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价值、困境与实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21 11:05: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诚信是传统美德、立身之本,更是高校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德才兼备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也是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贫困的重要抓手。目前高校诚信教育工作面临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乏、学校诚信教育的开展不足、学生个人自律意识淡薄以及失信监督惩处机制不完善等困境。本文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大背景下,提出高校应紧抓日常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丰富实践活动,将诚信意识转化为行为;建立监督制度,营造出诚信的资助环境,将诚信教育全程全方位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去。

        关键词:诚信教育;高校;资助育人;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黄娟 . 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价值、困境与实现 [J]. 教育现代化,2020,7(100): 181-184.

Integrity Education into the Work of Supporting Education: Value, Dilemma and Realization

HUANG Juan

(Dept.of Student Work,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

      Abstract: Honesty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the foundation of standing, and the basic moral code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bide by.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moral integrity, a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with financial support,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new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integrity and talent.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get  rid  of  poverty. At  present, hones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such as lack of honesty education at home, lack of honesty education in schools, weak self- discipline awareness of students and imperfect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for dishones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daily educ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sense of integrity.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integrity education; Enrich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transform the sense of  integrity into behavior;  The supervis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create an honest fun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university funding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grity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bsidize education; value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诚信是传统美德、立身之本,更是高校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在现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教育的资助力度逐年加大,加上各类教育资助基本都属于无偿性质,导致部分不贫困的学生编造家庭经济状况,争抢本应该属于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金,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工作的效率,也给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资助育人工作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将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保障精准资助工作顺利开展,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是高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 诚信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价值意蕴

(一) 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育人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高校需深刻认识立德树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力 [1],积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一项衡量人品质的重要标准,在传统文化、人际交往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有深厚道德底蕴的青年,诚信是美德,更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修养。高校资助工作在落实各项经济资助的同时,更要与“扶志” 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信感恩的品质。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以诚信教育为重要抓手,是促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大学生在校期间, 逐渐确立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一方面提升了自身品质,另一方面也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二) 是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

       在国家脱贫攻坚背景下,教育扶贫的力度也逐年增大。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中遇到的经济困难。2019 年 4 月财政部、教育部等 5 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安排落实高等教育的资金包括国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免学(杂)费补助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项资金。在高校逐项落实这些资助政策时,也出现了不少大学生的失信行为。部分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为获得资助名额,开具不实家庭经济困难等证明材料,争抢国家资助资金。甚至部分成绩优异的同学,为获得国家奖学金等更高等级的资助,希望提高考试成绩与班级排名, 出现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部分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毕业以后,以各种理由不按照还款协议还款,甚至有些学生更改联系方式以后直接失联,出现恶意拖欠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行为。这些都严重干扰了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了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生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工作上的难度。将诚信教育融入资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提升资助育人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 是培养德才兼备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 [2]。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培养造就更多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的核心要素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当今社会年轻人成长成才最重要的要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要急迫,对当代大学生培养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责无旁贷。要坚持以文化人,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校上下要达成共识,所有老师都有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使命。学校要设置更科学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 采取与当代大学生匹配的理念、机制和方法,要抓住其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

二 资助育人工作中诚信教育的困境

(一) 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乏


       诚信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 家庭的熏陶与学校的教育同样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每位父母都要认真思考,加强对孩子诚信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将诚实守信作为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然而现实情况下,由于国家教育资助投入逐年增加,面对大额奖助学金的诱惑,在有关子女的诚信教育方面,家长常常不能以身作则,展示给孩子不诚信的行为示范,甚至有的家长会引导和帮助孩子不讲诚信,开具虚假家庭经济困难等证明材料,争当贫困生,争抢国家教育资助资源,甚至给孩子灌输“讲诚信就会吃亏” 的不正确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高校的诚信教育活动缺少开放机制,开展范围常常局限在学校, 缺少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互动联系。当学校教育与家庭传递给学生的教育理念相冲突时, 学生会产生困惑,使得诚信教育的效果打折扣。

(二) 学校诚信教育的开展不足

        在高校方面,普遍存在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 轻视学生德育工作的现象。诚信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落实在学生工作处等有部门头上,校内其他部门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全校诚信教育的合力。诚信教育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呈现碎片化。学校缺乏系统诚信教育的理论课程,往往出现以思想政治教育来代替诚信教育,强调与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而忽视诚信教育工作。高校一部分部分教师不能理解三全育人的含义,在立德树人方面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半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为人处世及诚信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诚信教育形式也比较单一,往往采取讲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报告会及讲座等形式进行,对 00 后的大学时吸引力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有限,教育效果不佳,难以让学生将诚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学生个人自律意识淡薄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自律带来冲击与影响,出现价值观混乱、网络诚信缺失、个人自律意识淡薄等多种问题 [4]。再加上高校学生成长经历简单,尚处在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诚信缺失后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再加上新闻媒体上的不良负面新闻引导,让他们看到失信却获得利益的现象,而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念。部分学生明明知道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但往往存在自律不足的问题, 加上心理不够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面对大额的国家资助金的诱惑,出现短视,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利益,这都是由于诚信意识淡薄,意志力不够坚定造成的。

