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现代社会尊重教育已成为教育呼唤的最强音,国内外教育名家的教育主张尽管不尽相同,但是其思想中无不闪烁着尊重 学生、尊重生命的光辉。本文从尊重文化背景出发,探索中学教育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路径,从尊重学生个性的校本课程开设、 尊重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建设、尊重学生特长的特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社会 活动,自古以来,其本质就是尊重人、 发展人、为了人。无论时代和教育形 式如何变化,这一中心思想始终历久 弥新。历史上,不论是西方的柏拉图、 杜威、夸美纽斯,还是东方的孔子、 朱熹、蔡元培等教育家,教育思想中 无不闪烁着尊重学生、尊重生命的光 辉。进入到现代社会,尊重生命成为 教育呼唤的最强音。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积极倡 导“尊重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将其 诠释为“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 生命”“尊重教师价值”“尊重管理法 则”,提出“用优异的质量,促进学 校持续发展;用真情的关爱,帮助学 生健康成长”的口号,并由此确定了 “办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总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先进的办学理 念、创新的学校管理、优秀的教师群 体、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育质 量”的南京市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尊重学生生命”就是我们要尊 重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充满希望和未来的,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尊重每个孩子的创造性,尊重每 个孩子的价值,以生命呵护生命,用 尊重文化润泽生命。在此背景下,我 们探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路径,以发 展学生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一、充分尊重教师,提炼“以生 为本”的教学主张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学校的 发展也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 的关键变量。所以,我们在办学过程 中明确提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 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 学校的发展。我校倡导的尊重文化首 先就要表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上。
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当今 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非常大。这种 负担和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其自 身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有学校和家长 对教学质量的渴望与要求,有社会快 速发展的高要求,有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新要求,甚至还有学生、家长等方 面对教师的不理解、不信任,使教师 群体常感到受尊重程度不够。但试想, 没有老师的尊严,怎么能教会学生懂得尊严?没有阳光的老师,怎么能教 出阳光的学生?所以,我们对老师的 工作要充分理解与尊重,对他们的工 作要予以更多肯定和赞许。只有理解 和尊重老师们人格,在有人格尊严老 师的爱心教育和引导下,才有可能使 学生自觉地形成和发展健康人格,我 们的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要尊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自 由裁量权。尊重就必须充分相信教师, 给教师进行创新的权利和机会。教师 是“有效教学”的直接实施者,面对 繁杂的知识、复杂的学情,教师必须 要有一定的裁量和处置的权力。基于 此,我校提出:备课组集体备课时, 备教材,在确定目标和重难点之外, 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等具体情况对知识 作适当增减;备教法,在做充分交流 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和 学情的不同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做 到“形散而神不散”,既有统一性,又 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做到原则的统一 性与教学实践的灵活性相结合。
第三,要尊重教师的创新成果。 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就必须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而尊重就是基本的前提,尊重教 师才能够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满怀信 心地去创新。学校每年给教师免费订 阅与教学有关的杂志,教师根据自己 的需要和爱好自由选择。学校还不定 期地组织和安排教师外出学习,鼓励 教师回校后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鼓 励教师把兄弟学校的经验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进行大胆尝试和借鉴,创新 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第四,要尊重教师的教学特色。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有 各法,贵在得法。这就是说教法有多 样性。其实,教师个体也有非常大的 差异性,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和接受 习惯和偏好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 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教法或模式可以一 以贯之,适合所有学生或是所有学科。 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都 可以找到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长处和 优点,发挥其最佳的教学作用。基于 此,我校提出并开展“我的教学主张” 校本研修活动,以教学主张为引领, 促使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明晰并提 炼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而在实践中形 成相应的操作策略与方法。通过教研 组长、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促进 组内其他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进 一步加强学科组建设,做到教得务实, 研得深入,促进教学质量内涵式提升。
通过“我的教学主张”系列活 动,一批骨干教师提炼了自己和教学 主张,涌现出“人人参与,个个精 彩”“智趣物理,灵动课堂”“体验生 活,探索科学”“循自然之律,悟生命 之韵”“问题引领,互动课堂”“诉诸 五觉(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 觉) 的教学”等特色教学课。通过教 师个性化教学主张的提炼研究活动, 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提炼自己和升华自 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促进了教 师的个人发展。
二、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 元需求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性,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 个学生都能够健康自由地成长,在开 放、平等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活动,在学习、交往、互动中形成和 谐的人际关系,体验合作交流,学会 自主探究,敢于质疑创新。学校要尽 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和条 件,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我校在课程、 活动的开展以及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
