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发展规划实施的价值,然后分析了 高校发展规划实施的困境,最后论述了高 校发展规划实施困境的纾解策略,包括高度重视,集中力量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扎扎实实推进规 划实施;优化流程,不断完善规划实施体制机制。
关键词:发展规划,顶层设计,高校
高校发展规划是一项具有整体性、长期性的战略 规划,是高校在一定时段内发展诸要素的综合规划和 战略布局的体现,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航标 。但在具 体实践中, 一些高校在发展规划的实施上存在偏差。 “重规划、轻实施”是很多高校发展规划的常见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顶层设计的权威性和社会公 信力 。作为高校的发展蓝图,没有科学的理念指引和 强有力的实施,任何规划决策都是纸上谈兵[1]。高校发 展规划实施的核心要义在于发挥战略导向作用,实现 学校的战略性、长远目标,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 量发展。
笔者查阅近几年关于大学战略规划编制及实施 的相关文献发现,周光礼[2]认为,战略规划是通过程序 化的工作来做决策并付诸行动。编制战略规划首先要 明确战略思想,厘清高校的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办学 规模、学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并进行组织和管 理创新。张端鸿等[3] 以某大学为研究案例,认为历经多 个五年规划,大学战略规划编制思路模式已相对成熟 稳定,主要继承以往的编制经验,对标国家教育事业 发展规划进行本校规划文本编制,并凭借规划之下的 权力资源再分配完成大学内部治理行为范式的转变。 王鹏[4]认为在高校内部治理中,战略规划“变形”或失 控的原因在于大学战略规划主体治理能力面临合法 性危机,规划制定的实践层面存在失误,规划执行存 在治理结构上的偏差。辛颖等[5]认为,国内大学发展定 位缺乏特色,阶段性定位不明晰,主要原因是在编制 规划时, 大学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以主观研判为主,缺 乏严谨科学的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略规划 文本的合理性、权威性,以及实施的效力 。王凤臣[6]认 为高校发展规划实施要以重点任务为抓手,以监督为关键,以评估为补充 。徐梦佳[7]认为,很多高校的战略 规划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大学战略规划要达到 理想的实施效果,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广泛 参与 。下面本文拟在阐述高校发展规划实施价值的基 础上,通过分析高校发展规划实施面临的困境,尝试 提出具体的纾解策略。
一、高校发展规划实施的价值
(一)发展规划实施是发挥战略导向作用的有效 途径
在高校发展历程中,编制五年发展规划已成为工 作惯例 。客观来说,很多高校更注重规划的制定,而轻 视规划的实施,一旦形成了规划的文本,审核通过,就 将其束之高阁,不考虑下一 步的实施 、调整、评估工 作 。只有重视高校发展规划,强调规划的实施“过程”, 才能真正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 现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 贡献[8]。
(二)发展规划实施是检验规划科学与否的重要 标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 “路线图”和“时间表”,发展规划是高校内部治理的重 要依据。高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 各个方面,与师生密切相关。“正确的规划方案要成为 现实,必须依靠有效的执行,不执行,再好的规划方案 也只能是空文,再好的发展目标也无法实现。”换言 之,发展规划能否有效地实施,关系着规划的规范性、 权威性和合法性, 关系着能否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强 化高校自主办学意识与能力 。只有构建起目标明晰、 权责清晰、激励相容、科学合理的规划治理体系,才能 进一步彰显顶层设计的制度优势, 释放制度效能,进而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这一点上 来说,发展规划实施是检验规划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 标准[9]。
(三)发展规划实施是凝心聚力、提神振气的内在 驱动力
高校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凝心聚力绘蓝图”,实施 规划就是“勇毅前行谱新篇”的过程。高校发展规划的 编制是学校师生利益共同体相互作用、形成共识的结 果,既有助于拓展和整合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也有 助于师生、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的改革发展,还有助 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高校发展规划为优化顶层设 计、凝聚各方力量、精准分析问题、实现学校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按照编制的发展规划合理有 序推进,能够体现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激励全校师 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努力奋斗,从而保证学校主体目标 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进发展规划实施,是凝 心聚力谋发展的内在驱动。
二、高校发展规划实施的困境
(一) 问题表现
