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7 13:47: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分析了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接着论述了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着眼点,最后提出了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包括建立学习型文化,启发教师的教学直觉和感知;发挥年轻教师优势,以课题形式强化 教学意识;产教融合下从多途径入手使教师内化教学实践思路;等等。

  关键词:教学素养,电子电工课程,教师,中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职电子电工课程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也需不断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素养,以便在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下形成良性的耦合联动态势。在提升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教学素养时,首先需对教学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把握 。笔者认为, 在把握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教学素养时,不仅应解构出一般的教学素养,还需根植于中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解构出特殊的教学素养。与此同时,教学素养应包含“形而上”和“形而下”两部分,“形而上”指向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的范畴,“形而下”则指向教师教学技术和教学管理的范畴,所以在解构教学素养的内涵时,需在这两部分中刻画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电子电工属于中职基础课程,一般开设于低年级,所以在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时,还需契合处于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偏好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相关研究概述

  张雷[1]认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应重视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陈雪梅[2] 以信息化背景下区域中职学校教师互培为切入点,提出应借助信息工程 2.0.整合区域中职学校优势教学资源,多层面、全方位地提升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王波、文萍[3]认为,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其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素养、科研素养和身心素养五个方面。朱慧群[4]认为,中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前途。这就要求 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走下讲台、走进企业,更新知识 、提升技能,大胆改革,使教学符合企业、市场需求,最终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刘长忱[5]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提高教育学素养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吴婷婷[6]在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构成中引入了“信息创新”的观点,指出提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马青[7]对诊改背景下中职教师人文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对教师的人文素养内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诊改背景下中职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究,提出应从师资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式两个方面入手培养教师人文素养 。黄晓玲[8]对 B 市 554 名中职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为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觉、持续、深入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个人、教研团队及学校应提高认识,通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赋能,并完善教师发展规划、激励及支持等措施,从而不断提升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二)相关研究评析

  以上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构成了当前主流研究的思想,其中不乏值得本文借鉴之处。但在这里笔者也需指出:①当前主流研究并未就中职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依照“形而上”和“形而下”两部分进行分解,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②当前主流研究较为关注一般教学素养,尽管部分研究突出了职教素养的内在要求,但并未区分中职教学与高职教学素养间的差异, 这就使研究结论缺乏应有的中职教学环境植根性。由此,当前主流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新空间。

  二、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较为固化

  教学理念属于“形而上”范畴,主要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建构起的直觉与感知。直觉能够帮助教师适应时 代对中职教育的要求,即将信息化、智能化等知识经 济所内构的技术元素融入电子电工课程教学。感知能 够帮助教师洞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意识地对自 身现有教学实践做出反思与自省 。显然,当前中职电 子电工课程教师存在教学理念固化的问题 。首先,就 教师的直觉而言,“直觉钝化”成为困扰教师教学素养 提升的因素之一。“直觉钝化”的起因根源于教师教学 实践的封闭性与狭隘性。其次,就教师的感知而言,当 前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似乎并不在意学生的学习 感受,而是严格执行课改后的教学体例和标准,在教 学中未能遵循“生本原则”。

  (二)教师教学意识较为单一

  教学意识属于“形而上”范畴,指向教师在教学技术改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中的主观意向 。受中职教学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存在教师教学意识较为单 一 的问题 。教学意识较为单一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①在教学技术改进方面,遵从统一标准、统一流程; ②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方面, 教师缺少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意愿, 以及在课程教学中缺乏课程思政的实践 。而之所以会存在两个“统一”,归因于在电子 电工课程教学中执行着“传帮带”教师教学能力养成 模式,这便意味着年长的教师在帮带年轻的教师时, 会以自己对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的体会和认知影响及干预后者的教学成长 。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年轻的教 师在教学中往往有更加敏锐的直觉和感知 。 由此可 见,“传帮带”模式势必会制约教学意识在多样性中 寻求统一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技术偏向刚性

  教学技术属于“形而下”范畴,在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技术流程进行考察后,可将其概括为如下三个环节:教学资料的准备环节、课程知识的讲授环节、课后 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环节 。 目前,存在教师教学 技术较为刚性的问题, 这里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 面:①部分教师较少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动态更新教学 中的案例资料, 这就限制了学生对行业现状的认知度;②在课程知识的讲授环节,教师倾向于单向反馈, 即在“我教你学”的过程中完成既定的课程任务,而因电子电工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内容相对枯燥,所以 在单向反馈中往往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③在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环节,主要以布置课后作业为主,较少对探究性问题进行探讨,也较少引入师生互动式的问题研讨模式。

