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17 00:45: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通过政策文本解读与实证数据分析,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安全能力、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测评结果显示,样本区域中学生的安全素养总体状况处于及格水平,其中安全意识表现较好,安全知识接近及格水平,安全能力表现较差,男生、农村中学生和民办学校中学生的安全素养总体水平低于女生、非农村中学生和公立学校中学生的总体水平。在培养中学生安全素养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安全教育的系统性; 关注性别差异,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注重安全能力提升,提高安全演练的实效性; 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关键词] 中学生; 安全素养; 指标构建; 实证数据
 
公民安全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公民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其安全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重视学生安全素养及其培养,是国际社会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如俄罗斯将学生安全教育上升到国家课程层面,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1],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水平; 日本政府立法建制, 颁布系列法律以确保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2];  美国制定国家健康教育学习标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的必要知识和技能[3]。

\
 
自 21 世纪以来,学生安全素养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 年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 指出,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4]2016 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健康生活作为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要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珍爱生命旨在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5]2017 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把尊重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从小根植在学生心中。[6]显然,构建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学生安全素养测评,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学生安全素养状况,进一步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和学生安全素养水平。
 
一、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安全素养是指人们为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或灾害而形成的内在品质和能力的总和。学生安全素养指向学生的终身安全能力,是学生为预防、应对与处置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事件而形成的综合品质。《纲要》明确指出,要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 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评价的重点应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4]。基于上述认识,依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学术文本,本研究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三个维度出发,设置题项,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安全素养测评的各个二级指标,构建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

( 一) 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他人意识

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意识” 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个体自觉认识、体验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总和。安全意识是指个体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安全认知或认识,即个体对生活中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害的客观事物或事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反映。在安全意识维度,本研究共设置了 11 个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进行测评。通过对量表的分析,剔除测量效果不良的指标,保留 6 项指标。因子分析结果显示,6 项指标聚合为两个维度。参照 《纲要》等要求,将因子分析的两个维度分别命名为 “自我保护意识” 和 “保护他人意识”。
 
( 二) 安全知识: 法律知识和公共安全知识
 
知识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8]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约翰·罗伯特·安德森 ( John Robert An- derson) 根据知识的性质,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即 “描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原因。本部分侧重考察有关安全的陈述性知识,回答 “是什么” 的问题。
 
共设置 14 个题项对中学生的安全知识进行测评。剔除测量效果不佳的题项,最终保留 7 个题项。进一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7 个题项聚合为两个维度。《纲要》指出,公共安全教育分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大模块,重点是帮助、引导学生了解保护个体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4]。

此外,《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 教基 〔2007 〕10 号) 指出, 中学生应着重了解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其息息相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 要求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9]。依据中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相关政策要求,将因子分析聚合的两个维度分别命名为 “法律知识” 和 “公共安全知识”。
 
( 三) 安全能力: 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保证某种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10]安全能力是安全素养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内化后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应对安全问题时最重要的内在品质。在遭遇安全问题时,安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个体应对安全事件的水平。在安全能力维度,共设置 17 个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与试题两种形式进行测评。通过对测评数据的分析,剔除测量效果不佳的题项,最终保留 8 个题项。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8 个题项聚合为两个维度。参照《纲要》等要求,本研究将因子分析的两个维度分别命名为 “安全防范能力” 和 “应对处置能力”。各维度具体指标构建情况见表 1 ( 限于篇幅,每个二级指标选取 2 个题项进行说明) 。

\

\

二、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运用
 
运用上述指标体系,采用目的性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选取山西省 4 个地市 7 个县( 区) 的 19 所学校,对中学生安全素养现状进行测评。测评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共发放测评问卷 3172 份,回收 3170 份,回收率为 99. 94% 。经过问卷检核与筛查,剔除无效问卷 52 份,有效问卷共计 3118 份,有效率为 98. 36% 。

其中,城区中学生占 50. 77% ,乡镇中学生占 16. 93% ,农村中学生占 32. 03% ; 公立学校中学生占 74. 73% , 民办学校中学生占 25. 27% ; 男生占 51. 28% ,女生占 48. 69% ; 独生子女占 25. 40% ,非独生子女占 74. 53% 。在此基础上,运用 SPSS22. 0 对测评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样本区域中学生安全素养总体状况进行描述; 通过差异性检验分析中学生安全素养的人群特征; 通过回归分析揭示安全素养各维度的内部关系。最后,结合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呈现中学生安全素养的内部结构特征。
 
( 一) 中学生安全素养总体状况
 
为了直观呈现中学生安全素养状况,将各维度的因子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具体方式为: ( 因子得分 - 最小值) / ( 最大值 - 最小值) 。测评结果显示,样本区域中学生安全素养整体处于及格水平,平均得分为 63. 31。但是,安全素养各维度内部差异较大 ( 见图 1) 。

