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提出许多新要求新标准。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课堂教学期间,需调动学生的学习 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语文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不但能强化自身的表达能力与理解 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而高中语文也成为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路径,在高中语文 教学指导下,需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提高 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 化的融合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方 式也相对多元化。重视传承发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 要方面,怎样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语文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 对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知识运 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得到大众的关注。在高中语 文教学组织中,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渗透,不但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 语文核心素养,满足教育改革的基本 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 文化的作用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 容相对丰富,在多样性文化中占据着 主导地位,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有 着显著作用。语文作为高中教育教学 的重要课程,是学生获得学科素养的 主要工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到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就等同于把培 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工具进行升级优化,使学生获得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 我发展,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在浓 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下,学生知道自己 是社会中的一员,需要承担着社会责 任,所以要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价 值观念,才能在将来服务国家与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显著的传导性 作用,并蕴藏着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的精神品质,对学生而言有较强的感 染力与影响力,学生能够学到如何做 人、如何做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 用的人才。只有学生有如此认知,才 能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精神观 念的养成,使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 展空间。为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强化 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加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使学生的成长 之路充满阳光与欢笑。
(二)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高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语文也是高中教育的基础课 程。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 神气节也是人才综合素质的良好体现, 在高中语文教学组织中,融合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不但能强化学生的学科 素养,还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弘扬与发展,展现出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认知程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感悟民族精神,纠正学生错误 的认知观念,改变学生对社会的传统认 知观念,使学生的学科素养不断提升。
由于我国很多字词除去现代表面 意义,还蕴藏着对历史事件的延伸与 扩展,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组织中, 合理引用经典,把字词的内在含义展 现出来,再和字词的表意相互融合, 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渗透中迸发 出光彩。如此一来,能够加深学生对 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社会文明 进步的表现,也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 是义务与责任,也是热爱民族、热爱 国家的真实表现。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 渗透方法
(一) 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与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试想一下,学生在文化氛围浓厚的 学习环境之中,每日耳濡目染,在不 知不觉中接受与学习传统文化,学生 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都会有所提升。 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组织中, 可引用历史名人、文人的诗词与格言, 让学生对教室环境进行改造装饰,以 便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例如,教师可引用“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 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积极向上 的诗句,让学生将其张贴到教室的墙 壁上。这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这 种乐观、豁达的心态,还能使学生在 潜移默化下形成不怕困难的决心,当 学生遇到问题时会联想到诗人豁达的 情怀,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又如,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荷塘月色》课文 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你还知道 哪些与莲花有关的古文呢?”等问题, 有的学生想到《爱莲说》这篇古文, 还有的学生想到之前学习过的“藕田 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等,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从 多个角度了解莲花的品质,同时教师 还可把赞美莲花品质的经典名文与课 文内容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把控 作者的写作情感,了解作者对于现实 社会的不满以及向往自由生活的真实 情感,克服学生的学习难点,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学 作品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角 的构建,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习的课 文内容,对其展开合理筛选,教师也 可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古典文化作 品张贴到班级的文化角中,发挥教师 的引导促进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交流 中,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感,教师根 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总结概括, 不但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题,还 能加深学生对古典文化作品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理解能力。例如,高中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学习 《赤壁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传统 儒释道思想添加到文化角之中;当学 习《兰亭集序》后,教师可以把有关 影印版张贴到文化角当中。
当然,类似方法还有许多,高中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 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积极为学生 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渗 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让学 生与古人对话,陶冶学生的情操,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喜爱 传统文化。
(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当前,高中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 的内容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编排的, 教师在教学组织中,应注重教材内容 的选取,不断挖掘课文中所蕴藏的传 统文化,将其渗透给学生,以便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目标,提高语 文教学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高中语 文教师应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 性,改变固有的教学认知思维,从教 材课文入手,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传统 文化精神,并将其传达给学生,才能 让学生逐渐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帮 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师 说》这一课时,由于此篇文章阐述从 师求学的道理,对耻于相师的世态进 行讽刺,有显著的教育作用。教师 可通过挖掘这篇文章的传统文化精神 向学生提出“你认为从师求学是怎样 的”“你如何理解尊师重教”等问题, 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并通 过分析课文中所列举的正反两方面事 例,让学生意识到从师求学的重要性 与基本原则,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 文的中心点,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渗 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形成良好的 思想价值观念。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指导中,需注重传统文化精 神的挖掘,并将此种精神传达给学生, 才能实现传统文化渗透的目标,提高 整体教学质量。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完善学 生的人格品质
