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的构成分析与提升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30 11:43: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的构成,然后阐述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生成的现 实困境,最后论述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包括夯实理论功底,提升学科知识素养;厚植师德师风,提升教学道德素养;激发教学热情,提升教学情感素养;等等。

  关键词:教学素养,思政课教师,高校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 力、针对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八个相统 一 ”的要求,打造思政课程“金课”等,都必须由具有良 好教学素养的思政课教师来实现 。基于此,全面提升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新的时代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的构成

  “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品质,是一种内在的生命涵养”[1] 。教学素养是素养在教师职业中的具 体化,是“确证教师伦理身份、落实教育抱负、实现课 程价值托付的基础性品质与能力结构”[2] 。教学素养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内在 的、稳定的教学品质,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 开 。基于此,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求”,笔 者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分解为学科知识素 养、教学道德素养、教学情感素养和教学能力素养四 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学科知识素养

  学科知识素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最基础的教学 素养。具备扎实的学识是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 标准之一,这对思政课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提出了要 求 。学科知识素养并不是指教师单纯地具备“思政课 这一门学科的知识”, 也不是指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 知识的叠加和积累,而是指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产生的复合式的个人知识,是经过其个体的不断建构形成的富有个性化色彩 的知识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学科视野日益受到重 视 。面对这一情况,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当代 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机理、规律和走向,准确把握中国 特色,正确进行国际比较,认清历史使命,勇挑时代责 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向高校思政 课教师提出的重大课题[3] 。因此,思政课教师的学科知 识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 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功底是高校思政课教 师夯实自身知识素养的基础 。只有具备深厚扎实的理 论功底,教师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理论说服 学生,让学生真正从心底里对思政课产生兴趣,进而 对思政课产生认同。其次,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思 政课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只具备本学科 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储备其他方面的科学文化 知识,以此来应对教学中的突发问题。最后,开阔的知 识视野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深度,有助于教师从多 个角度、多个维度分析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及时 掌握最新的学科信息和学科动态 。思政课教学不是闭 门造车,而是要求教师必须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的能力。

  (二)教学道德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道德性 的统一。教学道德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备的 专业道德素养,是为人师表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它主 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展现的教学责任意识 。

  “德高为师,无德无以为师。”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成长 的“引路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守土人”。从学生 的角度来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道德素养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能否发挥及发挥的程度。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何种道德观 念、道德原则及以何种方式贯彻这种道德观念和道德 原则,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道德素养。首先,严谨的教 学作风是展现教师责任意识的第一步。严谨的教学作 风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以严肃、谨慎的态度,以严 格、严密的标准对待教学。思政课的政治性比较鲜明,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避 免在教学中出现错误 。其次,严格的自律意识在思政 课教师教学素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自律是一种高尚 的品行,思政课教师要弄明白“严”在何处及“律”的标 准,要以严格和自律塑造和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 。最后,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 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取决 于思政课教师深邃的学术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 “教”和“行”两方面体现出来的统一性。

  (三)教学情感素养

  教学情感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思政课教师 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 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向学生输出知识、 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激发其 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 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 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 心人。”[4]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 职业,对于自己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热爱就是其教 学情感素养的源头活水。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情感素 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思政课教师对于自己所教课程的热爱;另一方面是指思政课教师对学 生成长的关爱。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深厚的家国 情怀、坚定的政治信仰及真挚的教学情感。首先,家国 情怀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 祖国高度认同的一种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厚 的家国情怀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 的教学情感,而教师饱满的情绪会感染到学生。其次, 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 第一要求 。从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入手进行分析可知,思政课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从思政课的育人属性 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守土人”的责任 。作为 一名“传道者”,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在政治修养中 “明道”,在“明道”的基础上做到“信道”。最后,真挚的 教学情感是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的基础。教师唯有 具备真挚的教学情感,才能对课程和学生投入更多的 情感,从而深化对思政课教学的认同,拉近自己和学 生之间的距离。

  (四)教学能力素养

  教学能力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具备的运用专 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主要由教材解读 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转化能力等组成 。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如何将自身具有的专业知识及道德情操 等教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具备 的教学能力素养水平的高低。