\
 
由图 1 所呈现的中学生安全素养各维度得分显示,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处于较高水平,安全知识未达到及格水平,安全能力最差,各维度内部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安全意识平均得分为 77. 28,表现较好。其中,自我保护意识平均得分 71. 18,保护他人意识平均得分68. 47。第二,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 54. 01,接近及格水平。其中,法律知识平均得分 75. 52,表现较好; 但公共安全知识的平均得分仅为 21. 94,直接影响了安全知识的平均得分。第三,安全能力水平较低,平均得分仅为 38. 38。其中,应对处置能力最差,平均得分仅为 21. 35;  安全防范能力平均得分为 79. 93,表现较好。

( 二) 中学生安全素养的人群差异
 
本研究设置了有关人口学变量,用于检验不同人群的安全素养差异, 涉及性别、学校类型( 公立和民办) 、家庭现居地 ( 农村和非农村) 、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等。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学生安全素养在性别、学校类型和家庭现居地三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
 
总体看来,女生的安全素养水平高于男生 ( t = - 9. 409,df = 3115,p = 0. 000) ,农村中学生的安全素养水平低于非农村 ( 城市或乡镇) 学生( t = 1. 976,df = 3108,p = 0. 048) ,公立学校中学生的安全素养水平高于民办学校学生 ( t = 2. 474, df = 3116,p = 0. 013) 。其中,性别这一变量在中学生安全素养的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三个维度上的表现均好于男生。其中,在安全意识维度,女生平均得分 79. 82,男生平均得分 74. 86,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 t = - 8. 354,df = 3115,p = 0. 000) ; 在安全知识维度,女生平均得分 54. 32,男生平均得分 53. 72, 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 t = - 3. 112, df = 3115,p = 0. 002 ) ; 在安全能力维度,女生平均得分 39. 50,男生平均得分 37. 32,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 t = - 9. 099,df = 3115,p = 0. 000) 。
 
此外,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家庭现居地和学校类型两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 其一,非农村中学生平均得分为 77. 74,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的 76. 28 ( t = 2. 262,df = 3108, p =0. 024) ; 其二, 公立学校中学生平均得分为 78. 37,显著高于民办学校中学生的 74. 06 ( t = 6. 279,df = 3116,p = 0. 000) 。

(三)中学生安全素养内部结构特征

在对上述各维度水平进行差异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中学生安全素养各维度的重要程度 ( 依据各个维度对安全素养总体状况的解释率确定) ,对中学生安全素养内部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计算各维度对安全素养总体状况的解释率,将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作为自变量分别纳入回归方程,分析各自对安全素养的影响程度。回归结果显示,安全能力对安全素养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安全意识,最后是安全知识。三个回归方程的 R2 分别为 0. 619、0. 530 和0. 462。同时,将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各自的子维度分别纳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安全意识中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他人意识对中学生安全素养的解释贡献率大致相当,分别为 28% 和25% ; 安全知识中法律知识对于中学生安全素养的解释贡献率高于公共安全知识的贡献率,分别为 26. 80% 和 19. 60% ; 在安全能力方面,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对于中学生安全素养的解释贡献率差异最大,分别为 37% 和 25. 20% 。
 
结合中学生安全素养在各维度上的水平差异与重要程度,将各变量纳入坐标系中,以直观呈现中学生安全素养的内部结构特征。由图 3 可知, 相对于安全知识而言,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是安全素养中更为重要的部分。其中,安全能力的重要性程度最高。

各维度平均得分显示: 对于安全素养而言,最为重要的安全能力目前得分最低, 尽管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的重要性程度相差不大,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应对处置能力水平过低,直接制约了安全能力的总体水平; 重要程度一般的安全意识,目前得分较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他人意识得分,以及对总体的重要程度都较为均衡; 中学生的安全知识对于安全素养总体的贡献率以及目前的状况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公共安全知识是制约中学生安全素养总体水平的关键指标。

\

三、提高中学生安全素养的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部分尝试作出解释并提出提高中学生安全素养的对策建议。
 
( 一) 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安全教育的系统性
 
系统掌握安全基础知识,是中学生安全素养形成的基础。目前来看,中学生安全知识的主要短板在于公共安全知识,这与学校安全教育内容不完整、不全面,课程实施质量不高有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系统构建学生安全基础知识体系。其一, 扩充安全教育内容。针对目前中学生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社会安全和自然灾害防范,安全教育内容覆盖面较少等问题,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尤其应增加与中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内容,如预防校园欺凌、网络信息安全和心理健康等。

其二,丰富安全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可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共享性、开放性、灵活性、即时交互性等优势,利用微信、微博、QQ 群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全天候、跨时空, 联结学校、家长、学生和专家在线互动的安全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可通过组织情景剧、安全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感知,增强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可充分利用时间节点,特别是周末、节日、寒暑假前等,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其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公共安全知识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重视公共安全知识传播的灵活性和情境性,帮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认知安全,拓展学生的安全知识。
 