1.缺乏顶层设计,规划本身存在缺陷。教育事业科 学发展要有顶层设计,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也需要做好 顶层设计,即确定办学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办学定位、 办学思路等,这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建设 这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的根本问题。顶层设计是学校工作的行动纲领,影 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未来长远发展 。当前,高 校发展规划编制缺乏顶层设计主要表现在规划缺乏 具有总体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体系,缺乏 自下而上的广泛讨论和意见征集, 对内办学定位趋 同,缺少个性,对外迎合学科评估等,导致办学理念、 发展愿景和育人目标界定不清晰,难以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理解和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规划的 权威性,影响了规划实施效果。
2.重规划轻实施,规划作用难以发挥。很多高校编 制完发展规划之后,规划文本与大学实际发展不存在 关系,没有对大学发展产生实质影响,更难以满足师 生心中的期盼 。究其原因,是高校“重规划文本编制, 而轻具体实施”, 即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之间脱节或 变样走形导致规划引领作用难以发挥 。刘献君教授[10] 认为,“战略规划是行动前部署力量,战略实施则是在 行动中管理和运用力量 …… 战略规划中需要协调的 是少数人,战略实施则要协调全体师生的力量”。但现实情况是, 有的高校既没有明确的规划实施安排,也 没有进行检查评估, 更谈不上建立规划实施问责机 制。这样一来,规划既不能对相关主体产生影响,也得 不到师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意味着规划不具 有实际效力[11]。
3.制度建设滞后,实施机制不够完善 。从现实情况 来看,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战略规划 实施主要由学校行政人员承担,他们既是规划的实施 者,也是规划的主要目标群体 。因此,规划实施人员在 推进规划实施过程中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有选择 性地实施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文本的效 力[12]。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与其学院之间的职责权限界 定不够明晰,学校层面的权力过于集中,政策实施调 控力度比较大, 而学院的自主权限就相对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了发展规划的实施 。囿于高校内部治理体制 的缺陷, 很多高校的战略规划实施机制不够健全,如 缺少高校内部治理问责机制, 规划实施的责任机制、 监督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最终导致规划的实施约束 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
(二)成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上缺乏对规划的重视,观念有待转变。 编制高校发展规划, 是落实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纲要的迫切需要, 对于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高校发展规划实施的效果是衡量高校管理 水平和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然而一些高校在 思想上对发展规划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编制规 划的内驱力不足 。具体表现如下:一些高校对国家教 育事业发展规划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握不深 、不 透,与学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没有 完全做到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 引领规划编制; 一些高校在编制规划前没有针对学 校改革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更多侧 重于重点职能部门 、主要院系和重大事项落实情况 的调研,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编制规划的参 考价值和指导性不强,进而影响了规划的编制;一些 高校管理层对高等教育规律缺乏深入的研究, 对学 校的办学理念和长远目标理解得不透彻, 依赖于已 有经验和传统思维惯性办学,盲目跟风,导致发展趋 同,缺乏特色,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 实施效果[13];一些高校对上一轮的发展规划实施效果 评估总结不够,分析得不够透彻,害怕出错,缺乏创 新精神, 未能将上一轮的规划与即将编制的规划有效衔接,未能“一张蓝图干到底”。
2.发展规划实施缺乏组织基础和协调衔接 。对于 高校来说,发展规划的实施非常重要 。但从高校内部 管理组织架构来看,有的高校发展规划职能挂靠在学 校职能部门或研究机构,没有独立建制;有的发展规 划机构属于临时性部门,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缺乏延 续性和承接性,且缺乏稳定的组织保障[14]。从高校发展 规划的编制主体来看,规划编制主体过多,且涉及的 职能部门、主要院系之间缺乏横向衔接和有效的规划 协调机制,总体规划、分规划及专项规划之间的内容 存在“脱节”“多头”甚至“冲突”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规划的编制效率和实施效果。从高校发展规 划体系来看,高校各类发展规划缺乏一个能够由“顶 层规划”统筹领衔的规划体系,从而把各种规划有机 地统一在“一本总规”和“一张蓝图”上,形成学校改革 发展的总牵引 。如果能够抓好这项工作,那么就能抓 住高校工作的关键 。在“一张蓝图”的基础上,可逐步 建立起目标明晰、职责界限清晰的规划体系,以及高 效权威、良性互动的规划协调机制,从而确保实现“多 规合一 ”。
