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接着说明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师资队伍
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对学校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要关注教学成果、教学质量,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当前,中学生普遍需要面对较大的课业压力,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较大情绪波动,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需要学校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关注学生心理,调整教育方针,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联系实际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十分必要。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采取特定心理教育方法、手段,尊重学生发展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较好地应对生活、学习中的一些难题,进而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当代中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内容[1]。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均快速发展的阶段,要面对多方面的青春期问题,再加上性格敏感,很容易产生多样情绪。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与教育下规范三观。基于此,教师要较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方式,缓解学生可能面临的诸多困惑,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第二,符合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当前,国家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人才,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均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获得更多关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普遍认为应将知识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心理教育,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在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时,通常会出现消极、负面心态,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对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可较好地促进中学教育变革,为培养身心健全、思想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第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其身心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是否安定与和谐。和谐不仅要求自身和谐,还要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只有相互统一,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形成,同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这样在进入社会后,其能始终拥有积极、乐观、善良等高尚品质,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3]。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中学生正处于由儿童过渡到成年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发育较为迅速,一时间很难完全适应这些变化,加之环境因素影响,最终引起心理健康问题。从当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压力较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与压力有着密切关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生通常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再加上家庭、社会、学习等的额外施压,每天都处于较为疲劳的状态,若是无法较好地排遣压力,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加重心理负担,危害身心健康[4]。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需求,其普遍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额外束缚,具体表现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学习、生活多以个人为中心,无法较好地处理同学间的一些矛盾,在与家长、教师沟通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这一因素影响,出现难以沟通、焦虑等情况[5]。长此以往,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会呈现明显不协调的情况,继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这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及时疏导并解决。
(三)缺乏自信心
青春期,学生思想、心理、生理等均处于持续发育状态,当面临一些成人问题时,就会出现认知偏差,尤其是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进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这其实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身处困境时仍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然而从目前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应予以重视,具体如下。
(一)教育过程轻视学生主体
新课标、素质教育均明确指出,应当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任何课程都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围绕学生制定各项教学方案,以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目前,大多数中学均有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6]。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情况,即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意见、观点、进度设计教学方案,未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还有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学内容均基于PPT进行讲授,没有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二)课程内容过于简单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团体式的心理健康课程能解决学生共性心理问题,却无法解决其存在的个别心理问题。通常情况下,学校会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一些与心理学相关的简单知识,旨在让学生学会应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但这种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部分中学虽然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由于心理教师不专业,很难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7]。另外,心理健康课程的考核标准与其他常规课程相同,以分数为衡量标准,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与初衷,因此难以较好地发挥作用。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即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职业素养,以及良好的个人认知意识,这样才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目前中学心理师资情况来看,有近一半的教师并非专业出身,而是在进入学校后,根据学校安排,简单学习有关心理知识、技能后,再担任心理教师这一职位的。同时,部分专业出身教师对国家政策缺少了解,再加上缺乏经验,实践能力薄弱,职业素养较低,最终影响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无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这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四)家长缺乏足够重视
家庭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学生的课业压力不仅来自学校,还来自家庭,若是家长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个人情感,就极有可能引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本身较为叛逆,情感波动较大,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较大。然而大多数家长普遍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足够重视,即使发现学生存在反常行为,也容易忽视心理层面因素,导致学生的负面情绪长时间无法得到疏导,最终引起心理问题。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中学既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呈现出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发展特点,使得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此,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多重原因导致的,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鉴于此,学校、家长必须共同给予关注,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干预,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一)转变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必须保证教育观念正确,将心理健康课程放在与其他课程并重的位置,而不是只考虑升学率、学生成绩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接受最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第一,学校管理者应意识到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作用,为课程教学提供充裕时间,严禁出现挤占课程的情况,同时加大管理力度,要求所有任课教师端正自身态度,课上认真解答学生问题,给予学生关心与爱护,同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完成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知识讲解,这样是无法让中学生较好地理解抽象知识的,且课堂如果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心理教师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中学生课上表现出的状态、学习成果、知识理解程度等,制定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灵活性[8]。比如,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可以先立足课程内容选择一些较为有趣的心理测试,借此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心理测试,而后再进行针对性讲解。为保证学生隐私,教师可以将测试结果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挑选出来,联系知识点、真实发生案例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又能将知识教学与生活经验、案例相互联系,以深化学生理解,打造高效课堂。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学生较好地规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客观的良好心态,从而较好地适应现下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一目的决定了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以学生为主,除了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还应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课程设计,以培养中学生积极情绪与人格特质,同时较好地保证内容多样性,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而且当发现学生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时,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能够第一时间与教师沟通、交流。为此,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安排专业教师,为学生解答问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后,可以及时到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咨询,接受专业的帮助,以消除自身的不良心理。此外,心理健康咨询室可以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融通,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出努力。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学校不仅应在课程上做出优化调整,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利用校园名人雕像、名人名言、校风校训、宣传栏标语等,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
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心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同时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与经验,这样才能较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并给予学生科学指导。为培养优秀的心理教师,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在招聘时,优先录用相关专业毕业且具有一定资格证书的优秀大学生,同时在正式开始工作前,应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保证其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并存。②对于现有的心理教师,学校应定期开展培训,主要目的是让心理教师不断提高个人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累积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综合水平,从而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非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学校应通过系统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资格证书的方式,提高其综合能力,使其较好地适应学校心理教师这一工作岗位。③各个工作岗位之间应加强互动、沟通、交流,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这样可以更好为学生讲解课程知识。④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即为了了解每一位心理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学校可从多个层面加强教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接下来的培训方案,以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9]。
(四)改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生活的重要场所,需要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家校联合、互动。首先,家长应起到榜样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中学生的性格、思想观念,若是家长情绪易怒、容易激动,学生的情绪、心理健康状态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中学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自身行为对中学生的影响,促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其次,学校应针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学生评价标准已经无法较好地衡量当前的优秀人才,再加上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家长的教学观点与认知也要与时俱进,学会以动态视角看待中学生成长。这就要求中学应充分考虑到家长的时间问题,做好统计工作,而后安排统一时间,为家长科普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家长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并对此进行大力挖掘,最终促使中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10]。最后,学校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导者,应发挥自身重要作用。为了较好地协调中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中学可定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使家长在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其闪光点,不再单纯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是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多元发展,并在今后积极与学校互动、沟通,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虽然现如今我国已出台相关教育政策,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问题成因较为复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举措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如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育过程轻视学生主体、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家长缺乏足够重视等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育。因此,在今后发展中,学校应通过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改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贤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9(65):1-2.
[2]佟思恩.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汉字文化,2019(4):156-157.
[3]谢心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渊(小学版),2020(1):850-851.
[4]鲁珊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挫折教育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11):90-91.
[5]沈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21,28(6):538.
[6]杨证淤.探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南北桥,2020(15):191.
[7]王漫漫.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21):76-77.
[8]冯文廷.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2):451.
[9]叶梦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问题及家校共育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2(14):1-3.
[10]刘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科幻画报,2020(8):2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