(一)尊重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
结合学校“尊重教育”的办学理 念,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发 展为出发点,我校提出“以课堂为基 础,在课外求拓展,课内课外一体化,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理念,构建了 “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发展 学生特长、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 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综合 素质的培养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1. 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发提升学 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
在“尊重教育”办学理念的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成为我校 教育的理想与目标。不断创新和不断 完善校本课程,成为实现这个理想的 一个载体。我校通过多年努力,开发 出一套基于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能 够满足学生特长需要、分类齐全的必 修 + 选修校本课程体系(见图 1),建 立了完善高效、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 选修校本课程管理系统。
校本课程申报管理主要流程如下:
(1)教师的校本课程的申报。学 校鼓励教师开设有特色的、符合学生 兴趣爱好的选修校本课程,每个课题 可以由一位教师独立开发,独立开课; 同时更鼓励实行同伴互助, 由两位或 两位以上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由选报课程。学生使用学校开发的 《选修校本课程选课系统》,采用网络 形式报名。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学校 按照学生意愿按照程序自动编班。
(3)关注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优 化课程结构体系。为了构建基于学生 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学校采用网络 管理模式,通过在网上对授课教师的 课程进行匿名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等 形式进行评价反馈。同时,学校每学 期提供给学生菜单式课程,供学生选 择,质量不高或学生不感兴趣的课因 没有学生选报而自然淘汰。
经过多年的优选,已形成有我校特色的、受学生喜爱的经典校本课程, 课程方案频频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如在“南京市精品校本课程评选”中, 我校“中学生集邮”“家庭花卉的养 护”课程获南京市评比一等奖。我校 网络化课题申报、学生选班系统的应 用系统也被南京市多所学校采用。
(二)尊重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权 利,尊重学生的特色发展
尊重学生就要让学生个性得以张 扬,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都 能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 喜悦。围绕这一目标,学校每年举办 的校园活动有:学科活动周、体育运 动会、金秋文化艺术节、校园歌咏比 赛、校园绘画比赛、校园书法比赛、 校园演讲比赛、校园乒乓球比赛、地 球仪设计比赛、首日封设计、集邮、 邮品设计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 特长, 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项 目,让学生拥有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 尽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为了牢固树立全体学生 “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健 体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健体的能力, 学校每年都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 例如,5 月举办全校乒乓球比赛,9 月 举行全校体育运动会,12 月开展各年 级的拔河比赛和长绳、短绳、长跑、 踢毽子等冬季活动。
学校还创新了运动会的形式,将 原来的个别运动员参与的比赛改为全 员参与、人人参赛的运动会。在刚刚 结束的我校第 36 届运动会上,各班级 的广播操、女子的仰卧起坐、男子的 俯卧撑成为全员参与的重头戏,全校 上下热火朝天,既调动了全体学生的 参与热情,也为体育中考奠定基础。
我校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进行改 革,改变过去“单以成绩论英雄”的 评价方式,每学年学校都开展“我是 之星”的评选活动,让每个学 生的特长闪光。评选类型和称号分为: 全面发展型——学习标兵、三好学生, 专项榜样型——优秀学生干部、优秀 团干、优秀队干,特长特色型——学 习之星、守纪之星、礼仪之星、书画 之星、音乐之星、舞蹈之星、体育之 星、勤劳之星、爱心之星、孝顺之星、 网络应用之星、环保之星、节约之星、 进步之星等。各班每学年有近一半的 学生获奖,“只要努力都能成功”成为 我校评价学生成长的共识。
三、打造尊重的校园文化,培养 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
学校将尊重学生确定为教育成功 的切入点,提出“人人都是班级、学 校的主人”“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和平等的发展权”,为学生营造一个尊 重、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学校不 仅仅将此作为口号,更将尊重学生主 体地位的理念转化为实践,渗透到教 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使学生获得 足够的心理满足,极大增强了自尊心 和自信心。从而激活学生发展自我的 内在动力,使其积极投入到教育活动 中来,寻求自身主动发展、健康和谐 地发展。
每学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定期开 展“我的校园我做主”的校园文化建 设主题活动。学校从学生的内在需要 出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挥其 主动性,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改革方 案——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鼓 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同伴互助教育。
同时,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 教学楼承包给班级,让孩子们亲自动 手,自己布置温馨教室、紫藤长廊。 学校撤去了原来用于装饰校园的名人 字画,改用学生的优秀作品及进步幅 度较大的作品陈列在走廊橱窗里,一幅幅优秀字画作品成为校园内靓丽的 风景线。经过孩子们的精心布置,整 个教学楼焕然一新,书香迎面。
四、尊重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尊重文化背景下,尊重是多元的, 不仅仅是学校对教师的尊重、教师对 学生的尊重还包含着各个方面的互相 尊重。学校与家长、社会等众多主体, 他们之间的尊重也不是单向的,而是 相互的,包含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 学生、教师与学校等主体之间多维度 尊重。
尊重,不仅是一种文明和礼仪, 更是对他人的重视与关注,是一种先 人后己的境界和情怀。尊重,是谦和、 是平等。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才可 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它不是人云亦云, 也不是无原则地听之任之,而是在有 自己的主张和原则的前提下,与人进 行平等、友好的沟通,是主动站在对 方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一种自觉 的与人为善。
总之,尊重反映了教育的本真: 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反 映了教育成功的有效方法:以生为本, 用不同方法去教育不同学生,即寻找 适合学生的教育。它是我们每个教育 人应该具有的素养和应该遵循的规则, 需要我们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 谢利民 . 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教 师素质 [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9(05): 13-18.
[2] 吴楠楠 . 各美其美 , 美美与 共—— 谈尊重教育客体的多彩个性 [J]. 山东教育 ,2020(Z4):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