  首先,教材是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总依据。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基本原理和重 难点问题讲清楚 。另一方面,教学不是一个照本宣科 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关注和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要 在通盘掌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 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正确解读教材的能力。其 次,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得以实践的根本保 障 。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组关系是教师、学生、 教材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之前做准备, 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梳理,然后运用系统的 方法,为“教”和“学”创造出一套“过程”。最后,教师要 具备精湛的教学转化技艺。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学的 实践者,更是一名研究者 。钱伟长先生曾经指出:“教 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不搞科研, 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因为你没有自己的 观点,不会选择内容。”[5]故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的 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的实践过程,还要注重钻研科 研,使自己在“教”和“研”的过程中,成长为一名专业 化的优秀教师。

\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生成的现实困境

  (一)课堂教学能力不足,影响教学素养的形成

  当前,开展教学改革,打造思政“金课”已经成为 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目标。大多数教师都围绕这一目标 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期提升课堂教学的 效果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及活 力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新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理 论性转化方面相对较弱,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及中央文件政策的解读不到位,难以润物细无声地 将相关理论融入课程教学 。此外,在话语体系的运用 上,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话语体系比较严肃,以至于学 生误认为思政课教学缺乏“温度”, 难以对思政课认 同,使得思政课经常陷入沉默的尴尬境地 。同时,在教 学方式上,大多数教师仍然选择“填鸭式”“满堂灌”等 传统的教学方式 。实际上,课堂仍然存在以教师讲授 为主的单向输出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 少,而这种被动性的接受,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 度不高。

  (二)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内驱力有待激发

  第一,高校现有环境不足以激发思政课教师提升 教学素养的内驱力 。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比较重视思 政课建设,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发展,但是重视力度和 政策执行力还不足。特别是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年 度考核等政策中,高校未能给思政课教师提供明晰的 职业发展目标指引 。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一旦高校没 有为思政课教师创设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就不足以 激发他们提升教学素养的内驱力 。第二,部分思政课 教师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这些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 和能力较为匮乏, 只是一味地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课程教学缺少新颖的设计 。 同时,高校思政课体系 中的六门主干课程虽保持与时俱进,但主干理论教学 内容变化不大,基于此,部分教师存在弱化课堂教学, 对课堂教学重视不够;教学方式方法常规老套,对学 生吸引力不强等问题[6]。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教师也难 以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的成就感 。另外,在教师的 专业化素养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储备不足,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学习不够深 入,从而很难准确地传达重大理论的核心观念,使得 理论难以说服学生。

  (三)高校教学文化环境轻视教学素养生成

  首先,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难以体现出对教师 教学工作的客观评价。在职称评聘、推优选优活动中, 教学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太小 。换言之,很多高校对教 学的评价仅限于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却忽视了教师花 费在备课、指导学生、教学研讨等方面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缺乏对传帮带文化氛围的营造,具体表现为青 年教师队伍培养不足、新老教师队伍传承衔接不畅。 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刚毕业的学生,能够快速地接 受新知识、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 伍的中坚力量 。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储备不足、理论素养不强、教学能力欠缺等,这些都对思 政课教学有一定的影响。而高校缺乏对青年教师的专 业化和个性化的培训,使得他们在教学能力和专业技 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加之大多数新教师对课 堂教学往往比较轻视,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 。如果高 校不注重营造教学文化,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与新引进的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老教师的 教学经验得不到传承、新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 能力的提升增长缓慢,最终就会影响思政课教师教学 素养的提升。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

  (一)夯实理论功底,提升学科知识素养

  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夯实知识素养的基础,思政课 教师可以从下面三点着手提升学科知识素养 。首先, 主动参加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找出自身的不足,补齐 学科专业知识中的短板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步 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就必须精心备课, 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环节,用 理论说服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和查找资料,补足 专业知识的空白和欠缺,进而不断夯实自身的理论功 底 。其次,积极参加专业培训 。 目前,针对思政课教师 的培训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因此在教学实 践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 参加一些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或进修,提升自己的学科 知识素养 。最后,坚持日常阅读,积累学科专业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坚持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等,从而逐渐增加自己的学科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 好地进行教学。