当今,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高中 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为教师渗透传统 文化提供良好的教学载体,在新课程 改革的指导下,许多传统文化都被引 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其中包括思 想道德文化教育、人生感悟、价值观 念传递、爱国精神培养等内容。学习 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不但能加深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 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意识。这就要求高 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组织中,不但要注 重学科知识的讲解,还要让学生对传 统文化加以解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内涵理解非常重要,需要改 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传统 文化时体会到相应的情感,以及作者 想要抒发的观点,慢慢品味,细细感 受,才能使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不同 的看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 时,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将传统文化与 时代背景相互融合,不断丰富课堂教 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确 保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渗透中,可挖掘《烛之武 退秦师》这一课中所蕴藏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精神,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 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 让学生深入分析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内 容,了解到烛之武凭借自己对于时局 的洞察力与辩才,最终让郑国免于灭 亡的处境,并向学生提出“你从烛之 武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烛之武有哪些 品质”等问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体会到烛之武在危急时刻临危不 惧,为国家排除阻力的精神与能言善 辩的外交才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 精神,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如,组织学生 学习《逍遥游》这一课时,教师可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古文中描绘 的情景重现,并与音乐相融合,能够 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壮观景象, 加深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强化学 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中华传统文 化的有效渗透。
(四)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增 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
过去,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 文化的渗透时,教师常常把传统文化 直接添加到教学之中,添加方式十分 单一,态度过于强硬,容易引起学生 的反感。为了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渗透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可开展多 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 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积累更多的学 习经验,弥补自身的学习缺陷。此种 教学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 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利用《雷 雨》等著名的戏剧作品,组织学生参 与到话剧排演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情 景重现、对话演绎等方式,能够揣摩 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强学 生的学习体验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 织能力与理解能力。又如:高中语文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这一课时,教师可采用分组教学 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不 同的人物角色,如林冲、陆谦等,给 予每个小组适当的排练时间,让学生 相互磨合,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传 统文化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可根 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组 织学生参与到名著课本推荐活动之中。 许多学生对于名著书籍的选择常常存 在困惑,不知道哪本书适合自己,加 之学生用在阅读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不能阅读所有的名著,如此一来,名 著课本推荐活动的优越性、可行性能 够充分体现出来,在活动当中,教师 发挥着主导促进作用,让学生相互推 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并简单介绍此本 书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作者简况 等。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谈一谈对这本 书的收获等,让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 喜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不仅能 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促 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实现传统 文化的渗透目标。
(五)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由于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教材中 有许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 内容,教师可利用教材课本的这一特 点,在教学组织中,不能只注重学科 知识的传授,还要将课文内容与传统 文化相互融合,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 不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三观 意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学 习《氓》这一课时,教师讲解学科知 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融合,通过让学生了解《氓》这 首诗歌源自《诗经》,使学生意识到 《诗经》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起点。教师 还可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 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的视频 片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发 展历程,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正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之初,调动学生 的学习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目光被视 频片段所吸引,不但能开阔学生的学 习视野,还可加深学生对诗歌文化的 理解,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与此同 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回顾自身所学 习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你还了解我 国古代诗歌的哪些形式”等问题,引 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联想自己 所掌握的知识,将诗歌划分为三种类 型,即诗、词、曲,教师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让学生以举例的方式, 列举诗歌的不同类型,如古诗体的 《孔雀东南飞》《离骚》等,将教学内 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能够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内涵,实现语文教学的延伸 与扩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 为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思想观念、价 值塑造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高中 语文教师如若能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 堂教学当中,不但能强化学生的文化 素养,还能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多彩,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强化整体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兴 趣、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促进 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衡益东 . 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 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J]. 教学方法创新 与实践 ,2020.3(1):171-173.
[2] 郑运梅 .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 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J]. 语文 课内外 ,2020.002(008):23.
[3] 孙瑞 . 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 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J]. 中学生作文指 导,2020.2(13):183-184.
[4] 王海蓉 .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 文化的渗透教育研究 [J]. 中学生作文指 导,2020.3(45):197-198.
[5] 邢李 , 宋安冉 , 李月梅 . 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发掘与 传承—— 评《文 ·道—— 语文学科彰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J]. 语文建设 ,2022(10).
[6] 陈圣英 .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 增 强文化自信——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J]. 家教世 界 ,20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