创了以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的新路。
一、发挥优质资源协同作用,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一所学校的发展会受到教师的理念的直接影响。叶澜教授指出,推行生命教育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命教育从广义上来讲是一种全人教育,既包括人的整个过程,即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旅程,也囊括了涉及其过程中的如生存、发展、价值等诸多方面,它是一种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旨在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有助于师生都能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笔者曾经是北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科研干部,拥有10余年的一线生命教育研究中实践和研究经验。作为执行校长,在管理工作中,梳理、提炼、总结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生命教育理念纳入学校教育管理、教学以及教师培训,同时将其纳入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逐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一)开展生命教育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为了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笔者以生命教育理念为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了系列培训。如以“关注生命教育师生共同成长”“积极心理构建德育特色,生命教育点亮‘和美’人生”为主题的班主任培训,以“重视家庭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的家长讲座。并开展《关注生命教育师生共同成长》《“双减”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将笔者多年的生命教育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享给全区中小学教师。同时,为使生命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笔者在疫情期间开展系列专题讲座。2021年春季开学后,泉州再次暴发新冠疫情,全区转为线上教学。在此特殊时期,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笔者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开设了生命教育专题直播讲座《清明时节话“生命”》,又分别以“生命教育与家庭教育”“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为主题,连续开展两次直播。三次直播收听、收看观众达到1.8万人次。经过培训,教师对生命教育有了初步的认知。
(二)撰写生命觉察日记,增强教师的感知力、夯实教育研究的基础
为了增进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在培训的基础上,课题组在2021年寒假期间,组织全体教师阅读生命教育书籍《生命教育朝向幸福的努力》后,鼓励大家撰写生命觉察日记。通过阅读和撰写日记,教师们从不同角度记录生命的成长,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理解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以下为教师撰写的生命觉察日记摘录。
L老师:身为班主任的我,过去每天进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唠叨,总是絮絮叨叨不停地说哪里没有做好,哪里做得不够,每每看到他们那些不良习惯没有纠正,自己就生气得不得了,总是很容易刹不住车,狂轰滥炸,教室里的“鸡犬不宁”能够戛然而止,但是过段时间总是此起彼伏。身为教师的我们,常常眼里不容沙子,总是想着要尽快地将他们的习惯立马改好,却殊不知,这样常常适得其反。对于这些鲜活的生命,我们更应该有一种“忍”的意志,听一听他们的话语,等一等他们的改变,在日渐变长的时光里,孩子们的成长也将是惊为天人的。
一篇篇带着生命脉动的觉察日记唤起了教师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自我觉知,也唤醒了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体察学生生命的意识。
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课题组的带动下,教师们纷纷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并贯穿各学科,同时,还推出了许多具有生命教育理念的主题班会和学科课程设计。同时,课题组也指导教师学习将实践提炼成理论,切实将教学能力转化为科研能力。
二、基于课题研究实践,引领师生共创和美校园
一是依托现实情境,从调研中发掘真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组织学校小记者对中高段学生采访,进行了研究前测。如:你有过亲人逝去或心爱的小动物离去的经历吗?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很多孩子无法接受亲人的离开。从采访中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无法接受亲人的离世,他们陷入失去亲人的悲痛,从而也体会到生命易逝和无法挽回。这为生命教育课题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师生凝心聚力推进教科研工作走深走实。2022年4月,学校工作恢复正常秩序。面对复学后回归校园的学生们存在的各种心理状况,课题组经过精心策划,于5月25日全国心理健康日开展了以“与生命拥抱奔向幸福人生”为主题的生命体验活动。活动以教师指导学生回顾疫情居家学习期间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开始,由四年级追梦剧社成员为同学们演绎18岁时的模样逐渐展开,六年级学生用自编自演的原创剧畅想自己的30岁,之后全体学生绘制“愿望苹果树”描绘自己未来的梦想。郭梅玲副校长代表课题组成员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和美”少年勇拼搏》为题进行演讲,并带领全体同学宣誓:“珍惜时间,挑战自我!勤奋学习,夯实自我!努力拼搏,超越自我!”激励同学们勇敢拼搏,实现自我。接着师生合作,以一首诗朗诵《梦想》发出呼喊:“只要把坚强做成翅膀,逆风也能飞翔;只要把希望化成力量,奇迹就会从天而降。”最后全体同学齐唱《二十年后再相会》把活动推向高潮。这时,同学们手中挥舞着24个积极心理品质的标志牌奔向“未来之门”。随着课题研究扎实、深入的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教师队伍素质、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展现了新的面貌。
三是梳理、提炼阶段性成果,切实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2022年7月,我校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小学生活化作文有效性策略研究”再次成功立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科研的浓厚氛围,鼓励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勇于探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学校于2022年12月6—14日举行了为期一周的首届教科研年会。会议以“科研兴校提升学校发展生命教育营造‘和美’校园”为主题,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集团校“单元核心课”示范展示。第二部分:2021年度省级课题中期成果展示。第三部分:2022年度省级课题开题论证会。在第一部分的示范课中,由我校与共同体学校广东珠海横琴子期实验小学的教师进行语文和数学学科同课异构,共有8节课参与研讨交流,集团内共同体学校参加线上观摩。第二部分是2021年度省级课题中期成果汇报课展示,包括三年级劳动课“学做西红柿炒蛋”,四年级生命教育课“珍惜生命,活在当下”,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共3节课。
每个课题的研究都凝结了师生的心血。比如,课题组联合授课教师共同策划、精心设计了“珍惜生命,活在当下”这堂课。课程以周记为例导入,以英国作家艾利克斯·希尔的长篇小说《天蓝色的彼岸》作为课程线索,采用学生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本书主人公视角看人生的真谛,然后考虑怎样提高生活的品质、实现人生的价值。上课的时候,学生认真地讨论,积极地思维,教师感情投入,耐心开导,教师与学生情景交融,课堂气氛活跃,成就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生命教育课堂。
三、构建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课程是通往美好生活的教育旅程。新课改树立“课程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以《“和美”课程体系的构建、设计与实施》为题开展校本培训,推动学校进行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学校开展了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全体教师的不同层面的研讨,并加以梳理,在学校已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双减”背景下的课后延时服务的工作任务,初步梳理出“和美”课程体系(见表1),以培养学生身心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与审美素养为目标,开设了30多个社团。这些社团深受孩子们喜欢,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
四、结语
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和探索,学校在首都集团校协同帮助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和美”课程特色渐显,办学品质稳步提高。2020年、2021年,在台商投资区教育局举办的小学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连续两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有不少教师在城区各种学科比赛中均有获奖,有的还成了集团校领航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2022年,学校得到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十实验小学的办学思想有声音、行动留痕迹、办学有大格局。老师的眼睛里有光,他们的脸上有爱,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谁能不喜欢呢”的高度评价。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不忘教育初心、振奋精神再求发展、力争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奠基学生的“和美”生活。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64.
[2]万伟.课程的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2.
[2]闫守轩,李秀梅.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开发:问题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36-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