  (四)教师教学管理较为呆板

  中职学生整体较为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对他们的教学管理比较严格 。在聚焦课堂教学管理时,目前存在教师教学管理较为呆板的问题。这里的不足具体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对学生寻求多元化的教学管理诉求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回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 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逆反心理; ②忽略了学生群体在非正式场合中的内聚力, 同时教师在做出延伸课堂教学的尝试时,仍习惯于以行政分组为取向,这就弱化了学生学习团队的稳定性 。显然,当前主流研究并 未就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但这能够反映 出教师的教学素养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须提升。

  三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着眼点

  (一)着眼于启发教师教学的直觉与感知

  由上文可知, 笔者将教育理念解构为直觉与感知。教学的直觉,指向教师对行业环境的认知程度,以及将行业信息与课程信息相联系的自觉程度。教学的 感知,则指向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蕴含着教师教学反馈的内在要求,也蕴含着中职 教师应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在启发教师教学的直觉与感知时,需使他们认识到自我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 的短板,并在自我素养养成机制下启动内在的教学直 觉和感知 。作为“形而上”的教学素养构件,更需要从形塑教师的职业意识自觉入手,让其沿着符合自身传 统、习惯的思维训练路径,逐步获得这种教学直觉和教学感知。

  (二)着眼于打破原有的老带新培养模式

  在提升电子电工课程教师教学素养时,一般认为 提升对象应是青年教师,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教学经 验,这在当前的主流研究中已经有所阐释 。然而即使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也主要反映在“形而下”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管理方面,而在他们的职业教 学意识中, 或许已经前置性地嵌入了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的观念 。不难看出,这正是年长教师所欠缺的 地方。为此,需着眼于打破原有的老带新培养模式,以 “骨干力量+教学团队”的架构,大力起用新人,以发挥他们的教学意识优势,在教学团队中以“鲶鱼效应”营造出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素养养成氛 围,并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实现教师教学意识的整体提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关乎“形而上”的教学素养提升路径,都需在教学成员的相互影响下实施。

  (三)着眼于在产教融合下提升教学技术应用能力

  在主流研究中,已有同行提出需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升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观点 。在本文中,笔者将 “校企合作”替换为“产教融合”,以拓宽当前主流研究的视野。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封闭性 和狭隘性的问题, 但不能仅从教师身上寻找原因,还 需从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的产教融合程度上寻找根源。 调研发现,由于电子电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所以 一般开设在低年级,且学生的实操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完成 。因此为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教师的教 学技术应用能力, 便需为教师提供开阔教学视野、赋 能教学设计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这里的时间应能使其 兼顾正常的教学工作, 并使他们获得开放的提升教学 技术应用能力的信息来源。

  (四)着眼于在教学相长下优化教学管理

  上文指出,当前中职教师在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 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诉求的关注与回应,这就使教学管 理存在呆板之嫌 。与此同时,教师若是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存有固有的认知偏见,便会维系现有的教学管理传统,并使之在路径依赖下被不断固化。为此,需 着眼于在教学相长下优化教学管理,这样教师教学管 理能力能在教学相长的作用下,使教学技术与教学氛 围形成一种和谐关系,进而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意识。

  四、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学习型文化,启发教师的教学直觉和感知

  1.以对标学习启发教师的教学直觉 。所谓对标学习,可理解为选择标杆学校并以标杆学校电子电工课 程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路径为参考,在满足校本要求 的基础上借鉴标杆学校的有益经验。在对标学习下启发教师的教学直觉,需要为本校教师营造出集体学习 的氛围,以及搭建与标杆学校师资互动的平台[9]。笔者建议, 应将处于同一岗位群的教师纳入集体的范畴, 借助岗位间课程关联性所带来的行业共性,使电子电 工课程教师在其他课程教师的启发下获得教学直觉。 在与标杆学校的师资进行互动时,可引入主流研究中 的“互培”模式 。但在这需要适当变形,即可邀请标杆学校的师资前来本校开设观摩课程,使本校教师在对 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观摩中获得教学直觉。

  2.以岗位联动启发教师的教学感知。在有限的教学时长内,教师若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堂互动,显然并不现实 。然而教师唯有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 才能获知他们的学习诉求,进而转化为教学感知 。鉴 于此,应在岗位联动下启发教师的教学感知 。具体而 言,教师应与班主任、辅导员建立业务联系,通过班主任 、辅导员了解学生在电子电工课程学习中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并在双方合作研判学情的过程中获得教学感知。

  (二)发挥年轻教师优势,以课题形式强化教学意识

  1.多途径挖掘和识别有潜力的年轻教师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送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需要 重视年轻教师具有的教学意识优势[10]。笔者建议,学校 要从多途径挖掘和识别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这里的多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电子电工课程负责人应主 动与年轻教师交谈,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把握其职业发 展愿景, 以及对当下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 议,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职业发展愿景,且具有深刻认 知的年轻教师,课程负责人应委以重任,如应使他们在课程思政实践、创新课堂教学法等方面发挥领导职 能;②电子电工课程负责人还可以从检查年轻教师的 教案、随堂听课中,洞察年轻教师的教学创新素养,对 具有良好教学创新素养的年轻教师委以重任。

