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全球关注终身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大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 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应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解析、解决数学问题,实现高阶思维培育、生成学习 成果、落实教学评价的融合,促使教、学、评的一体化发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策略
在全球关注终身学习和核心素养 发展的大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受到了 广泛的关注。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动态 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现实 世界的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领 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融 入了杜威“做中学”的科学探究原型, 以及教育中的基于问题学习的特征, 强调在真实问题中运用科学思维和方 法进行持续探究。
夏雪梅教授在《关于项目化学习 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一书中指出, 学科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指向问题解 决能力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掌握学科 知识、技能向发展核心素养跃进、发 挥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数学课程活动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推理 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实 践意识、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积极的 情感价值观。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 化学习,有利于教师整合课内外资源,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会运 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进行持续探究,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 落实教学评价的融合, 促使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一、项目化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强调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 更为强调、重视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 不再把数学课堂、教材知识作为唯一 的教学载体,而是把数学教育和生活 教育融合起来, 联系生活元素、现象, 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增强数学课 程的实用性特征, 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探索数学知识。
(二)重视把核心知识作为导向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 较为重视把核心知识作为导向,利用 “项目”把数学知识关联起来,让学 生明确本堂课的核心、难点内容,引 导学生利用已知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改变以往数学教学设计流于形式的状 况,提高数学课程活动质量、效率。
(三)注重以合作学习为主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较 为注重以合作学习为主, 让学生在合作、 分享、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项目化学习以实践活动为 主,具备较强的体验性、实践性、探究 性特征,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实现数学思想、观点的碰撞,开阔学生 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感知到探索、实践 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四)重视数学知识的架构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 “项目”是数学学习的切入点,重视 数学知识的架构,促使学生把有关联 的数学知识整合、归纳在一起,锻炼 学生的数学知识收集、整理、归纳能 力, 让学生融会贯通, 构建系统思维, 打破学科间存在的知识壁垒,形成良 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达到术业相融 的教育状态。
二、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价值
(一)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透过 问题的情境看到问题的本质
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 程中,调动和激活相关的知识,形成 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并在项目的完成 中实现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同时,通过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主动体验解题过程,从中获得全 面、深刻的解题体验, 总结方法、技巧、 经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二)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热情 而有创意地生活
学生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的复制 者,而应该是有灵动生命的生活者。 通过真实性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更 热情、更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地投入 对世界的探索中。
(三)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意义
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鲜活的、智 慧的、符合人的学习成长规律的生活, 摈弃传统教学中机械、僵化、背离人 的学习和成长规律的操作程序。项目 化学习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合作展开的 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在探究 中表达并实现自己的思想和意义。
三、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开展 策略
(一)梳理关键知识,提炼驱动 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借 助项目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梳理关键 数学知识、提炼驱动问题,让学生在项 目、问题的引领下,明确所要学习的核 心、重点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 过程有导向、有方向、有规划,提高学 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质量。数学课堂活 动通常是以一个知识点作为切入点,让 学生在此知识点的引导下,对现有数学 知识进行延伸,让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 更加系统化、完整化。
例如,在“认识计算器”单元项 目化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 识计算器中的各部位名称,借助计算 器计算大数目, 从中总结计算的规律、 技巧。在传统的数学课程活动中,学 生通常只会使用计算器工具,但是不善于运用到新的情境、问题中。由此, 教师要利用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实现 知识的迁移、理解,让学生基于整体 视角理解数学概念、认知数学概念。
围绕本单元内容,教师可以设定“学 校一周菜单的设计和采购清单”项目化 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 学会制作统计表、用“正”字统计、使 用笔算与口算的形式计算,锻炼学生数 据收集能力与简单计算能力。同时,学 生缺乏大数目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基于 合理应用、灵活应用、巧妙运用的形式 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以锻炼学生的数 学运算能力、数感能力,从中梳理、管 理关键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 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另外, 教师要重视提炼驱动问题, 引导学生去归纳数学核心概念。如教 师可以提出如下数学问题: “怎样用 统计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怎样利用 数据运算证明观点?学校食堂中存在 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你可以设计采 购清单吗? ”让学生在问题驱动引领 下,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 中,从中归纳核心数学概念。
(二)联系实际生活,开展项目 教学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联系、围绕实际生活开展项目 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实践、感悟,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学 习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性。数学课程 知识的实用性非常强,教师可以把数 学项目学习活动和现实生活关联在一 起,以此确定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体验中探索数 学课程知识,让学生感知、体验到探 索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从而端正学 生的学习态度,学会在生活中利用数 学课程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的课程知识运用能力。
