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5-15 16:30: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涉及内容广泛的课程,课堂讲述环节也是比较复杂的。本文对这门课中需要注意的教科书与经典著作、教材与讲授这两对重要关系进行展开讲述,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把握重点,以此来更好地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活动;方法论

一、教科书与经典著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在大学是作为一本教科书存在的,并且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互匹配着作为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堂上的经典著作文本,也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研究这门学科的基础读本。

他们具有共同性,具体表现在:首先,两种文本的理论和精神所具有的本性是相一致的;其次,所具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再次,两者的理论诉求是一致的;最后,两者的根本目的性是相同的。

这些共同性是教材编写者在撰写过程中强调的,并且结合教学实际,师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也很少在这四点上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关键是来探讨两者的差异性。
 
(一)原生态与衍生态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科书的编写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经典著作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才是最初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也是所谓的原生态。而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是衍生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对于经典著作而言,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特点。

教科书在传达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思想内容,自身特点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特点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诠释思路和演绎特点,这样更符合教学心理,也便于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本。

\
 
(二)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一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它的编写过程一定是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明白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能够满足学生精神需要,同时也能在评估测评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对学生所能接受范围之内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由此可见,教科书本质上是以教学为目的,更侧重于教学环节,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倾向于师生对话。
 
(三)多样性与唯一性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教科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学习的工具,所以在编写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不同文化水平的学习者的能力,面向的受众就有多样性,那么就一定会造成教材的多样性,否则就会违背了目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具有唯一性的,当然也是在相较于教材的前提下,对于任何读者和研究者而言,经典著作都是唯一的、既定的,不随读者的多样性而改变。

二、教材与讲授的关系

(一)既成性、稳定性与生成性、动态性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一旦出版放入到学校进行使用,就不会出现频繁改动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是具有稳定性的。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学习,这一过程都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这种改变和流动性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因为教学环节中面向的主体更加广泛和多样,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实际学习水平,在平衡大家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更具有个性化。

(二)普遍性、共同性与特殊性、独特性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教材在编写方面都是具有共性的,因为在编写的过程中他们所编写的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所以在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和相似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上。但在讲课环节上则更多地表现出独特化和特殊化的特点,由上文可知,讲课环节是具有多元化的,这是由学习者的个性所决定的。在课堂环节教师授课主要侧重于如何转变思想,不同的教师讲授这门课有不同的风格,教师思想的个性化呈现出课堂内容的多样化。

(三)目的性、客体性与工具性、主体间性的差异

教材按照课程目标编写,是对人才最终需要掌握能力和知识的一种期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目的,而教学过程则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工具,且由上文表述可知,其更具有主观性和主体性。同时,教科书是具有客观性的,它是一个承载思想和观念的载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灵活的教学过程服务于课程目标。

\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不论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是奉行资本主义的国家,这个经典都值得被传递,而传递的主要形式就是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上所阐述的问题,了解问题和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把握好如何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德芳,张云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探索——“第二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
[2]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三个重要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8(8).
[3]彭继红.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一些体会[J].教学与研究,199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515/2019051504330424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