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应加大诚信教育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当前有些高校为追逐经济利益, 大搞形象工程, 热衷于建造新的办公大楼, 或购买土地建设新校区, 而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设施不愿过多投入。高校应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加大校园宣传走廊、校园电子屏幕、校园网以及校园诚信商店建设, 树立节约意识, 优化利用这些资源, 宣传诚信文化, 使广大学生在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 应做强诚信教育等思政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课时量、经费等。一些高校偏好在人财物上支持特色专业、热门专业, 肆意压缩思政公共课教学资源, 以致思政课师资力量和课时量与中央要求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思政课的课程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 教师外出培训和考察机会较少。优质的师资队伍是纯绿色资源, 应在绿色发展理念下集约化管理思政教育资源, 以做强师资力量为中心, 加大对教师培训、外出考察、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政策支持力度, 使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 高校应在课时安排、评价体系等方面向思政课程倾斜。最后, 应均匀配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诚信教育资源。均匀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总体而言, 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诚信教育资源, 如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经费保障等, 比中西部地区高校强;“双一流”高校的诚信教育资源比普通高校强。资源配置不均不利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高校的整体发展, 政府应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平衡区域间和高校间的诚信教育资源,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普通高校诚信教育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
(四) 开放发展理念下拓展诚信教育空间
开放发展解决的是如何拓展发展空间, 即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问题, 目的是激发发展活力。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勇于打破故步自封的保守状态,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积极发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开放是拓展教育资源的必由之路, 有利于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高校诚信教育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以拓展校内外发展空间。
一方面, 应拓展校内发展空间, 积极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高校而言, 诚信教育的对象不仅指青年大学生, 而且包括广大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 要增强这类人群对诚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营造人人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食堂、商店、体育馆等建筑标识都要体现诚信价值理念。如,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园设有无人售货商店、无人监考教室, 整个校园洋溢着诚信文化, 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地铸成诚信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 应拓展校外发展空间, 努力争取多方支持。充分依托外部资源,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优势所在和努力的方向。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培育他们的诚信价值观, 是高校和学生家长共同的义务和责任。然而, 相对于中小学, 高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较少, 有的学生家庭家风不好, 家长道德素质不高, 诚信意识缺乏, 学生在家里接受的完全是另一套教育内容和方式, 家庭和家长本身就是反面教材。如, 高校对学生极力强调诚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有些家长却对儿女灌输“诚信使人吃亏”的思想。因此, 高校应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往, 延续中小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通过电话、家访、与家长座谈、开家长会等形式, 获取家长的支持, 使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向而行, 这是拓展高校诚信教育发展空间的重大举措。
(五) 共享发展理念下吸纳诚信教育成果
共享发展解决的是如何分配发展成果, 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目的是实现利益融合, 构建最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各显其能、各尽其职, 发展成果由大家共同享有, 让人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这一理念凸显了发展价值, 夯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不可否认, 近年来高校诚信教育为党和国家的诚信价值观培育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推动高校诚信教育取得更大发展, 应在共享发展理念下主动积极地吸纳其他领域诚信教育的成果。一是吸纳中小学诚信教育的经验成果。中小学诚信教育内容虽然与高校不太一样, 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其经验对高校诚信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价值。二是吸纳学校之外的诚信教育的经验成果。诚信教育领域不限于学校, 教育主体不限于教师, 教育对象也不限于学生。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 甚至普通家庭都是诚信教育的主体, 社会全体成员都是诚信教育的对象。如, 各级地方宣传部门是主管诚信教育等意识形态工作的官方机构, 它们在开展诚信价值观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高校应认真吸纳他们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成果, 善于把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 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知识, 并最终运用于高校诚信教育过程中。三是吸纳社会各界相关的诚信教育理论成果。理论指导实践, 高校诚信教育必须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才能有效开展。各级各类相关民间学术组织, 如诚信学会、信用学会、伦理学会等, 都对诚信问题有大量研究, 一些党政机关还拥有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 如各级地方党政研究室、社会科学院等。密切与他们的学术交流, 吸纳他们的研究成果, 必将为高校诚信教育加分, 增强诚信教育的学术性和理论性。此外, 应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推动高校诚信教育成果社会化。高校的主要业务是培养人才, 在实施诚信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高校也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聚集之地, 对诚信问题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高校应将这些成果与社会各界分享, 以此服务社会, 取得社会支持, 打造利益共同体, 培育诚信公民。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 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结构, 它们对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破解当前高校诚信教育困境, 必须秉持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问题导向, 坚持五大措施协同推进、共同发力, 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诚信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只有这样, 高校诚信教育的困境才能成功破解, 诚信教育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114.
[2][8]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01) .
[3]廖茂吉, 余玉花.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及其教育探论[J].思想教育研究, 2016 (8) :94.
[4]邓安能.诚信文化建设的总体取向[J].重庆社会科学, 2017 (1) :74.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21.
[6]新华社.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祝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快乐吉祥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N].人民日报, 2016-02-04 (01) .
[7]王淑芹.正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1) :75.
《五大发展理念下高校诚信教育困境破解》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731/2018073106232916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