(四) 失信监督惩处机制不完善

       学校的诚信教育大多数都还停留在道德自律层面, 对学生失信行为缺乏具体评价标准和依据,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针对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他律制约机制, 难以对学生失信行为进行有效鉴定惩戒。高校的资助项目评审主要依据学生本人提供的证明材料, 对于材料的真实性核实难度较大,后续监管落实不到位, 发现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的学生查处力度不足, 这些都进一步导致学生失信行为增加 [5]。诚信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尚显薄弱, 往往只能用批评教育代替惩戒。在数额巨大的国家资助金面前,部分学生丢弃诚信,争抢国家资助, 批评教育难以起到约束作用。

三 资助育人工作中诚信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 紧抓日常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高校要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 把诚信教育分为若干个主题教育专题来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思想引领作用,将诚信教育过程融入班级会议、学生谈心谈话等日常活动中,多途径不断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利用国家生源地贷款办理说明会、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评审会等场合,引导学生就诚信问题进行积极讨论交流。跟学生讲明失信后果,提醒学生要珍惜自己的个人信用,遵守并履行还贷义务与有关的信用承诺,“视信用为个人的精神财富,为个体成功的基本品质。[6]”同时,学校要加大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学生深刻理解国家资助工作的内涵,扶贫的同时重视扶志。

       高校要将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工作作用,同时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将诚信教育融入“两课”课堂,对学生的精神贫困给予充分地积极关注。帮助高校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解决他们在校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道德困惑、情感危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杜绝攀比心理所导致的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二) 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诚信教育氛围

       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要密切开展合作,相互配合,营造完整连贯的诚信氛围,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塑造学生的诚信品格影响重大,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及时纠正自身失误,为子女树立诚信榜样。沟通是一门艺术, 家长应为沟通营造平等自由的氛围,给予学生充分地理解与支持,以求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诚信教育活动,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换对事情的看法,及时引导和端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专业机构 , 在诚信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7]。高校要积极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让学校充满诚信教育氛围。

       高校要重视社会诚信教育资源。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存在,其诚信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并共同参与到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工程中,形成诚信教育合力。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的大量信息来源于新媒体的报道,社会主流新闻媒体应该广泛宣传道德准则,宣传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多讲诚信故事,少讲失信现象,让整个社会诚信教育价值取向正常化,教育工作常态化。帮助高校学生将诚实守信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融入日常生活,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三) 丰富实践活动,将诚信意识转化为行为

       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浪潮带来的功利主义对高校学生带来影响,面对国家教育资助,学生一方面明白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利益时缺乏自我约束与抵御能力,出现知行不一的行为。学校是诚信教育主阵地,在诚信教育工作中,要想办法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拓展诚信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将诚信意识逐步转化为诚信行为。同时,高校要积极搭建各类实践平台, 让学生能有切身体验,实现从诚信的认知到体悟, 让诚信的意识入脑入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 能主动把对传统诚信文化的学习付诸到实际行动上, 实现理论和行动统一的原则。

      高校可依托学生资助类社团,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区域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实践度。组织开展诚信承诺横幅签名、微诚信知识问答、诚信教育主题班会、诚信电影观影、诚信主题演讲比赛等,寓教于乐,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绘画、文字、演讲等多方面的才艺。依托这些实践活动,营造校园浓郁的诚信文化氛围,让积极参与的学生通过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体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高对诚信这种价值观的认同感, 并自觉将诚信意识转化为行为,实现诚信教育的全方位建设。

\

(四) 建立监督制度,营造出诚信的资助环境

       为保障诚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高校需完善相应的监督制度建设,用以约束和惩戒学生的失信行为。一方面,在学生入学之初,在人事档案建设中加入个人诚信档案建设的内容,并在新生入校教育阶段告知到每一个学生,引起其高度重视,促进学生珍爱自身信用形象。学生在校期间, 对于诚信与失信行为按照监督评价体系进行评估, 做到奖罚分明。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审、评优表彰、入党、学生干部评选等学生重视的环节加入个人诚信档案影响因子,对于学生资助材料造假,班级评审拉票的不诚信行为,按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并计入个人诚信档案。提高学生失信行为的代价,不断挤压学生资助工作中不诚信行为的生存空间。用明确的监督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干预,规范其在校期间的行为。

       另一方面,加大社会对学生诚信行为监督力度。就目前为止,多数高校学生档案中并未包含诚信记录,也就未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考核测评等多方面与诚信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保留 [8]。高校可以在学生毕业就业环节,将诚信档案与人事档案一并提供给用工单位,作为录用参考。让学生看到非诚信行为对个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根除不诚信行为的滋生土壤。在档案转递环节实现在校诚信档案与社会个人征信的对接,将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工作提前,为社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打下基础。

四 结 语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国家教育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阻断贫困的际代传递。为保障国家教育资助的精准有效性,争取更佳的资助育人效果,高校要积极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诚信教育与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黄进 . 厚植立德树人的大学文化底蕴 [J]. 中国高等教育,2019,(21):41-43.
[2]韶声 .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J]. 新湘评论,2019(18):46.
[3]田志杰,周亮 . 农村家庭诚信教育缺失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及改善策略 [J]. 现代教育科学,2018(S1):30-31.
[4]张宁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培育研究 [D]. 郑州大学,2019.
[5]戴丽娜 . 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 [J]. 世纪桥,2019(8):71-73.
[6]王妍 .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2(06):126-131.
[7]周华青 . 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J]. 教育现代化,2018(41):90-91.
[8]汪海泳 . 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内涵与作用 . 教育现代化,2019(50):163-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