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的误区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8 15:30: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专家或者软件厂商销售提出“顶层设计”的建设思路。而这类建设思路通常是强调“一把手”工程,强调信息中心强势介入,目的是建设一种理想化的智慧校园。然而,理论与实际通常多有差池,下面主要分析这类建设思路中的存在的一些误区。

关键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误区

本文引用格式:吴浩.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的误区[J].教育现代化,2019,6(22):254-256.

Misunderstanding of“Top Design”of Smart Campus

WU H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oom,Information Technology Room,chongqing,China)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mart campus,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 experts or software manufacturers who put forward the“top-level design”construction ideas.This kind of construction idea usually emphasizes“top management”project and strong intervention of information center to build an idealized intelligent campus.However,theory and practice are often differen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kind of ideas in the existence of some misunderstandings.

Keywords:Smart campus;The top design

        2018年6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最新公布了国家标准文件《智慧校园总体架构》GBT36342-2018,对于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及建设进行了明确规范。这无疑是给本就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添了一把火,又画了一个圈。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智慧校园本身应该是一个可供讨论的、可扩展的概念。智慧校园究竟“智慧”到什么程度是随同新技术的不断发明应用进而不断推进,“智慧”可以进行自我迭代的一个过程。

        但是“万丈高楼从地起”,无论智慧校园建成什么样,都离不开起初的设计规划。每个学校的基础情况各有不同,信息化发展进程也一定有差异。因此,硬性的寻求一种标准化的建设模式,必然是不太可行,即便是可行,也是要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出现了很种建设模式与建设思路,在这些建设模式、思路中,“顶层设计”这个词常常在各种会议、汇报中被提及。这种建设模式、思路通常是着重强调智慧校园是“一把手”工程、强调信息中心在业务上强势介入智慧校园的建设。那么这种建设模式、思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效果是否真的如会议报告中说的那样有效?这种建设思路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先从“顶层设计”这个概念开始分析。

\

 
一顶层设计概念源于工程技术

       “顶层设计”源于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在中国,“顶层设计”现已成为一个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的名词,在建筑、艺术、工程、经济方面都有使用,对其概念的理解也略有不同。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顶层设计”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五年规划,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智慧校园”概念是浙江大学在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同一时期两个曝光率较高的词语就自然的碰撞到了一起,但凡智慧校园的方案设计,无一不提到“顶层设计”。

二 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的建设思路

        那么顶层设计在智慧校园中起到什么作用?一般认为,顶层设计是推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保证[1]。当前流行的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思路一般都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的迅速发展与日益成熟,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从管理型的数字校园向智能、服务型的智慧校园转变。全面信息化就需要从学校的视角出发,站在整体的高度,充分考虑未来新需求,利用新技术,规划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路线图。顶层设计从学校整体工作入手,服务各个业务领域。围绕学校的业务域,对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2]。

       在这样一种建设思维模式下,要达到预想设计中的实施效果,就自然需要学校的“一把手”亲自关注并推动进行信息化建设。否则,在信息资源统一融合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阻力,就没办法继续推动进行。学校顶层设计的建设思想就无法传导到每个业务子系统,结果就达不到顶层设计的效果。

         同时,目前智慧校园的方案特别强调信息融合,当所有信息系统都要融合的时候,学校信息中心必然被推向前台,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大军中最主力的队伍。从项目的设计到具体实施、后期维护、数据的分析都集中到信息中心。这就考验信息中心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符合“一把手”对学校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的要求,一旦信息中心能力不足,例如人手不够、数据中心不能满足信息化需求等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智慧校园建设敷衍了事,数据融合只是表面上的融合,并没有达到顶层设计时的规划目标。

三 顶层设计思路在实际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中,整个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流程通常并不是按照“顶层设计”思路中的从上往下,统一数据标准这样进行的。

       一种情况,因为“顶层设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个性化的考虑比较少。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各种思维新颖的信息化产品如潮水一样涌入社会。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化产品,作为学校的业务部门,很难从标准信息化产品中寻求满意的符合需求的产品。那么这种时候,通常就会有业务单位为了解决本单位实际问题,信息化建设脱离学校整体设计考虑,采用一些更符合自身场景的信息化产品,从而将其业务剥离出智慧校园整体框架,造成信息孤岛。如果学校进行强推,那么强推的系统通常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投入大量经费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权限管理分配不善,导致信息系统重复建设。有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门禁”系统。人最自然的思想是“自家门的钥匙自家管”,而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打破了这样的自然思维,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学校门禁系统通常不会遵守“顶层设计”思路进行统建统管。很多学校都有多套门禁系统,且都是独立运行的。产生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建设者的问题,而是顶层设计对技术考虑远远大于了对人性的研究。而解决人性自然思维带来的问题,并不是智慧校园这个技术系统能解决的。