3.规划实施体制机制不完善,未能形成合力。“ 一 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高校改革发展蓝图和行动 纲领,高校发展规划囿于实施体制机制不完善,未能 形成健全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规划实施的合力作 用发挥得不明显,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实施 效果 。从体制机制上来看,目前高校制定的发展总体 规划、专项规划、分规划等均有章可循,但中长期发 展规划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 实施效力还有待进一 步验证,这影响了规划实施效果 。有的高校存在领导 换届后随意调整甚至否认之前规划思路的问题,各 种规划实施缺乏良好的衔接协调机制, 这在一定程 度上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 。从规划实施流程来看,很 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规划,轻实施”的问题, 对已编制的规划没有建立起“责任分工、中期考评、 反馈调整”的工作流程闭环,不能及时反映出中长期 规划的执行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也没有根据外部环 境的变化和学校的发展实际对已定的办学目标、任 务举措作出调整和完善 。此外,规划的相关考核评估 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 这成为影响规划合法性和权 威性的因素之一 。很多规划指标涉及多个职能部门 院系,对此,谁牵头?谁负责?如何界定任务职责? 如 何协调矛盾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这是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三、高校发展规划实施困境的纾解策略
(一)高度重视,集中力量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原本是工程学的专业术语,意思是统揽 全局,考虑项目各个层次和要素,在最高层次上找到 问题的解决办法,引入高校发展规划领域,意在高校 管理层要做好规划的统筹谋划部署[15]。
高校发展规划通过审核, 面向社会正式发布后, 一是要明确推进发展规划实施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 还是一种管理模式 。作为学校领导层,要集思广益做 好顶层设计,“上有高度,下接地气”,实现从战略规划 到战略管理的职能转变,扭转过去凭传统思维惯性和 经验推进工作的无序管理状况,建立具有战略性和前 瞻性的顶层设计体系,对学校发展规划做出总体规划 和部署 。二是高校要认识到规划文本的重要性,将发 展规划作为学校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新加坡国立大 学教授郑永年认为,“顶层设计就是要 自上而下进 行”。高校要把管理层的安排部署统一到规划的实施 上,确保规划实施工作的严肃性 。三是高校要善于在 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士气, 赢得师生的广泛认同、理解和支持,为规划实施打下 坚实的群众基础,从而助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16]。
(二)统筹协调,扎扎实实推进规划实施
组织发展理论认为,组织发展是组织自我更新完 善的动态持续过程,在组织中,成员通过分析组织偏 差并找出解决办法,可促使组织更好地发展 。该理论 强调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团体协作和人际关系的协 调处理,以加速组织更新进程。
依据组织发展理论,高校推进发展规划实施的目 的是促进大学与环境更好地协调发展。规划是行动的 纲领,规划实施要有稳定的组织作为保障 。高校在统 筹推进发展规划落实进程中,要建立起高效得力的行 政指挥系统,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确保规划实施平稳 有序地推进。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好必要的宏观 管理指导功能 。其要指导高校科学合理地实施规划, 鼓励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避免高校因同质化而引 发恶性竞争,导致背离编制规划的初衷 。二是高校在 规划实施过程中要适时做出战术性调整。规划不能是 静止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要把握自身所处的 环境和发展态势,不断优化并完善规划细节,最大限 度地契合学校发展实际,发挥发展规划的目标引领和 任务驱动作用, 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是高校要把握好组织的复杂性特征,逐步建立健全 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高校可以尝试邀请校外的规 划专家参与学校规划实施工作,借助外力共同做好学 校的规划落实工作。
(三)优化流程,不断完善规划实施体制机制
高校内部治理问责机制还不够健全,规划实施的 责任机制、监督考核评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这导致 规划的实施约束流于形式 。鉴于此,高校要建立健全 不同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及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和问 责机制,从而扎实推动规划实施,确保规划的目标任 务按时完成。