由此,教师可以设定“生活中的 小学数学问题”项目化学习活动,让 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实践、运用数学 知识,也能够围绕生活元素理解、探 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 活中的小学数学问题”项目化学习活 动中学习、巩固统计知识,如让学生 统计、分析“生活中城市污染情况”, 并且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编写项目方 案,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实现数学教育和德育 的深度整合,让学生从中感知到学习 数学课程知识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讲 解和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关联性,由此, 教师要打破这种局限性,让学生在项目 化学习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实现数学 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的改革与优化。
(三)借助多元手段,寻找数学 规律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教 师要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 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寻找数学知识规律, 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培育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首先,教师要 借助生活化教学手段开展项目化学习活 动。如教师可以设定“秋天的树叶”项 目化学习活动,并且提出问题: “如何 评估落叶周长?如何测量落叶质量?”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提供给学生方案, 而是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自主设计方 案,有的学生通过“吹叶量”的活动观 察树叶,从中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规律。鼓励学生自主统计树叶的数量, 锻炼学生的数据统计能力、归纳能力, 培育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其次,教师 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手段落实项目化 学习活动,让学生从中思考数学知识间 的关联性。如在学习“秒的认识”数学 课程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设定“1 秒的世界”项目化学习活动主题,让学生以 小组的形式罗列 1 秒钟可以做哪些事 情。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锻炼学生的 计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多元手 段创新项目化学习活动内容,如通过 “生活中的平均数”“生活中的三角 形”“为何会使用十进制”“停车场 中的停车统计”等,让学生亲自参与、 实践、体验,借助多种学习工具展开 研究, 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展开思考, 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四)重视项目设计,促使自主 参与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重视项目设计,促使学生自主 参与,给予学生更多相互讨论、合作 的学习机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 合素质。首先,教师要设计特色化教 学情境,以引出项目化学习活动,让 学生从中探索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 识,为学生营造趣味性、温馨化的实 践教学氛围,改变以往“循规蹈矩” 的教学状况,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 力与创造能力。
例如,在讲解“几何与图形”板 块数学知识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 设“三维空间”数学教学情境,让学 生大胆想象、思考, 绘画出笔画勾连、 形状不同的图形。每一个学生都在尽 力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 之间会讨论、合作。
又如在学习“小数点”数学知识 期间,教师可以设定“企业会计”的 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学生钻研带小数 点的数字, 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发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间的关联性。
同时,教师要在小学数学项目化 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 式探索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概 率与统计”板块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超市的售货员,做 好面包、牛奶的整理和分类,让学生 用图表、文字的形式进行统计,做好 数据信息的反馈,初步锻炼学生的数 据统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提升学 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质。
(五)设定综合项目,自主解决 问题
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设定综合项目,引导学生自主 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更多 的学习经验、技巧,为之后运用数学 理论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教 师要设定数学研究项目,以此激发学 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再让学生是数 学课堂中的“观众”,而是成为数学 课堂中的重要参与者。
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数学 理论知识期间,教师要改变以往直接 在板书中呈现圆周长概念、公式的状 况,通过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学生通 过自身努力钻研知识。如教师可以设 定“赛场上的怪事”项目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教师 要先为学生讲一个有关体育运动的故 事: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需要站 在 200 米起跑线,耐心等待发令的枪 声,但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并不处于 同一条起跑线上。”然后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围绕项目学习内容展开思考: “你认为起跑线的位置合理、公平 吗? ”之后给予学生更多思索、合作 学习的空间。通过趣味导入,教师再 为学生讲解有关“圆的周长”数学知 识,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 题, 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发散思维, 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 以设定一个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学习 项目中思考、探究,如“如何计算硬 币的周长?如何计算直径 50 米的圆形花园的周长? ”通过项目以及问题 的引导,让学生巩固、复习圆周长的 计算公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 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 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高阶 思维,促使学生自主运用、探究数学 知识,把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项目实 践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论 证、方案策划、优化反思中,更为全 面、系统地掌握数学教材知识,锻炼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化、 全面化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 莉 , 袁 晓 萍 . 基 于 学 术 性探究的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 施 —— 以小学数学“校园数据地 图”项目化学习为例 [J]. 上海教育科 研 ,2021(01):83-87+9.
[2] 陈益 . 项目统整视野下班本课 程的美第奇效应—— 以三年级班本课 程《奔跑吧,小鸡》为例 [J]. 基础教 育课程 ,2018(05):31-37.
[3] 顾湉恬 , 金柳 . 数学教学中 融合 STEAM 教育的研究——基于学生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J]. 教育观 察 ,2021(11):87-89.
[4] 吴丹 , 化希鹏 . 基于学习素 养的 PBL 模式在中职 VB 程序设计教 学中的应用探索 [J]. 职业教育 ( 中旬 刊 ),2019(10):66-69.
[5] 史哲宇 , 钱立凯 .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策略研 究—— 基 于 STEAM 教 育 [J] . 曲靖 师 范学院学报 ,2020(03):20-23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