  (二)厚植师德师风,提升教学道德素养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即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 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所以教学 道德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师德师风在教学中的具 体体现 。换言之,教师的教学道德素养是指教师在参 与教材解读、课堂设计、教学改革等教学活动中所遵 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师德要求,以及所 展现出的价值追求和职业理想 。基于此,有必要提升 教师的教学道德素养, 使其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向,做 出正确的教学行为,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进而突 显出高校素质教育的价值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点 着手,提升教师的教学道德素养。首先,学校要健全思 政教师职业道德的长效考核机制。特别是在年度工作 业绩考核、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等核心环节,要注重对思政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 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度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上至学校,下 至教研室,皆可以组织开展道德讲堂、知识竞赛、专家 讲座、红色文化基地参观等活动,以丰富的实践活动 增强教师对教学的认同感,促进教师教学道德素养的 提升。最后,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7]在教学之余,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审视是否 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待教学,是否以严格、严密的标 准要求自己, 进而促使自我教学道德素养的形成,长 此以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教学热情,提升教学情感素养

  教学热情是教师工作的“催化剂”,也是教师教学 情感素养中的一种具体行为和态度的体现。“高水平 的教师情感能力是任何高质量课堂的先决条件,其能 够使教师更准确地解读学生的行为。”[8]基于此,必须 唤醒和激发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升其教学 情感素养。首先,鼓励思政课教师广泛阅读,涉猎各类 知识,开阔眼界,借此使教师在提升自我的同时,认识 到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 教学中,并以具体的教学行为展现自身的教学情感素 养。其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激励创新的教学 氛围 。一是通过人文关怀解决教师的心理需求;二是 采用柔性管理方式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创新性,由此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其由思想乃至行动真正落实 对教学情感素养的运用 。最后,为思政课教师设置明 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年度考 核等政策中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为教师教学提供动 力,从而激发其教学热情,使其在教学中投入积极的 情感,为教学情感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唯有如此,教 师才能将思政课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对待,从而使 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活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 更好。

  (四)坚持钻研创新,提升教学能力素养

  费兹科和麦克卢尔曾指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 活动, 有效的教学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知识和技能”[9]。 因此,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养,就要求教师不断 学习,坚持钻研创新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 。研读教 材是思政课教师融合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思路创造性 使用教材的前提条件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 资源、集体备课的方式,相互交流、探讨,充分了解教 材编写的意图,并深入挖掘蕴藏在教材中的有效教学信息 。同时,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合思政课 教学的基本思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其次,教 师要钻研教法 。对此,思政课教师可以借由集体备课 或教学经验交流的契机与同伴就教法进行探讨,从而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法,并吸收他人的教法,有选择性 地使用,实现因材施教,如此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 量 。同时,教师要广泛阅读教学材料,探索多样有效的 成长模式。具体而言,教师在闲暇之余,可以阅读一些 书籍、教学名师的心得,还可以关注一些教学网站,借 鉴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而完善自己的课堂,提高 教学效果。最后,思政课教师可以组建发展共同体,并 借助微信、腾讯会议及 QQ 群等,在相互交流探讨中, 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

 
  四、结语

  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是解决“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 点, 更是应对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工作挑战的 “法 宝”。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高校思政工作 的出发点和立足点[10] 。育人的核心在于教学质量的提 升, 教育质量的提升则需要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实 现 。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 情怀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让广大学生能够 亲其师、仰其师、信其师,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不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陶继新,李升勇.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 社,2010:215.

  [2] 崔振成.教育知识觉悟下教师教学素养发展智慧[J].教育科学研 究,2019(4):85-86.

  [3] 杨廷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教育理 论与实践,2022.42(27):28-31.

  [4]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 谈时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4(19):6- 10.

  [5] 刘晓鹏,王升.关于教学艺术形成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4(5):103- 107.

  [6] 白显良 . 以课堂为主战场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 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52-54.

  [7] 刘琦.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8] 威廉, 欧辰.做一名高情商教师[M].张园,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15:24.

  [9] 王能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教学能力研究[M].北京 :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10] 孙小晨.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22.8 (22):59-62.

  其他作者简介:李佩洁(1997— ),女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3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