高校要优化流程, 不断完善规划实施体制机制,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格落实规划实施 责任 。高校要结合发展规划文本中确定的约束性指 标,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并及时进行引导 和督促,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同时,分规划和 专项规划要依照总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 进一步分解成年度计划指标体系,并合理安排年度重 点任务清单 。二是做好规划实施监测考评 。高校要定 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 如中期考评、年 度考评,并将考评情况提交给校长办公会议、党委常 委会或专门议事机构(领导小组) 审议,同时面向社会 公开规划实施情况,接受办学利益相关者监督 。具体 而言,可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职能部门、学院领导班 子年度绩效考核,以提高规划实施效力 。三是建设规 划实施信息平台 。高校要建设规划综合数据库,将总 体规划、分规划、专项规划相关指标在数据库中进行 整合分类,深度分析挖掘大数据背后的信息,促进校 内各部门间信息共享, 为其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发挥好规划数据的统筹管理作用[17]。
四、结语
乔治·凯勒在 20 世纪 80 年代著有《大学战略与 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一书,其主要阐述了美 国大学战略管理的经典做法:大学与社会外界变化保 持一致,甚至引领社会发展,校领导与教师积极配合, 规划文本与战略行动有效衔接[18]。因此,积极推进高校 发展规划实施,除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监督约 束,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凝聚实施发展规划的 合力 。发展规划的编制是一个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 过程 。 同样,发展规划的实施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等 多方力量的参与,要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支持学校改 革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践行规划宏伟蓝图的合力 。二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及差异。 每一所高校的历史渊源、学科设置、师资队伍、教职工 情况及办学特色各不相同,遇到的问题或挑战也不尽 相同,战略规划也应“因校而异”,突显个性化的发展 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即要实现错 位竞争,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三是以文化为引领涵 养发展之魂 。文化是大学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 引领大学发展的底蕴和灵魂。高校要凝聚长期办学过 程中积累下来的,且得到师生广泛认同的行为理念和 价值模式, 作为推进大学发展规划实施的内在动力 源,以文化积淀铸就大学发展之魂,从而不断提升学 校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魏峰.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问题审视与改进之道[J]. 中国教育学 刊,2017(11):59-64.
[2] 周光礼. 中国大学的战略与规划:理论框架与行动框架[J].大学教 育科学,2020(2):10- 18.
[3] 张端鸿, 陈孙延,蔡三发. 治理转型: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范 式演进:以 A 大学“十四五”规划为例[J]. 复旦教育论坛,2021.19(4): 30-36.
[4] 王鹏.高校治理视域中的大学战略规划变形及其矫正[J].现代教 育管理,2021(5):38-43.
[5] 辛颖,李兴业,段戴平,等.新时代高校如何找准发展定位:基于兰 州大学“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J].高等理科教育,2021 (5):59-65.
[6] 王凤臣.高等院校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简析:以东北农业大 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4):64-69.
[7] 徐梦佳.大学战略规划实施效果案例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2021.
[8] 别敦荣.大学战略规划的若干基本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科学版),2020.22(1):1- 11.
[9] 邬大光.大学的“引领”[J].高等理科教育,2021(6):3.
[10] 刘献君.大学战略规划中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J].高等教育研 究,2020.41(7):44-48.
[11] 赵立莹.大学战略规划效力提升:规划与评估的融合[J]. 中国高 教研究,2017(3):45-48.
[12] 宣勇.高等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源头治理[J]. 高等理 科教育,2020(1):7-9.
[13] 邬大光.大学的“制度+”[J].高等理科教育,2022(1):3.
[14] 陈斌.我国高校战略发展困境及其破解[J].现代教育管理,2015 (5):22-26.
[15] 李超平,徐世勇.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 60 个理论[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9.
[16] 别敦荣 .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青岛大学案例研 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91-95.130.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 13)[2022-04-08].http:// 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18] 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M].别敦 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