( 二) 关注性别差异,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对中学生安全素养的人群差异分析结果显示, 女生的安全素养水平要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安全素养水平不容乐观。女性通常被现代社会建构为 “弱势” 群体,而本研究恰恰呈现了相反的结果。其中原因可能包括: 一方面,女性的青春期相对于男性而言出现得更早,心理成熟度也高于同时期的男性。在中学阶段,女生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知度更加成熟,相应地,女生安全素养的整体水平普遍高于男生。另一方面,从社会建构的角度理解, 由于女性通常被认为面临更多的“风险”,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安全教育中,往往更加关注女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男生独特的身心发展与活动特征,在日常生活面临的 “意外风险” ( 如溺水等) 往往高于女生。因此,应立足于性别差异现状,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其一,在学校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因材施教”,结合青春期男女生的不同生理特点,开展有差别的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要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要对男生中法律意识淡薄、安全风险意识弱、暴力倾向相对严重、失范行为相对较多等现象予以充分关注,主动为其提供帮助与支持。其二,在家庭方面,男生往往和家长沟通较少,且青春期的男生比较叛逆,情绪波动比较大,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经常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其三, 在社会方面,公安、司法、妇联等部门要主动走进学校,与学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依据性别差异,做好心理健康、法律知识以及预防犯罪等方面的教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 三) 注重安全能力提升,提高安全演练的实效性
 
安全能力是学生安全素养的综合反映。安全能力水平的提升与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知识的积累密切相关,培养难度相对较高。建议从提高安全演练的实效性入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提升学生的安全能力。其一,针对当前中学生规避危险能力弱、应对突发安全事件水平低等问题, 应着力拓展安全演练内容,积极探索诸如防校园暴力和欺凌、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内容的安全演练,让学生在不同的演练内容中得到充分体验,进而提高面对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其二,针对当前大部分学校以群体性的应急逃生疏散演练为主,演练方式较为单一等缺陷,要丰富安全演练方式,如开展实战性演练、桌面推演和全面演练等,同时开展针对学生个体或小规模群体的自救自护的演练,让学生把握日常安全事件 ( 如应急常识、小型消防安全、户外活动安全等) 发生的特点以及正确的处理程序, 以确保学生在自救或救助他人时能够从容、正确应对。其三,针对学校安全训练专业性差、组织指导不力等状况,应规范安全演练组织实施。从预案设计、演练过程直到演练总结与反思,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尤其应结合学生、学校、区域和季节特点,制订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安全演练方案。演练结束后,要及时对演练方案和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 四) 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第一,家庭现居地在农村的学生多就读于农
 
村学校。对农村学校来讲,其安全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短板: 一是安全教师短缺,且专业性较差; 二是安全教育课时得不到保障,课程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建议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以学区为单位联合组建专兼职的安全教师队伍,采取巡回教育等方式,以保证安全教育课程实施。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学校安全教师的培训,以及教研、教学指导。培训内容可结合农村区域安全特点,通过案例、体验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以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安全培训的效果。二是加强与公安、消防、交通和地震等部门的联系,让相关专业人员走进学校,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学生安全素养提升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三是结合国家课程的实施,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应加强与科学、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联动,实现安全教育与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
 
第二,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学生安全素养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民办学校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因此,提高民办学校学生安全素养的关键在于监督落实。一是将民办学校置于和公立学校同等的地位,加强对民办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实现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考评。二是加大对民办学校各类安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将安全人员培训参与和考核情况,纳入对学校的整体考核中。三是加大对民办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查的力度,实现民办学校安全问题早预警、早整改,确保民办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稳定发展。
 
此外,要继续强化安全意识培养。相对而言, 中学生安全意识在安全素养各维度中处于较高水平,且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他人意识水平比较均衡。然而,正如乌尔里希· 贝克 ( Ulrich Beck)等社会学家所言,现代社会的 “风险性” 极大增加,学生在未来社会面临的安全风险势必会更加繁杂。因此,还需立足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将珍爱生命、规避危险等安全意识内化到中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中,做到未雨绸缪、警钟长鸣。
 
[参 考 文 献]
 
[1]赵伟. 俄罗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11 ( 8) : 38 - 42.
[2]张克勤. 守护生命: 日本中小学的安全教育[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 6) : 33 - 38.
[3]郝篆香,蔡敏. 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及其启示: 以南卡罗来纳州为例[J]. 外国教育研究,2011 
[4]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EB / OL]. ( 2007 - 02 - 07)[2018 - 06 - 01].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 10) : 1 - 3.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EB / OL]. 
[7]车文博.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5.
[8]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2 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48.
[9]中宣部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 ( 2007 - 07 -24) [2018 - 06 - 01]. http: //old.moe.gov.cn/ 
[10]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7/2019011712460552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1.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