         因此,在智慧校园做总体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例如社会环境、人文素养、地理空间等因素,切勿照搬照抄其他成功案例,放低心态,以务实、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以协商的方式做智慧校园总体设计规划。

四 智慧校园建设中应当避免踩的“坑”

       第一种坑,调研需求不明确,过分强调建设,却轻应用、轻维护、轻绩效。对“核心需求”掌握不到位,投资建设了大量信息系统,结果却并未对实际业务产生良好的绩效推动,有些信息系统反而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

       第二种坑,盲目的追求大品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职能部门对市场掌握不熟悉,对业务需求不明确,辨硬件设施或软件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适用性与应用效果存在难度。而多数学校在无法判断效果时,往往采用产品公司提供的效果进行选型对比,盲目的采用“大车拉小车”的方式,认为通过大品牌全功能的覆盖需求,总能达到建设目的[3]。这样做的后果通常是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付出了太多机会成本。例如,A高校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无线网络的连接,花费300万购买了某大品牌的无线网套装。后期使用中,大量功能并没有用上。而B高校仅仅用了100万购买某二线品牌的设备,就达到了与A高校同样的应用效果,所购买的功能均能得到有效利用。

         第三种坑,重视软件建设,忽视了基础硬件条件的提前部署。在这里面特别要主要主干光缆与数据中心。随着技术进步,信息系统越来越消耗网络带宽,越来越占用计算、存储资源。如果智慧校园建设初期,不考虑基础设施的改扩建,到后期一定会遇到因为基础设施条件不够,拖累了整个智慧校园建设成果的问题。

          第四种坑,忽视数据安全与法规伦理。智慧校园建设到一定程度,必然是融合了全校各种信息系统的业务,存储了大量数据。首先,在这时候就需要对数据价值进行评估分类,对一些重要的数据需要进行剥离加密处理,否则一旦出现网络安全事件,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其次,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法律法规与学术伦理,不要出现侵犯隐私、人权、版权,甚至违背伦理的研究。

\

 
五 结束语

        2018年6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最新公布了国家标准文件《智慧校园总体架构》GBT36342-2018,对于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及建设进行了明确规范。智慧校园虽然经过这几年快速的发展,但其定义、内涵目前尚在不能完全统一意见,但其以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将校园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进行高度整合,提供快速、准确和灵活的信息化服务,使师生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智慧校园本身应该是一个可供讨论的、可扩展的概念。智慧校园究竟“智慧”到什么程度是随同新技术的不断发明应用进而不断推进,“智慧”可以进行自我迭代的一个过程。

         但是,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职能部门一定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的采取历史经验。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切实调研充分,建设模式一定要“接地气”,不可盲目的认为通过行政手段或者技术集中的方式就能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要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进行全盘考虑。同时智慧校园是一个新兴产物,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法律法规、道德伦理方面是否考虑不周全,建议在智慧校园的实施过程中,聘请相关安全、法律、伦理方面专家进行项目评估。因此,在智慧校园做总体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例如社会环境、人文素养、地理空间等因素,切勿照搬照抄其他成功案例,放低心态,以务实、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以协商的方式做智慧校园总体设计规划。

参考文献

[1]上海公安学院智慧公安研究课题组.智慧公安背景下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8(5):33-44.
[2]常青,杨武健,龚景兴.智慧图书馆建设误区与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9):13-18.
[3]徐晖,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19-121.
[4]李有增,钊剑,周全.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大学智慧校园建设[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9):63-66.
[5]张克龙.建设智慧校园的实践行动[J].教学与管理,2018(22):14-16.
[6]刘三星.基于中职学校顶层设计的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7):217-220.
[7]李有增,周全,钊剑.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12-117
[8]黄科.智慧校园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7(23):68-69.
[9]程南清.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建设方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3):119-124.
[10]高建君.智慧校园“智慧”何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4):74-75.
[11]徐青山,张建华,杨立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以“智慧北航”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2):112-118.
[12]曾娟.智慧校园背景下XT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6.
[13]胡钦太.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智慧校园驱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2016(3):19-20.
[14]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3):64-69.
[15]叶家敏.中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60-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