  2.联系课题研讨,整体强化教师教学意识。在重视 年轻教师在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意识中所起到的 主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要为他们创建发挥这种主体作 用的条件 。笔者建议,学校可以联系课题研讨强化教师的教学意识。具体的做法如下:中职学校可设立“青 年教师教改课题基金”, 鼓励年轻教师申报各个层次的课题,并在选题上给予引导,如聚焦“教学意识提升 策略”的选题。通过联系课题,便能在课题团队中形成 集体研讨的局面,并在岗位群教学团队内部形成课题 研讨的氛围,进而能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的教学意识 产生影响。

  (三)产教融合下从多途径入手使教师内化教学实 践思路

  1.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实践途径 。主流研究在涉及校企合作问题时,往往习惯于提出“挂职锻炼” 的师资培养策略 。经验表明,这种培养策略可能会对 师资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困扰,而且为期若干月的企 业锻炼难以对教师教学技术的提升产生显著的积极 影响。笔者建议,在保留“挂职锻炼”形式的同时,学校 还可以开发职业技能等级培训项目,即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鼓励教师参加考培员考试,并让教师负责学生和 社会学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这样就能在赋予教师 薪酬激励的同时, 使他们有意愿再造自己的教学技 术,并在生源的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自觉增强教学技术的环境适应性。

  2.建立总结与反思机制,内化教学思路 。在以岗位群为载体所组建的教学团队中, 还应建立总结与 反思的制度,以帮助教师完成对教学思路的内化 。具 体的做法如下: 可每周定期开展由全体教学团队成 员参加的教研会, 且要针对每次的教研会设计具体 的主题 。如针对内化电子电工课程教学思路的教研 会, 首先应以教学观摩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 行总评和研讨, 然后在教研会层面针对课堂教学技 术提出整改意见;对于实训教学而言,则可邀请企业 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评价,并给出整改意见 。最后教师 便能在整改的过程中, 不断深化对优化后的教学技 术的认知,从而也就完成了内化教学思路的任务。

  (四)基于互联网思维增强教学管理能力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的塑造,应成为提升年轻教师 教学素养的重要工作内容 。笔者建议,可发挥年轻教 师善于应用新兴教学法的优势,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 帮助他们塑造教学管理能力 。具体的做法如下:在课 程负责人的帮助下,由年轻教师确定混合式教学法的 应用范围,同时负责人应重点针对在线教学中的学情 监控、舆情引导,以及线上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等教 学管理事项,与年轻教师建立平等、共享、互助的合作 机制 。针对部分棘手的教学管理问题,还可在教学团 队内部进行研讨,通过集思广益,为年轻教师的教学 管理能力提升提供经验和启示。

  总之,本文认为应在整体视域下着手提升电子电 工课程教师的教学素养。在文章中,整体视域包括“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部分。其中,“形而上”指向教学 素养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形而下”则指向教学 素养中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管理 。 由此,这就构成了本 文论述的框架 。研究认为,提升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 师教学素养的有效策略包括:①在对标学习下启发教 师的教学直觉,并为本校电子电工教师创设出集体学 习的氛围,以及搭建与标杆学校师资互动的平台;②应 在岗位联动下启发教师的教学感知;③随着知识经济 时代的来临,考虑到知识更新送代速度越来越快的情 况,需重视年轻教师具有的教学意识优势,并为他们 创建发挥这种教学意识优势的条件;④在以岗位群为 载体所组建的教学团队中, 应建立总结与反思的制 度,以帮助教师完成对教学思路的内化任务,同时课 堂教学管理能力的塑造,应成为提升年轻教师教学素 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

 
  参考文献:

  [1] 张雷. 中职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2022(3):133-135.

  [2] 陈雪梅. 中职教师教与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以区域中职学校同 仁互培为切入点[J].华夏教师教育,2022(3):135-137.

  [3] 王波,文萍 . 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3(1):91-93.

  [4] 朱慧群.浅谈企业实践给中职教师带来的新挑战[J].教育教学论 坛,2019(41):32-33.

  [5] 刘长忱.从教育学视角看中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J].倆人(教师), 2015(8):198.

  [6] 吴婷婷.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探究[J]. 才智,2020(1):195.

  [7] 马青.诊改背景下中职卫校教师人文素养内涵[J].文化创新比较 研究,2019(6):195-196.

  [8] 黄晓玲. 中职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调查与发展思考[J].黑龙江教 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12):19-21.

  [9] 刘才玉. 中职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反思行为的策略研究[J].好日 子,2021(32):114.

  [10] 谢基邦 .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 教师 , 2022(16):105-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5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